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思考

2014-08-15 00:52李良玉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责任感大学生教育

李良玉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0 引言

马克思说:“一个人有责任不仅为自己本人,而且为每一个履行自己义务的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1]从中可以看出,责任是义务和权利的基础。社会责任是指 “社会中的个体对他人和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社会责任感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大学生是我们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个体理想信念,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

1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不仅在经济领域影响着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而且在思想领域也改变着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1 积极向上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信息革命的迅猛发展,90后的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充分利用手机、网络、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每天可以方便地获取海量的信息。在党和政府及各级教育机构的正面引导下,当代大学生能正确认识当今中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巨大变化,自觉培养民主、平等、权利等现代观念,其社会责任意识与同龄人相比显著增强,他们善于学习、具有创新精神、思维敏捷,关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事,关注民生问题,爱国主义意识强烈,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一些关乎国家名誉和社会安定的大是大非的考验中都展示出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比如在奥运圣火传递、反“藏独”、上海世博会、汶川地震和南方雪灾的救助等重大事件中,青年大学生能积极行动起来,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赞誉。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较高的政治素养。

1.2 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弱化及其表现

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形式和行为方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2.1 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层面偏低

在“公民的社会责任主要表现是什么”进行调查时,有56%的大学生认为是孝敬父母。大学生孝敬父母方面做得“很好”的占44%,做得“可以”的占51%[2]。由此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都懂得尊重父母。但公民尤其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停留在孝敬父母这个基本层面上,而应当把对家庭的责任感意识升华到国家层面。在对“什么是幸福”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家庭和谐,身体健康”,只有10%的同学选择“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奋斗[3]。只有少数的大学生的幸福观是站在了国家和民族的层面上来审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2.2 部分大学生轻视社会理想培养

调查“你上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时,67%的大学生选择的是 “为了找一份好工作”,16%的大学生选择了“为了家庭幸福”,只有12.%的大学生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4]。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当今社会思潮多元化和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现实中,部分大学生更多的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个人理想追求,而忽视和轻视社会理想追求,甚至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认为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和自己无关。在对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时,有62%的大学生选择了 “为了以后自身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条件”[2]。说明部分大学生只注重自己成长所需的政治条件,没有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只注重个人理想追求,轻视社会理想的倾向,将会大大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1.2.3 部分大学生轻视社会价值

在调查中,大学生回答“你在选择未来职业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什么”多项选择时,87%的大学生选择了工资和收入,40%的选择了专业对口,40%选择了社会地位[5]。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只注重自我利益自我价值的事项,轻视和忽略了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没有把自己的成长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偏差,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

2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措施

2.1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全社会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家庭、社会和学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2.1.1 健康公正的社会环境是前提

首先,国家要建立和健全有效管理机制,形成健康、公正的社会环境。在国家制度层面上,建立和健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有效机制,用规则和制度来约束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经济建设层面上,要全面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按照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完善法律制度,通过制度和法律来约束和监督市场主体行为,使市场主体形成照章纳税,诚信经营的理念。其次,要不断强化社会舆论导向,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氛围。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评价作用,倡导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对违反社会公德、逃避社会责任的丑恶现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大讨论,通过大讨论使大学生明辨是非,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最后,加强社会网络管理,创建健康、文明的精神家园。网络的普及化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也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因此,国家和社会要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和加强对网络的立法力度。优化网络环境,宣传网络道德,弘扬社会正能量,积极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2.1.2 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是基础

一个和谐的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家长要从自身做起,时刻注重自身的修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文明的行为和高尚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其次,家长树立“德育为先”的育人思路,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更要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去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把对孩子的社会负责感的培育作为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再次,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和主体意识,营造民主的家庭气氛。通过开展家庭讨论的方式,就家庭中存在的问题以民主的方式解决,而不是家长一言堂,给孩子自由发言的机会。允许孩子犯错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主动承担责任的良好道德品质。

2.1.3 大学校园文化环境是保障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是对大学生培育生活责任感的直接外部条件。首先,注重建设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通过美化大学校园物质环境和建设健康、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积极开展美化校园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感。其次,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在学生会和团委等学生组织的带领下,开展以“社会责任”为主题的辩论赛、寻找身边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和征文比赛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有更清醒的认识。最后,要造就一支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6]教师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动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7]高校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想到自己是名教师,应始终成为学生的标杆,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染和教育学生。

2.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

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要求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热爱自己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把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动力。高等教育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高校教师在给大学生授课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尤其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更要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大学生责任感培育的重大意义。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深刻理解中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充满信心,使每位大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2.3 加强公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当代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大多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的积极性也很高,但仍有少数大学生在公共场所表现出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大学生的整体评价。大力开展针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对大学生加强政治意识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当代大学生灌输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使大学生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更明确的认识。通过对大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参加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文明意识教育。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中国伟大历史人物的事迹中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2.4 引导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责任感的知行统一

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根本原则。首先,要积极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与各行各业和不同阶层的人们进行广泛交流,深入了解社会发展现状,更好地明确自己担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诸如“希望工程”、“扶残助残”、“保护母亲河”等社会活动,鼓励大学生针对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增强践行社会公德的自主性。

3 结语

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和发展,我们相信,在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当代大学生一定能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担负起国家和社会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3.

[2]刘飞.当代人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23.

[3]王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15.

[4]任伟.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0:3.

[5] 李建强,陈鹏.人文素质从哪里来[N].文汇报,2003-5-4(2).

[6]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7]杨德广.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73.

猜你喜欢
责任感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题解教育『三问』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