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建设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4-08-15 00:47姜春艳
河北职业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高职

姜春艳,陈 为

(1.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类型,要落实“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为行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内涵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要走校企合作之路,推进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时,双方根据岗位职业的专门技术和综合能力需求培养学生,毕业生更适应相关岗位,缩短用人单位培训时间,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较高,同时企业提供校外实训环境,节省学校一定的实训建设经费。校企共同开展教学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教学,不仅弥补高职院校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师资不足的情况,也提高了专任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学校专任教师理论知识较强,科研设备齐全,与企业共同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经过长期合作,校企可以达到稳定、长效的双赢局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重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团队结合本地区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精品课程,将行业认证标准融入教学全过程,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标准,实践了“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式。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该专业团队在课程开发方面取得成效后,又进一步在实践基地和教学资源建设、双师建设、产品研发与技术服务等领域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校企双方实现了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互利共赢。

一、国内外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发展现状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其校企合作始于二战时期,当时处在战争时代,大学和企业共同合作进行军事研究。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学与企业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3]。

目前,德国采用“双元制”模式,职业学校传授专业知识,企业进行实践培训,职业教育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合作完成。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上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核心,以技能培训为主,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加拿大职业教育采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能力标准的确定,是由来自企业的专家和课程设计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完成,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教学顺序并安排学习计划,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4-6]。

在80年代,我国校企合作得到了广泛发展,当时引进的德国“双元制”,为我国的职教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启示。90年代初,我国高职教育与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开展合作项目,引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我国职教界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学习和应用。至今,国内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7,8]。

二、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是省重点专业群物联网设备与工程技术和学院重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课程。作为学院精品课程,其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指导思想,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科学定位,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案等,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其在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实训建设、学生技能培养、横向课题、专利、学生技能大赛、就业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1.校企合作,科学定位,合理构建课程标准

通过校企合作,课程专业教师与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和南京博宽电子公司等电子企业的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团队成员分析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培养应用技能和相关岗位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进行科学定位,确定课程要求的职业素质、主要知识和职业能力。在课程标准设计中,校企合作,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同时,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所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以具体的典型项目作为载体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团队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合理构建课程标准。

2.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设计中,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选择典型电子产品为实施项目,将专业知识、技能、职业素质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并将其转换成学习内容,构建了理实一体化课程内容。

传感器种类很多,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等。在项目内容选取上,首先由企业提供相关案例,课程团队充分考虑项目的典型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可拓展性。其次项目的选取要有层次关系,由简单到复杂,项目的难易度要结合相关知识及技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整个项目的必备知识和技能要分散到项目设计中的不同环节。

本课程的项目具有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尝试采用开放式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本课程教学内容为5个项目,基础性项目2个:温度超标指示电路的制作与调试、红外发射接收电路的制作与调试;设计性项目2个:振动式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酒精测试仪的设计与制作;综合性项目1个:传感网温湿度节点模块设计,此项目将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检测技术和物联网新技术等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实践项目。

3.遵循“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理念,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过程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工作项目引入到教学中,用工作任务引领的方式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项目中,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计划,突出了项目式教学工程性和技术性的特征,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教学中学生通过项目资讯、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检查与成果展示、项目评估与总结来完成工作任务,每一个阶段都体现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及其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动态学习。教师给出项目工作任务书,让学生通过项目方案设计与论证、电路制作与调试或模块设计与调试、项目工艺文件与总结报告的完成,逐步提高职业综合能力。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具备综合职业素质核心岗位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成效

1.学生学习状况发生明显变化

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后,每个项目要求小组团队合作完成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学生兴趣较大并积极参与,对自己做的产品很有成就感,各组取长补短,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2.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课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现在学生不仅勇于参加技能大赛,还取得了好成绩。几年来,学生获得教育厅举办的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二等奖,省高职院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项目技能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3.学生就业有了明显突破

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前就已被校企合作的企业签订,尤其大赛获奖的学生,到企业锻炼一段时间,加入到产品研发设计团队,用人单位满意率较高。通过几年的良性循环,大部分学生中在校企合作单位的研发、工艺和项目工程等岗位工作,个人事业发展前景较好。

4.教师教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课程中,企业技术人员与课程团队教师完成课程建设与教学基础上,合作开展技术开发和横向课题研究共5项,成功获得无线传感器网络光照强度节点模块等2项实用新型专利,为企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

四、结 论

推进校企合作的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双方根据企业职业能力需求培养学生,学生将更加适应社会需求,企业、学生、教师和学校最终得以稳定发展,实现各自的价值。

[1]黄正明,等.浅谈国外几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03,(4).

[2]刘芳,钟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

[3]杨帮山,徐金寿.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课程内容开发探究[J].职教通讯,2011,(24).

[4]梁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9).

[5]孙秋高.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实践尝试[J].职教论坛,2007,(24).

[6]赵玖香.校企合作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概述[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2).

[7]肖飞.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J].职教通讯,2012,(3).

[8]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研究,2006,(2).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