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2014-08-15 00:49李佳芹
三晋基层治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众生文明人类

李佳芹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文明范式的转型,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1]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自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背景: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反思

正如狄更斯《双城记》中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2]始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把人类推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人类在弹冠相庆工业化成就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全球生态环境在持续恶化,生态问题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问题。

(一)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森林植被被破坏,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20.7%,每年还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的恶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在消失,生物物种在减少。生态系统的失衡使“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土地、四分之一的陆地面积、近10亿人口受其危害,已经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3]

(二)环境危机不断蔓延

人类在经历几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提高,在享受科技带给人类的便利的同时,也承受了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已经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温室效应在加重,“臭氧层空洞”在不断的变大,这一切都严重的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其中,全球影响较大的“八大公害事件”遗害至今,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人类无法容忍的地步。

(三)全球资源的短缺制约经济发展

工业文明与以往的文明形态最大的差别,就是人类在无止境的向自然界索取各种资源。工业文明时代,所取得的巨大财富成就基本上是建立在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损耗的基础之上,这就造成了全球资源的短缺,甚至是耗竭。“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4]其它如土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都出现了短缺现象,严重地制约着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二、国内背景:突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正在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进行历史性跨越。2010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基本上沿袭了西方工业化的道路,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西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发展方式的巨大消耗难以承受

长期以来,我们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加劳动力等等来实现经济的增长,造成了大量的资源耗费。“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这样的消耗速度,迅速耗尽了国内的资源。……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5]我国国内的资源已经无法持续支撑这种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到集约型增长方式。

(二)环境污染带来沉重代价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树木被砍伐、植被被破坏、土地沙漠化、空气被污染、水资源被污染等等。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接近450亿吨,已经严重超过环境容量的82%。在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全国各地由于污染出现了不少的所谓“癌症村”,人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从2013年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热点的“雾霾”,已经发展到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国土上。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党已经认识到西方的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路子已经走不通了,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破解这一瓶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思想。

三、理论背景:中外生态思想的借鉴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借鉴西方现代生态思想而形成的,可谓是中西优秀文化成果的结晶。

(一)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来源。“究天人之际,判天地之美”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大智慧”,由天到人、由天人关系到人际关系、由宇宙自然生化到人生道德实践,是中国哲学探究“天人之际”的基本走向。

儒家从春秋孔孟到宋明理学都秉持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主张天人一体,天与人、自然与人的关系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一元的。春秋时期孔子的总体思想体现为“知命畏天”。“知天命”是指人能够认识天道运行的规律,然后把天道规律化为人道规律。“畏天命”是指人道来自天道,天道规范人道,人们必须对天道、规律怀有敬畏之心,更不能逆天而行。孔孟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指出了规律的先在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之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要求人们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等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的生态思想。

道家是一种空灵的自然主义的哲学流派,以老庄为代表。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6]老子的生态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老子指出人人要尊重自然中的“道”,即自然界的客观的规律,人要效法于天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道家的这种道法自然,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可以说是和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倡导“众生平等”。佛教把众生区分为“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两大类,把人与自然界的其它动物称为“有情众生”,把不具有情感和生命的草木、山河、大地称为“无情众生”。佛教中的“平等”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众生与佛之间的平等、有情众生之间的平等、无情众生之间的平等、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之间的平等。简而言之,“众生平等”可以说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在“众生平等”的思想基础上,佛教倡导慈悲思想和“依正不二”,认为人类与环境是生生不息的关系,要求人们戒杀、惜生,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佛法中,慈悲为大”。可见佛教从“众生平等”思想出发,要求人们慈悲为怀,否定了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和对动植物的滥杀,对于建构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虽然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没有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理论,但却在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生态思想。

1.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7]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对于人类社会的先在性,这种先在性决定了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作用首先表现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其次,“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人类首先把整个自然界作为直接的生活资料。”[8]也就是说人类获得直接的生活资料的过程就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

因此“不要过分的陶醉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9]这就要求我们“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我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10]

2.人类实践要遵循客观规律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的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也是人类的生活活动和动物的生存活动的区别。“合目的性”是指人类能够“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也就是主体能够根据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把“自在世界”改造成为“为我之物”,即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生产。“合规律性”是指人类作为类存在,能够充分考虑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进行社会生产,体现了人类主体性、自觉能动性。人类在把“自在自然”改造成“属人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只有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生态危机,再次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问题的巨大的穿透力和辨析力。

(三)现代西方生态文明思想值得借鉴

现代西方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20世纪60年代西方兴起了环境保护运动。在此背景之下,人类开始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彰显出来的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和存在方式。在反思“人类中心主义”和“二元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西方生态伦理学思想比较著名的有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阿尔贝特·施韦泽和保尔·泰勒的“生命平等论”和美国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生态整体论”。“动物解放论”认为所有动物都是生命的体验主体,都具有独立于他者之外的天赋价值,要求人类给予道德关怀;“生命平等论”认为包括动物、植物在内的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平等的,人类应该敬畏生命,敬重大自然;“生态整体论”认为生命共同体不仅包含有生命的动植物,还包含了土壤和水,这一切共同维系了大地的存在和繁荣,而人类仅仅是生命共同体中普通和平等的一员,因此人类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和生命共同体本身。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通过分析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之间的对立矛盾指出:生态问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佩珀认为“最好的绿色战略是那些设计来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战略。”[12]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寻求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那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为“资本主义不可能完全解决环境破坏的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环境问题”。[13]

通过反思人类文明发展,反思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吸收和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实现“美丽中国”和“中国梦”提供了客观的生态环境基础。

[1]杨通进,高予远.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M].石永礼,赵文娟,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于晓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4][5]潘 岳.呼唤以新的工业文明取代旧的工业文明[N].环球时报,2004-02-06.

[6]陆元炽.老子浅释[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375.

[8]黄 斌.论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J].安康学院学报,2010,(05):28.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927.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6.

[12][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主义[M].耿建新,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96.

[13]薛晓源,李惠斌.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8.

猜你喜欢
众生文明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写在六合金光寺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油服回暖下的众生象
对不文明说“不”
慈怀众生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