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与保护

2014-08-15 00:43杨雪张亚娟张凤娟
生物技术世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保护区产权生物

杨雪 张亚娟 张凤娟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权属

1.1 生物多样性价值理论

OECD(1996)将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评估方法分为3类,即实际市场价格法、模拟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利用货币表示价值是因为:一货币是人们常用的表达效用、福利和价值的标尺,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经营的成本是用货币来表示的(郭伟中,1998)。市场价格法是一种最广泛的评价方法,而其价值的实现,成本的投入是前提。成本的投入应由国家承担,生态环境的直接受益者和经济利用者也应承担一些。一个区域由于生物多样性资源过多而承担保护成本,造成保护区域利益不均衡,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温亚利,2003)。从成本和经济价值的对应关系,以及成本投入结构分析角度对国家政策进行研究,解决问题。

1.2 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权属

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取利益的权利(阿尔钦,1994)。生物多样性产权表现出了极典型的两面性:即理性一面—保护环境资源不受侵犯;有限理性一面—过度和非法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李瑞娥,1999)。国家拥有产权,由保护区行使权力,而真正的产权所有者虚化了。由于产权共有和不清楚造成了资源难以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使使用者低成本利用资源,个人边际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导致个人经营利用的超额利润。而负环境成本则由社会来承担。

更有甚者,一些自然条件有特殊优越性的保护区,比如天目山因享有垄断地租(谷志科,1998),其收益由消费者对其需求的迫切程度决定。随着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而人们对生态服务需求的膨胀,让垄断地租更高。但保护区并没有做到可持续的利用资源,所以生态和地区发展的利益都受到损害。

2 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

2.1 “命令—控制”型政策定位

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模式分3种:一政府直接管制的“命令—控制”型政策;二“命令—控制”与“经济刺激”综合性政策,在发挥“命令”的同时,采用市场和经济利益调节机制减少保护的外部性;三带有一定区域自治特点的“社区参与”式政策。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模式是“命令控制—经济刺激—社区参与”综合模式。(温亚利,2003)。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命令—控制”型政策符合我国国情。但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主要矛盾需要综合性的,创造性的政策手段,明确产权的各个环节的责任,利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手段保护资源,缓解保护和发展的矛盾。

2.2 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现状

法律体系不健全,权利义务不明确。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并不完善,更有甚者在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估上,直接照搬国外参数(徐慧,2003)。我国资源真正的产权所有者虚化,部门利益冲突严重。

资金投入不足且结构不合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水平低,与美国相差50倍,发展中国家巴西相差4倍(温亚利,2003)。在资金比例上看,中央财政比例不高,地方政府承担比重较大,阻碍其经济发展。

缺少必要的经济政策手段。根据资源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状态,我国没有充分考虑保护区周边发展对资源的需求,甚至伤害到其利益。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创新

如果把环境效益视为一种利润,那么环境政策创新就是获得这种利润的途径。以下是政策创新的几个方面:

完善法律法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需要符合“命令控制—经济刺激—社区参与”综合政策模式,进一步完善。法律要明确国家、地方、部门和个人的资源权利和义务,为各个环节的利益冲突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避免推卸责任。尽可能从法律规定的角度约束利用资源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使用适当的经济刺激手段。明确生物多样性资源产权归属,从中央到地方避免出现两种标准,以致使虚化的资源所有者和利用者从中谋取利润。根据市场经济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的特点,完善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评估体系;鼓励科学的野生动植物的引种与驯化,为资源创造市场,并引进“税收”。

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建立可实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体制(王金南,1997)。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关系并不是无法解决的,这个问题的根源依赖于科学的政策的引导和大众公民的积极响应。各个管理级层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对于决策的执行从上到下应该是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严厉打击有恃无恐的现象。

将周边社区融入其中。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生活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甚至社区与保护区的界限是无法划定的。通过与保护相协调发展模式的确立,给予周边社区充分的资源利用空间。所以,转变周边社区的资源利用方式,使其发展与保护政策相结合,将周边社区融入其中。

3 结语

每一种物种的灭绝,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生物多样性本质上是具有多重价值,高度综合的资源形式。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彼此冲突,并非不可调和。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上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创新。

[1]阿尔钦.产权:一个经典注释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郭伟中.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1998.

[3]谷志科.中国农业地租理论初探.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

[4]李瑞娥.环境产权界定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理性思考.当代经济科学,1999.

[5]OECD Saving Biological Diversity-Economic Incentives[M].Paris: OECD,1996.

[6]田风贵,马志杰,陈智华.分子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3):115-120.

[7]王伯荪,王昌伟,彭少麟.生物多样刍议[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6):68-70.

[8]王金南.论环境成本内部化及政策选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7.

[9]温亚利.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经济分析.北京林业大学,2003.

猜你喜欢
保护区产权生物
生物多样性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第12话 完美生物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恶意与敲诈:产权滥用的司法原则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