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增长极视域中旅游联动发展研究——以河南郑汴洛焦为例

2014-08-15 00:55:09黄安定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区域旅游发展

黄安定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9)

核心增长极理论强调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认为增长极具有突出的聚集和扩散效应,是非均衡发展模式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该理论为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提供崭新的视角。通过区域联动发展,既增强了核心增长极在产业、机制、人才等方面的强劲引擎作用,同时在空间上更好地发挥联动区域的积聚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是河南省四个重要的城市,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四市成为河南旅游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郑汴洛焦借力联动发展,提升联动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这是新时期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1 旅游联动发展的必要性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是按照共同的目标实现旅游经济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和重新优化组合,建立规模、结构、品牌俱佳的旅游市场体系,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1]。

目前,国内外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比较成功的主要有美国的大洛杉矶地区、欧洲莱茵河流域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泛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2]。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联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一,顺应“大旅游”的时代要求。“大旅游”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大旅游时代强调通过产业整合,延长产业链,以旅游业带动农业、商业、文化等相关产业以及城乡融合的发展,并促进传统产业升级[3]。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是顺应“大旅游”时代的客观要求。通过旅游联动发展,树立大市场的观念,既重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又充分注重与周边区域的互补,加强区域合作。实施旅游联动发展,致力于充分发挥旅游业强大的带动功能,将带动区域旅游所涉及旅店、餐饮、批发、零售等诸多行业以及农业、工业的发展。同时,旅游联动发展还可以吸收城乡剩余劳动力,为改善城乡生活环境、增加城乡收入提供新途径。

第二,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通过旅游联动发展,一方面可以有效整合联动区域的旅游资源,防止相互拥挤、各自为政、内耗严重,在联动发展中加强联合,从而树立整体品牌,在竞争中拥有主动权和竞争力[4]。另一方面联动发展有利于更大程度发挥整体优势,在线路设计中可以在整个区域内精选旅游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丰富旅游内容,从而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有效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另外,在旅游规划和市场营销方面可整体联合起来,充分发挥联动区域的整体优势,有效减少开发和运营成本,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

第三,实现联动区域旅游综合效益的必然要求。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从经济效益来看,不同区域旅游业实施联动发展,才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旅游设施和设备的高效利用,促进联动区域旅游经济活动的顺利实施,避免区域之间同质竞争所产生的“内耗”,增加联动区域的游客数量,进一步提高游客的消费水平,真正促进区域旅游经济效益的增长。从社会效益看,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可供旅游景点数量的增多能够扩大游客对旅游活动的选择范围,游客的认可程度增强,从而强化联动区域的旅游品牌,提高其在游客中的知名度。从生态效益看,会促使联动发展区域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合理有序地开发旅游资源,自觉加强对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提高联动区域的整体环境生态效益。

2 河南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可行性

河南中部黄河沿岸的郑州、开封、洛阳、焦作是全省经济地理上的轴心带,也是河南名副其实的旅游核心增长极。四市自然地理环境相对一致又东西分异,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又独具特色,为实现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一,城镇化发展较快。郑汴洛焦区位条件优越,城市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实力较强,是中原城市群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点发展城市。从城镇化率来看,根据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郑汴洛焦城镇化率达53.1%,领先全省平均水平12.5个百分点。从整体经济发展看,郑汴洛焦经济发展较快,其中郑州市依托省会地位,商贸、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发达,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活力均居中部地区前列。在新的发展机遇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新板块和中原经济区的龙头。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郑州市将重点打造临空经济,以几何级的增长速度朝着国际化陆港城市、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业基地方向发展。开封、洛阳、焦作着眼城乡联动和产业集聚,在当前正实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取得较好成绩。

第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郑汴洛焦同处在中原腹地,是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地处全国铁路、公路网中心[5]。该区域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陆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在城际交通方面,郑州向西的连霍高速、郑少高速和郑西高铁成为连接郑洛之间最便捷通道;郑州向东的郑汴轻轨即将建成,辅以郑开大道、连霍高速、郑(州)民(权)高速以及快速物流通道,郑汴半小时交通圈正在形成;已经落成的桃花峪黄河公路大桥进一步缩短了郑州与焦作的时空距离。在民航交通方面,郑州和洛阳拥有两座民用机场,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河南省的空中门户,已跻身全国机场20强,跨入千万级机场序列,目前开通航线已超过90条。

第三,旅游资源丰富多彩。郑汴洛焦自然风光优美,文物古迹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具有数量众多、类型齐全、历史悠久、组合优良等特点。最为得天独厚的是郑州、开封、洛阳同属中国八大古都,依托黄河的天然屏障,使历代帝王热衷于这块风水宝地,给这一地带留下了无数的地上文物与地下遗迹,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革命纪念地、风格各异的民俗节庆等共同构成该区域丰富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6]。以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等为代表的人文景观闻名遐迩,同时兼具山地、水域、地质等自然景观类型,拥有嵩山、云台山、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等国家级重点风景区。

第四,旅游产业地位突出。郑汴洛焦是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规划中重点打造的旅游都市圈,旅游业获得较快发展。一是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建设,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品牌;二是通过“创A升级”活动,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获得进一步提升,5A级景区郑汴洛焦四市共有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云台山、白云山5家;三是旅游景区管理水平不断国际化,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等旅游发展的一些举措引起全国关注;四是做大了精品旅游线路,大黄河之旅、中国古文化研修之旅、焦作山水之旅、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功夫之旅等成为河南旅游对接海外旅游市场的精品线路。

3 郑汴洛焦旅游联动发展的实现途径

郑汴洛焦旅游联动发展的目的是发挥各自旅游资源的优势,消除区域内的障碍因素,利用地缘优势促进郑汴洛焦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游客的无障碍旅游。

3.1 建立政府主导的多部门联动机制

旅游业涉及多个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政府主导的重要性,通过政府主导可以有效实现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加深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之间的联动意识,充分发挥行业间联动作用,形成部门联动机制[7]。一是郑汴洛焦四市政府要认识到合作互动的重要性,抛弃各自为政、分割旅游市场的观念,积极树立大旅游、大区域旅游的意识,突破狭隘的行政区划限制,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促进旅游要素的聚集和重组。二是兼顾错位发展理念,避免同质化所带来的恶性竞争而造成严重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造成资源浪费和产业低水平发展。郑汴洛焦四地政府应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加强互补合作,做到分工合理、联动互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旅游产业体系,推动郑汴洛焦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三是构建高效统一的联动管理机制。在法制基础上建立起统一、高效和权威的旅游联动组织,该组织必须要赋予相应的权力,有权处理在联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且负责完成区域联动建设事务。四是要制定合理而科学的分配方案,在联动发展过程中,设立一定的利益分配规则和标准,明确郑汴洛焦四市在收益分配中地位。通过收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来保证联动后四市旅游联合体的良性运转,也通过分配机制促进各方参与联动发展的积极性。

3.2 打造资源优势互补的旅游目的地

郑汴洛焦四市作为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已经形成明显的发展优势,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都比较成熟,在旅游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旅游客源市场相对稳定、成熟。基于旅游转型升级和联动发展的更高要求,郑汴洛焦在发挥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优势的同时,需要打造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一是充分发挥古都群体优势,整合郑州、开封、洛阳的古都历史文化资源,共同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古都文化旅游胜地。二是利用郑汴洛焦黄河沿线旅游资源,将河南省旅游的东西发展贯穿起来,以“中华情,民族魂”为主线,建成荟萃华夏文明、凸显生态黄河的旅游产品带。三是充分发挥以少林武术和陈式太极拳作为典型中国文化元素,重点发展少林功夫和陈式太极拳的观光、体验、竞技、修学、休闲、演艺、影视、养生和功夫装备等产业,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建设国际一流的功夫旅游目的地。四是充分发挥郑汴洛焦壮美的自然景观,整合云台山、伏牛山、嵩山等山地旅游资源以及黄河小浪底、青天河等水体资源,打造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山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3.3 联合开拓旅游市场

在开发旅游市场时,各联动发展方应当顾全整体,用合力来宣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联合开拓区域旅游市场。首先郑汴洛焦要设计整体形象,以整体形象占领旅游市场的制高点。综合考虑郑汴洛焦四市的地气、文脉,可以将“山河壮美,古都魅影”作为主体进行区域旅游整体形象设计,树立区域旅游宣传整体形象。其次郑汴洛焦四市应该制定统一的市场营销计划,形成“整体导入、内部分流”的市场机制。重视大型旅游推介会、旅游节庆、旅游网站等媒介的宣传作用,坚持“同一个团队、同一个形象、同一个目标”的市场开拓原则。根据郑汴洛焦四市客源市场现状,综合考虑该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在旅游联动发展中,共同开发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以及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另外,郑汴洛焦要增强旅游信息交换,实现旅游信息的共享,并加快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平台的建设。

3.4 注重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和留住人才。首先是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机制,造就一大批懂业务、高技能的创新型和应用型的旅游专门人才;其次要全面优化旅游人才工作环境,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的社会环境。以事业、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旅游人才的培养不能“闭门造车”,需要超越地区界限,通过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机制,积极引进外地优秀人才。联动组织放宽旅游人才流动政策,实现旅游人才资源的共享。

[1]殷柏慧,吴必虎.长三角与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对比研究—兼论环渤海次区域旅游合作道路选择[J].旅游学刊,2004(6):33-37.

[2]梁明珠,张欣欣.泛珠三角旅游合作与资源整合模式探究[J].经济地理,2006(2):335-339.

[3]董观志.粤港澳大旅游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旅游学刊,2004,19(4):49-52.

[4]张艳.创新旅游业态推进河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J].旅游纵览,2011(3):57-58.

[5]王艾萍.中部地区高级别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布局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3):270-274.

[6]秦学,刘君德.“行政区经济”现象在我国旅游业中的表现及其负面影响[J].学术研究,2003(12):36-39.

[7]邱继勤,朱站.川黔渝三角旅游区联动开发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2):78-82.

猜你喜欢
区域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旅游的最后一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