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杰
青青石板路,芊芊垄上行。带着书本里那黑白水墨的印象,在这个春日我来到了“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的同里,在千年水镇探古寻幽,作一次心灵的放飞。
步入古镇,慢步细行在古镇青石铺就的街道上,一边是粉墙黛瓦的民居,一边是石条砌成的河埠,黛瓦白墙,河埠石级,分明就是“吴江同里”邮票上那熟悉的画面。走在明清古街上,小桥流水,红灯高挂,同里的水墨色彩,伴着吴侬软语,和着咿呀的江南小调,悄然显露。
步入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的退思园,见园虽小,却淡雅清丽,构思巧妙。园内的画舫“闹红一舸”,与苏州拙政园的“香洲”遥相呼应,以其所临三面空间和开阔的水面共同营造了一种平直洗练之美。园内的“菰雨生凉”轩也很有特色,轩内置镜一面,园中栏杆、长窗、半墙皆入镜中,加之阳光照射池水,镜面反光之下,似真似幻又似梦,与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眼望见小街边上一家店里的玻璃柜台里摆放着各种“同里风光”邮资片,一问还有“同里古镇”、“退思园”、“三桥”等风景日戳加盖,赶紧掏钱买下一套,以风景日戳盖销邮资图后实寄给朋友。拙政园的“香洲”和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都能在邮票上看到,不知何日,水乡古镇中唯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退思园也能亮相在小小的邮票上。
像别的古镇一样,同里的小河也是窄窄的,小河的石驳岸上也镶嵌着一块块缆船石,其中有几块看来格外眼熟,分明就是经常被拍作照片的那几块缆船石。顺着水路,乘一叶扁舟,悠悠地穿过得春桥,一波三摇地划入水巷深处,进入古镇腹地,来到著名的“三桥”前。古朴的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隔河相望,以三足鼎立之势横亘于清波绿浪之上,绵延着吴地古老的民俗文化——走三桥,吴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惊叹。
同里仿佛是用水做成的,晶莹剔透,美得古朴,美得清丽,美得深刻。随意走在同里的街弄里,总有不停的惊喜。水做的同里,给我以一份思古遐想,令人迷恋而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