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兰
(商丘技师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间发生的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是每一课堂教学都具有的特点。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理论越来越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更是明确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对教师的绩效评估中有人曾经研究得出:教师的职务绩效包含6个维度,即职业道德、职务奉献、助人合作、教学效能、教学价值与师生互动。然而,我们在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师生互动实践在课堂教学展开的同时有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存在着师生互动的对象、主导者、广度、深度等方面的问题。
师生互动对象区别对待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师生互动基本只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和教师与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其次,师生互动的对象较多关注“优生”,大众共认的“差生”普遍受到冷落。为了教学上的方便、教学进度的顺利完成和出于自身的偏爱,教师更愿意选择优生、性格活泼的学生作为互动对象。在一般的教学互动中优生拥有更多的机会,中等生机会一般,差生机会很少。
师生互动很多时候教师占据主导位置,学生在互动中比较被动。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等都是由教师设计、实施和监控。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主要还是由教师向学生发出。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少有主动向教师提问、驳斥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讨论自己关注的话题的习惯。
师生互动的广度不够,学生参与人数不多。教师常常因担心教学失控而宁愿让自己的活动尽可能多地占据课堂时间。在互动对象的选择上偏向乖巧型的学生;互动的参与者,也只是与个别学生。与教师进行了良好互动的同学往往因此受到了鼓舞,而没有得到互动机会的同学体验到的却是失望,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形成偏见,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班级成绩出现分化。
师生深层次的互动还很缺乏。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进行的主要是各种教学内容的互动,一般师生之间进行的是知识层面的交流。经过教师精心的设计、严密的安排,这种知识信息传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学生的反应。由于互动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容易产生学习上的疲惫感。
传统教师观念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师生互动有效展开。叶澜教授认为:“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因为“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的多。”因此,教师要确立有利于互动的教学观。
首先,教学目标应该有利于师生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知识偏深、偏繁,不利于互动。而实际上学生的发展是在知识的探究中进行,通过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才能实现知识内化。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分解成多级目标,同时还应当树立知识、技能、情感多种类型的教学目标。
其次,选择有利于互动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授课采用讲授法。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在短时间内传授大量系统知识,有利于教师占主导的互动教学。但我们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有利于互动的教学模式,如小组教学、分组讨论、启发式教学、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拥有更多主动权。
第三,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一般都是以学习成绩为基础,而好多课在短时间内不一定能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建立有利于互动的教学评价方式就不能局限于学习成绩的总结性评价,不局限于优生为互动对象,而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档案袋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我们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会受到鼓舞,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学生,这必然能促进学生尊师意识和亲师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支持。这样教师就会被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更好的开展,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尊师、亲师反过来进一步激励教师工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不管是优生和差生、男生和女生、性格活泼和乖巧沉闷的学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会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为互动式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学习空间影响着学习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室的布局主要采取秧田式。秧田式的座位方式保证了课堂纪律的良好,便于教师管理,却不利于学生互动。相反,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座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互动。我们上课的目的不是要学生循规蹈矩,而是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所以要改变传统的呆板的学习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地采用马蹄型、组块型、伞状型、多元空间型等多种布局模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师生的良好互动就是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不由自主的“眼动”“口动”“手动”“脑动”。陶行知先生倡导课堂教学要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的感官活动起来,充分积极地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究中去。首先用眼睛观察,必须有观察的对象,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动手并不一定就是让学生做习题,是指学生在知识、问题的探求过程中觉得迷惑的某一点上运用一些实物或采取一些操作来解释自己的怀疑。这种动手操作会让学生更加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不崇尚权威,自主探究的思维品质。动口交流、动脑探究需要老师作好铺垫。一些直观教具,某些理论的证实,尤其是技术学校的实习课,能够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组织学生合理的选择学习方式,也可以多种方式并用。当然,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师不能由于强调探究式学习而什么都让学生去探究,接受式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只有多种方式并举才能更好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容量大、立体感强等优点,它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信息,增加课堂的容量;它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对一般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很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在学习中,往往遇到重、难点不容易解决。只有让学生亲自动脑、动眼、动耳甚至动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让他们把听觉、视觉、触觉等协同起来,掌握所学知识的特征。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等特点,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娱乐性于一体,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1]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朱祥.小班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的有益尝试[J].物理教师,2001,(7).
[3]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9,20.
[4]谢华勇.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J].绍兴文学院学报,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