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研究

2014-08-15 00:56邹坦永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服务业现代化农业

邹坦永

〔河南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451191〕

一、服务经济视角下农业现代化内涵

1.工业经济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早期的农业现代化理论认为,农业现代化就是借助现代技术不断开发自然资源,进而不断增加耕地、牧场、农田的数量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但由于自然禀赋存量的减少,最终会导致经济不可持续的发展,这种资源开发理论已经被抛弃。农业现代化理论逐渐从单纯资源开发模式中解脱出来,转向资源节约型、保持型或者资源增进型技术的开发,强调运用现代工业投入品替代自然资源要素投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要素瓶颈日益凸显,迫切要求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也日益丰富。比如,以西奥多·w·舒尔茨为代表的改造派提出,应运用工业技术将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这是农业增长的根本出路;以约翰·希克斯、汉斯·宾斯旺格、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为代表的诱导创新理论认为,农业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几乎为零,必须选择合适途径来有效消除资源禀赋制约,这里的合适途径就是运用工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消除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国内学者也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努力探索,综合来看,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观点。狭义的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生产部门的现代化[1]、农业产业的现代化[2]。狭义的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和对象是农业,强调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使之具备现代化的特征和装备。狭义观点还强调生产力的现代化,认为当代的农业现代化,就是把建立在直接经验和手工工具基础上的传统农业转变为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为基础的农业的过程。[3]

广义的农业现代化观点认为,农业现代化不但包括农业生产部门的现代化,还包括支撑、制约农业部门发展的社会经济内容,如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素质提高等;广义的农业现代化包括“三农”的现代化,即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或者说是,农业产业现代化、农业环境现代化和农业主体现代化三大内容。[4]广义的观点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工业、服务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支撑,所以农业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三化”,即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科技措施的现代化、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只有全面实现了这“三化”,才能说实现了农业现代化。[5]

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观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强调农业现代化的时代性和惠及性。即运用当前最先进最科学的技术、管理、组织模式对农业进行全面提升和改造,使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最终目的是农业经济的工业化。

2.服务经济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服务经济时代即将来临。服务经济视角下的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工业意义的现代化,更是建立在经济服务化基础之上的农业现代化,强调农业经济的服务化。农业经济服务化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农业、生产、消费的服务化,发展生产性、消费性和公共服务业,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所提倡的以政府和计划为主导有所不同。农业现代化应包括农业的工业化、农业的产业化和农业的服务化。农业工业化不是本文阐述的重点,这里主要分析农业服务化和农业产业化。农业服务化主要是运用现代服务业对农业进行改造和升级的过程,具体是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业消费性服务业和农业的公共服务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面向农业生产链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服务业。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都需要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产前的服务主要有良种、农机具、农业化肥等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等服务;产中的服务主要包括技术、信息、植保防疫、保险服务等;产后服务则主要涉及农产品采后处理、保鲜储运、加工包装、营销等服务;资金需求贯穿于整个产业链条。农业消费性服务业是为消费者提供农产品服务,包括零售、住宿、餐饮、农业旅游观光、商贸、教育(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农村社区娱乐、医疗保健等。农业公共服务业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包括公共管理、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农业现代化引领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而服务业是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器,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法宝。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具有“三高”、“三新”等特征,对农业现代化进程起着深化与提升的作用。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现代经济中日益明显。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不再是过去的工业化指标如生产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等,而应是服务性指标、服务业在农业部门所占比重。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二、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

1.服务业对农业现代化具有智力支撑和促进作用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影响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农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重要因素。服务业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和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信息和科技科研服务。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和技术优势,可为农业、工业和传统服务业提供服务,并获得自身和其他被服务产业价值的增值。农业信息化是现代服务业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服务的重要成果和平台,是农业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科学化和智能化的过程。[6]科研科技服务是现代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证明,科研科技服务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品种改良、产品质量改良等方面提供支持,对农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形成更具促进作用。比如:Akino,Masakatsu and Yujiro Hayami 发现,在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水稻、家禽育种等品种改良研究的社会回报率相当高,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更高。[7]中国农业科研投资回报率高达65%[8],但是,目前投入很低。

(2)服务业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生产性服务,有助于健全农业经济产业链。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在农业旅游、农业金融、保险和现代物流等领域提供基础服务,完善了农业经济产业链。农业现代化需要实现一系列物品(原材料、半成品、最终产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和与之有关的技术、组织、管理活动,农业本身实现不了,这就需要现代服务业介入。郝爱民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9]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生产效率提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二是从长期看,科技推广和农村金融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效率提高;三是从短期看,农业信息和农产品营销服务业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经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等特征,对气候、天气的依赖性较强,经营风险极大,收入存在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兴起则拓宽了收入渠道,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农业风险,实现了农业多元化经营和经济效益的增加。金融和保险业对农业的支撑则降低了风险,确保生产的稳定,保护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3)服务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提升农产品竞争优势。随着“三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城镇与乡村之间争夺资源的竞争将会加剧,生产要素价格由此不断攀升,并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所需的土地、人工、用水、能源成本,造成农业价格竞争优势的消散。而农业服务业特别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会充分利用其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优势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收入产出比,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带动农业节约成本,增加农民有效收入。另外,服务业可以增加“三农”福利。服务业通过商品差异化增进社会福利,通过改变生产资源配置结构增进社会福利,通过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进社会福利,通过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增进社会福利,通过降低交易和运营成本增进社会福利,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社会福利增进的极其重要的力量。[10]

(4)服务业可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竞争优势。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已获得初步成效,但问题也很突出。农业现代化进程严重滞后,区域差异化现象突出;区域经济中农业产业链条环节之间协调性较弱,组织规模小且层次低,现代化特征不明显,主导产业没有很好地体现区域特色;作为大农业而言,区域间农业发展专业化不强,甚至结构雷同。服务业因其在生产性、消费性和公共性服务业方面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强的协作协同能力可大大提高农业产业链的运行效率,改善农业消费环境,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农业产业竞争优势。服务业特别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可改善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集群或产业区的整体协调性,又可丰富农业的创新内容和文化内涵,促进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集群或产业区的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市场需求更好地对接起来,更好地营造农业发展的品牌、特色,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和价值增值空间,开拓农产品的高端市场。

2.农业现代化是服务业发展并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巨大动力

(1)农业现代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所需的生产要素。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逐步由第一、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就像一个蓄水池,可以不断地吸纳劳动力。随着服务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相应增加,特别是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劳动力作为基础。劳动力从何而来?在现有社会经济结构下,劳动力日益稀缺。城市规模和功能提升需要劳动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劳动力,人口红利逐渐消散。在此情况下,只有农业现代化才能释放大量的劳动力,才能实现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将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进而为城镇、农村发展和服务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农业现代化将工业资本、高端生产要素与农业、农村要素相结合,培育“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比如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安全农业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资本逐利的本性就会随之跟进,这样就增加了农业资本供给,为服务业提供了发展所需的资本。

(2)农业现代化为服务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服务业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服务业远远落后于城镇,高端生产要素单向流到城镇,农村不断被边缘化,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陷阱之中。随着城镇规模的急剧扩张,服务业遇到了要素瓶颈,比如土地、劳动力日益稀缺,成本不断攀升。另外,“三化”协调发展、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及不断推动的农业现代化,都将目光投向了广大农村区域市场。农村市场成为服务业和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农村市场不够健全,没有城市那样成熟,不管是农业工业化还是农业服务化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潜力巨大。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农业、农民全面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不但发展传统服务业,还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发展生产者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还要发展公共服务业,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为实现现代农业提供坚实基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需求为服务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天地。

(3)农业现代化可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的现代化要求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农业的工业化和产业化带动了交通、通讯、金融、保险等各类市场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求通过农业、农村社会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来体现,比如农业科技与信息服务的数字化、农业金融和保险的社会化等。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农业服务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农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等方面也得以全面提升。这一过程的实现,其实就是服务业在农业、农村等各方面、各领域的全面渗透。农业现代化通过两个途径带动、促进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农业现代化不但需要农机、化肥等生产资料,而且还会引致物流、金融、农技等服务跟进,直接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服务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二是农业现代化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释放富余的农村劳动力并流向城镇,以城镇化、城市化为中介间接地促进着城市服务业结构的优化。

三、河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服务业良性互动的对策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是粮食主产区,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对于中部崛起甚至国家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河南是人口大省,“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也事关大局。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三化”能否协调发展。基于服务业自身特征以及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实现农业现代化与服务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直接关系着农业现代化的质量提高和河南省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1.农业现代化进程要确保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服务化协调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即包括农村、农业、农民等主体的现代化,也包括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服务化。这些内容是同步发展、协调发展的,任何强调工业化、产业化而忽视服务化的行为都是不合理的。农村、农业、农民等主体的现代化是现代科技成果的共享、实现城乡平等的表征。农业工业化提升农业经营装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经营组织的规模化、专业化,推动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农业服务化是指农业服务业比重增加的过程,促使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完备,提升了农业产品附加值,拓宽了增值空间,极大降低了农业经营风险并提高农业产品竞争力。三者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缺一不可。所以,农业现代化需要把农业、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与工业化、产业化协调起来。

2.农业现代化要发挥优质要素的集聚功能

农业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优质生产要素存量和流量在农业部门的增加及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农业、农村的发展以及实现现代化离不开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正是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农村的观念造成了生产要素单向流向城市、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农业现代化要充分把握这次机遇,促进生产要素反流到农业部门并发挥聚集功能,向生产要素均等化靠近。不但要推动人才在农业部门的聚集,而且需要技术、信息、资金在农业部门的聚集。优质要素的聚集不但促进工业化、产业化进程,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为从农业生产中分流出来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进一步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3.农业现代化与农村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目前,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与农业现代化不甚协调,已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效果,必须推动农村服务业与现代化同时发展。服务业在农业部门的发展要突出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特别要注重农村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比如金融保险、信息科研、物流业等,增强农业现代化所需的生产服务功能。首先,要加快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改善农村服务业发展环境。从价格机制着手,消除“剪刀差”;健全农村要素市场机制,推动生产要素双向流动与合理配置。其次,在全面推动现代化的同时,突出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抓特色服务业,既彰显现代化的时代成果惠及性又能体现本地化特点。也就是说,现代化与本土化要协调一致,并存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体现本土化的特色,在本土化的基础上体现现代化的惠及性。

[1]傅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涵义与标准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5-15.

[2]朱道华.略论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176-181.

[3]严立冬.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3):42-47.

[4]王广深,罗志彬.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时代特色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321-321.

[5]郑景骥.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联系与区别[J].经济学家,2003(10):51-55.

[6]姜凌,潘锦云.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52-57.

[7]尹茂生.私人部门农业科研投资的国际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02(3):19-22.

[8]杨敬.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回报率高达65%[J].农家顾问,1996(6).

[9]郝爱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1(7):97-102.

[10]许崴.试论服务业发展的社会福利效应[J].岭南学刊,2013(1):86-89.

猜你喜欢
服务业现代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边疆治理现代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