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

2014-08-15 00:47谢志明李俊杰陈焕彬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毕业生校企

谢志明,李俊杰,陈焕彬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尾 516600)

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其根本就是为企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建设融合企业文化、富有职业特色的“高职型”校园文化。但是,什么样的高职校园文化才是学校需要、企业需要、师生需要的文化?能否培养出让社会放心、企业满意的学生?这些问题说到底就是高职毕业生与企业是否能够“接轨”的问题。要想顺利实现“接轨”,最重要的一点是高职生在学习期间就要了解企业生产模式、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企业文化,这就必然要求将企业文化引进高职校园,与高职校园文化实现有机融合。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随着院校的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的学生都呈现增长的态势,由此就业渠道在逐年变窄,形势严峻;而作为用人单位、企业的一方,却越来越注重人才的主体能力素质——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高职院校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出具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整个社会特别是企业的需求。然而,对于企业来讲,它不仅仅只看重员工的专业水平,还十分重视员工的规范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但现实状况是许多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很难快速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最终被企业解雇或自动离职。这些毕业生并不是缺乏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他们更多的是缺乏适应性和职业素养,使他们在新的环境中不能马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和能力。在此,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一)从高职毕业生就业方面来看

从目前统计的数字来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令人鼓舞,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接近,但高就业率的背后却存在着就业质量不高和频繁跳槽等问题。MyCOS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2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高于本科毕业生,有42%的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MyCOS研究院还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3年内为不同雇主工作过的次数做了统计,均值为2.3,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均值为2.6,比本科毕业生多出了0.6。高职毕业生频繁的跳槽,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他们对企业、企业文化的不适应。蓝皮书进一步指出,工作过的雇主数越多,其月收入反而越低。调查显示高职高专生毕业3年内一直为1个雇主工作的仅为21%,而雇主数为4个及以上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达到了20%。对2009届高职毕业生追踪调查的结果还显示,在3年内有接近60%的人接受过雇主提供的培训,培训大都是岗位技能和知识培训、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培训。这些数据都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的长效机制,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为企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方面来看

当前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毕业生?我们做了一次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与素质要求的调查,调查报告显示:53.2%企业认为“职业素质”首当其冲。笔者对上千名出自不同院校的高职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毕业生刚进入企业时对企业工作环境、工作规章制度、工作节奏、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太适应的竟高达50%以上;多数高职毕业生感到企业的管理比学校更严格。初上岗位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掌握的知识与企业实际情况脱离,工作乏味且责任大,难以适应企业人际关系等。校园文化环境和企业文化环境差别较大,学生难以通过单纯的校园文化了解企业的运作,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也无法体会到企业组织和生产过程。调研还发现,学校及学生对就业的认识与用人单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错位现象:在校大学生更注重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领导能力和实践能力,而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职业操守。因此,高职教育除了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技能外,还要培养好学生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三)从在校高职生学习方面来看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纪律涣散,认为教师的说教、书本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意义。笔者曾做过一项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是:当问及“课堂知识无用论”这句话时,共有426人作答,198人表示赞同,所占比例为46.5%,41人表示不认同,所占比例仅为9.6%。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还在于学生未走进企业,没能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

如果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就渗入企业文化的元素,或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亲身去体验在企业里的竞争压力与作为一名职业人的职责所在,学生就能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企业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吃苦精神、实干精神。当高职生体会到作为一个职业人生存的不易,奋斗的艰难时,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对知识的看法和转变对生活与学习的态度。

(四)从高职院校发展方面来看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不同,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民间资本和学生学费,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些中职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其校园文化仍沿袭着传统高等教育文化的模式,缺乏高职教育特色,如与企业联系不紧、与企业文化脱节等现象。虽然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仅是技能训练上的对接,而不是思想上的认同、文化上的融合,致使高职院校的发展之路变得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根本出路,是学校长久发展的根本保证。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能够使高校吸收不同行业、企业的优秀文化,以此来构建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出特有的校企文化氛围,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提升他们的道德人格,培养出社会放心、企业满意的人才,从而学校也能获得社会、企业的认同感。在此基础上,也会获得地方财政、社会、企业的大力支持,从而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快速发展的正确道路。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一)营造校企文化和谐发展的大环境

校企文化的对接并不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简单的相加,高职院校应将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等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内化于校园文化之中,不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努力培养市场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要主动融入行业因素、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尽量给学生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例如,进校时大门口屏幕滚动播放的宣传片,教学楼的文化长廊,甚至校园里道路的路牌、花草树木也都可以设计成校训、校徽、企业标识等文字或图案。当学生置身于融合了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自然而然就会受到职业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逐步提高职业素养。这样不仅能很好体现出“职”的特色,还能彰显企业文化色彩。

校企文化建设除了要注重校园实体化建设外,还需融入到校园生活各环节中去。如各个专业依据不同企业的需求和要求,建设各自的专业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质效意识、服务理念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校风、教风、学风中去。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都要体现相应职业的特点,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环节中融入各行业、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并在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将价值标准同企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相联系,使之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感。

(二)以企业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规范师生文明建设

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中,规章制度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学校校风和企业工作氛围的建设。因此,应该将企业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引入到校园中以规范师生日常文明建设,使之举手投足间都能透露出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管是专业技能的培训,还是职业道德的陶冶,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教育,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安排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增强企业实践经历,使教师在企业工作环境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的特色,在教学教育时才能更好地把企业精神体现出来。而对于学生来讲,要引入全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即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理念,注重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就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并按照企业的架构组建班集体,引入优秀企业文化进班级,使不同专业的班风、班训和班貌等都能体现出鲜明的企业文化特点,渗透着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管理理念和行为准则。以企业“准员工”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就能让学生在校内体验企业的管理,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零距离”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建设课程文化

按高职的办学定位,今天的在校学生,明天就是生产一线的产业工人。因此学校教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承,而是要培育出适应明天产业大军所需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课程文化建设要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毕业生零距离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文化建设方面要做好“三对接”任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使课程文化更能体现企业文化的特色。通过企业文化进课堂,强化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教师在专业文化教育中要突出企业文化、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要融入企业文化,让学生到企业中去体会企业文化,以具有一定的企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为引导,通过校企文化的互动融合使高职学生在学习基本工作技能的同时适当融入企业角色,平稳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过渡。

校方在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时也应邀请企业方共同来制定,充分体现出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为企业培养出急需的人才;学校与企业要保持紧密的联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企业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技术去拓展学生的实训部分,突出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转变课堂教学模式,采取项目教学、仿真训练、工厂教学等多种创新模式加强课程文化的建设。此外,高职院校在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还应积极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从而拓宽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和前瞻性。

(四)以文化活动为平台促进校企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高职校园的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的组织,其最终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应更多地体现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道德等职业文化,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的良好互动。我们应积极主动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去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家到学校举办高水平讲座;支持企业承办校园科技节等文化活动,每个文化活动都以本学院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为依托,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地融入到专业技能比赛中去;为各类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开辟绿色通道,如展示企业文化产品,办好校园开放周、校企合作洽谈会等活动。

敞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大门让师生“走出去”,把校园文化活动办到企业去,在企业举办职业规划、团队训练、素质拓展、创业教育、技能竞赛等凸显职业特点的文化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感受企业氛围,学会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此外,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增加社会经验,通过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结 语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符合当今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是高职院校打造自身品牌、形成特色的必由之路。围绕校园环境建设、师生文明建设、课程文化建设、校企文化活动等方面来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优质对接,这将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培育出具有企业特性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使培养的学生在专业技术上、行为模式上和价值观念上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模式。

[1]吴高岭,余敏.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多元融合的意义及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3,(5):171-174.

[2]罗先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2013,(2):70-73.

[3]任焕茹,刘小宝.关于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3):80-83.

[4]陈周付,赵艳.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融合:高职生就业的内在要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19-222.

[5]方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9-2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毕业生校企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