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2014-08-15 00:47潘劲松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信息技术

潘劲松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把信息技术、媒介和方法融入到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是指以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为基础,坚持与时俱进,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教学改革的先进性。

在高职数学、语文、外语等人文素质课的改革中,将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融为一体,建立一个灵活多维、自主学习、互助协作、交流探索、资源共享的全方位立体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促使教师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创造良好的、宽松优良的育人环境、以及能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促进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在人文素质课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整合内容,提高培养质量

课程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是课程内容、传授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整合化、实践化、个性化、国际化、灵活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信息技术对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都定位在“高级技能型技术人才”,整合教学内容,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运用信息技术,采取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整合长期沉淀和积累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与创造性研究的积极性,推动高职人文素质课资源、教学资源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信息技术与高职人文素质课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学,让信息技术成为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和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理论基础学习与实际调查分析相结合,调整优化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发更适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内容与模块。

根据高职学生的智能水平,对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等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把及时、准确的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创造互动教学的新理念,改变课堂教学中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加大教育技术产品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机、投影仪等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开展随堂评价、控制演示、文稿教材放映等各种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改变了“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观念,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画图、擦墨板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讲授更多的内容,充实课堂,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密度。[1]以信息技术改革为先导,改进传统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开发、筛选、匹配、优化,使信息技术充分融入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开发完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学课件、教学素材、试题库等等。

二、转变模式,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包含两个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以“教”为主,学生被动地“学”,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要以“讲”为主转变到以“做”为主,做到以“做”促学,以“做”促教,以“做”促改。信息技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取代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权威和智慧的源泉,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和发现的伙伴、引导者、援助者、指导者、促进者,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电化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和计算机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个多媒体教室就能集音频和视频于一体,模拟展示知识的实际形成过程,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搭配,选择适合发挥信息技术特性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制作信息技术教材,做到信息技术优势与效益的有机结合,发挥综合效益。

三、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愈来愈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教学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教师只有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才能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学科改革和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带来强烈冲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担任的角色、地位也发生了改变,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现代教育意识,更新知识结构,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水平,适应信息化的需要。教师的培训模式要多样,培训途径要灵活,培训手段要先进,培训效果要显著。[2]

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主要是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应具备的技术方面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操作和程序设计能力,以及最新的专业知识、新的教学内容,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网络师生交流平台的搭建、课程评定的信息化管理、学生创作团队的指导等,解答教师碰到的技术问题。学校应当结合自身条件,建立完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发挥教育信息平台的培训培养机制,增强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能力,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服务。[3]

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素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情景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发展。根据数学、语文、外语各学科的特点,结合其专业应用,借助信息化平台,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如:案例教学模式、小组协作模式、实验发现模式、专题讨论模式、辩论演讲模式等;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通过多媒休课件、网络课程、电子邮件、空间大学城或BBS等完成自主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和教学活动,推动教师从“书房”走向“厂房”,到企业去参观、学习、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服务地方经济。同时,要求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师指导学生的各种社团组织、协会,参加说课比赛、说专业比赛、演讲比赛等,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四、改革考试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人文素质课程评价中,要建立目标评价、教学过程渗透和师生共同参与三个主要的评价机制。突出学生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让学生准确、规范、敬业、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将评价与教学过程密切结合,重视结果评价,更重视教学过程评价。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系统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工具或学习工具,对教学的影响也不再限于教学的局部,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听课及与教师面对面地答疑解惑,教师可以在网上与学生交流探讨,把有关的问题放在网上,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充分发挥教学网站的作用,建立教师网上辅导、答疑制度,开发网上评价系统。

信息技术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考核模式,计算机代替了纸卷考试,学生可以现场知道考试成绩。信息技术可以实施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好地发挥,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所需知识,通过教考分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需要参加考试的课程,通过网络完成考试。对于开拓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应采用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在开卷考试时查阅教材、笔记、课外书等,试题以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个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为原则。[5]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是学生对书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技能的熟练程度,这种单向的评价很难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发展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考核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考核模式的改革要求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出台相关政策,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增加考核改革课程的教学工作量,调动教师改革的积极性;改革考试考核制度,改革学籍管理制度,探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形成的教学管理模式。[6]发挥教学管理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功能,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监控保障教学质量。通过课程网站,统计学生上网学习、提交作业、交流沟通的次数等形式把考核与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和发展状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五、开发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学校可供共享的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大纲或指导书、课程教学案例库、试题库、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一门优秀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是一个学校师资实力与学科实力的反映,这些优秀课程资源往往已是经过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的打磨和完善,是难得的智力财富。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就是通过校际教学交流,筛选出优秀的课程资源供校际共享。这些现成的优秀教学资源可以避免一些课程教学实力相对较弱的学校,或者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在教学中走弯路,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也是实现老教师、名教师传帮带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青年教师队伍成长的有效方式。[7]信息技术涉及到信息平台的建立、信息资源的提供、信息技术的咨询与指导等。资源共享是当前信息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共享资源能够让更多的教师使用同一个研究成果,同时减少重复研究。借助空间大学城,将课程标准、课程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习题库、应用案例等上传,建立丰富的网上教与学的资源环境。

总之,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和教与学双方的改变,才能激发教师的激情与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真正显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改变目前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现状,最终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技能,还能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与人文素养。

[1]黄堂红.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

[2]潘劲松,刘大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下的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1).

[3]刘晓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7,(4).

[4]周青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

[5]潘劲松.信息技术在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3,(7):22-23.

[6]潘劲松.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3,(20):36-37.

[7]王键.以教育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8]李登江.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2):68-69.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