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水产技术推广站,石河子市,832000) 范 敏
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水产品具有低脂肪、高蛋白、营养平衡性好、味道鲜美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几年中,随着八师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比如:水产养殖场大量使用渔用饲料、渔用药物,加之整体管理观念薄弱,水产养殖生产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了区域性渔业水域的污染,引起水产品质量下降,影响着水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得水产品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关注。
第八师石河子市目前已拥有水面近14万亩,已养殖水面9万余亩,其中池塘13000余亩,温室13000m2;从事渔业生产的单位2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苗种繁育场12个,养殖品种22个,年生产商品鱼 5000余吨、鱼种1200吨、繁育各类鱼苗7亿余尾,已成为新疆最大的水产苗种生产地和集散地。
水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着师市水产行业的整体形象和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渔业生产者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规范养殖生产行为,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揭示师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养殖人员只讲产量和效益,缺乏相关科学知识,不考虑质量安全问题,高密度养殖造成水质污染,鱼病严重。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添加激素的饲料或者腐烂变质的饲料以降低养殖成本。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防治水产品疾病,捕捞前不执行渔药的休药停药制度。销售人员随意或超量使用防腐剂、消毒剂,甚至添加抗生素以获得较好的感官品质。渔药销售人员,任意夸大药物适应性和疗效,商品标识不明确,误导养殖者用错药,过量用药,造成药物残留严重。
有些生产企业对优质水产种苗的生产和开发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引种育种和开发无序,苗种生产不按标准,甚至近亲繁殖,造成原种不纯,良种不良,无质量保障的种苗,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极易爆发疫病,使水产品品质下降。部分渔用饲料厂家不按国家和行业标准生产,使用含有天然有害物质的饲料原料。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不法商贩违规用药等。
水产养殖环境对水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给水产养殖环境带来严重的外来污染。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但由于点多面广,影响了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实施监测因资金短缺、设备、仪器配置不完备等原因导致无法检测。
缺乏行之有效的惩戒机制和管理机制。
涉及水产品安全的监管职能部门太多,管理分工不明确,对渔业投入品和水产品市场监管乏力。
渔业主管部门要从保障水产品消费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确保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层层落实监管职责,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着力构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大力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有效地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增强遵法、守法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氛围。企业或养殖户既是生产者,也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者,要通过监管和宣传让每个从业者学会自律,主动了解药物残留危害,认识到违规应承担的法律和经济后果,自觉加强管理,主动减少乃至杜绝药物残留。同时,根据水产品市场信息主动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养殖品种和养殖区域,避免造成水产养殖环境生态恶化,对不适合养殖品种要及时更换。
对师市辖区内的所有养殖生产单位和个人建立档案。同时与养殖单位和个人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通过签定质量安全公开承诺书等形式进一步落实水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明确所有养殖人员都是水产品安全的责任人,对初级水产品负有安全责任做出公开承诺,形成生产者、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共同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良性机制。对违反承诺的,依据承诺书约定的承诺内容和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一是做好养殖证发放工作,切实保护渔民的水域滩涂使用权;二是做好《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发放工作。加强水产苗种销售监管,组织水产苗种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无证生产、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销售带病水产苗种行为,切实维护养鱼群众的利益。
加强对水产品和饲料的检测和监督工作。在师市范围内水产养殖生产基地全面推行《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池塘养殖检查的时间节点,安排在当年7、8、9月期间,这时正处在水产养殖户清池阶段。检查内容包括:生产单位和个人是否持有养殖许可证,是否按规定建立《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及《销售记录》,是否购买、储存和使用国家命令禁止使用的药物,养殖产品是否被检出药残超标。工厂化养殖全年不定期随机抽检。重点检查药物使用情况,严厉打击违药行为。在加强对养殖生产环节的渔药使用监督检查的同时,要制定水产品质量管理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市场上销售的水产品进行监督抽查,对经监测不合格的水产品进行查封扣押,对违法者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查处。坚持合理使用药物,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建立渔用饲料生产的监控体系,确保渔用饲料生产的健康发展。
加快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水产品安全追溯制度。加强上市水产品的监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严格实行检疫检测,师市政府应加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力度,重视开展水产品药残分析与渔业环境监测,重视检测仪器的添置与更新,确保上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经营者要在生产基地位置设立公示牌,标明水产品品种、产地、检疫检测合格证明等。对无公害水产品上市,凭水产品认证证书、专用标志等,可直接上市,同时实行抽检常态化,以确保上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
渔业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技之冬、科技培训,大力推广名优特水产品养殖,综合养鱼等先进适用渔业技术,注重培养渔业科技示范户,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养殖户按渔 业标准化组织生产,提高渔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上述对策和建议是切实可行的,希望引起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广大水产养殖从业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只有采取上述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生产和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才能从源头上把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关,全面提升水产品的质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推进水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1]牛林伟,张晓忠.基于供应链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探究.中国水产,2012(3);38-39
[2]吴学军,姜爱兰.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渔业致富指南.2009(02)
[3]范玉华.科技在水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分析与建议.中国水产.2012(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