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喜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邵阳422000)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什么?梦是人的一种潜意识活动,从心理学上说,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浅睡状态下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或者其他一些感觉。梦是一种意象语言。《庄子·齐物论》云:“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从社会学上说,梦、梦想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奋斗目标,激励人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个人是属于社会,属于民族,属于国家的,所以每个人的梦又必然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梦想和追求。先贤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国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学者顾炎武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一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周恩来总理少年时就开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当代中国人的梦想是什么?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并且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国家的强国梦,是民族的复兴梦,是人民的富裕梦,是社会的和谐梦。新中国成立60 多年、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圆了民族独立梦,圆了百年奥运梦,圆了航天航海梦,也圆了房子、汽车、上学、养老的百姓梦。
今天,中国梦由习近平同志首次明确提出,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看,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所谓政治伦理,依笔者理解,就是国家行政治理的伦理,就是国家法律、政策的制定、颁布、施行,国家的行政治理活动,是否具有伦理基础,是否符合伦理标准,是否体现伦理要求。政治伦理有时也可称为国家伦理,因为政治往往与国家、国家政权联系在一起,没有国家很难谈得上政治。只有掌握国家政权、国家机器的统治阶级或者以夺取国家政权为斗争目标的阶级或阶级集团、政党,才会去关心政治、过问政治,才有资格谈政治。政治伦理主要从伦理角度考察、检视政治决策、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事件的合理性、正义性。政治伦理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它一方面研究宪法、政体的伦理特征,另一方面探求政治论争的道德内涵。政治伦理的支撑点是自由、民主、公平、公正、真实,就是说,只有自由、民主、公平、公正、真实的政治,才是符合伦理正义的政治。政治伦理要求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现象、行为、事件与活动进行伦理的观察、研究与论证,引导政治向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发展。
中国梦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梦想,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民主与法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清明、廉洁,追求社会公平、正义,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德治思想,延续了我国自古以来的小康梦,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为己任,追求公平正义,谋求民生幸福,把民族复兴和民生幸福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了中国梦的伦理价值,因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伦理基础。可见,中国梦体现了以人为本、追求公平正义、谋求民生幸福的政治伦理要求。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它是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常反映一个族群的集体意识、集体心理、集体行为。文化也称为文明,由人类生产、创造,由人类享用、传承,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可以是一件物品,一种思维,一种思想,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观念,一种制度,一种风俗。人类创造了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衍,文化反过来促进了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所谓文化伦理,指的是文化与伦理的关系,文化的伦理特征。文化伦理主要有四个支撑点:自由、俗化、崇高、致用,即:文化应当是自由的,充满活力的;文化应当扎根于大众之中,不能离开世俗而存在;文化应当追求崇高价值,引领健康风尚,摆脱低俗、媚俗之风;文化应当经世致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总之,文化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深刻持久的。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灿烂丰富文化的大国,上下五千余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曾以文化的强大力量征服了周围民族和国家,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同化。学者们指出,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西方文化是一种真理型文化,这是中西文化迥然不同的价值观。伦理型文化,很好地说明了中国文化的伦理特征、伦理价值。笔者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影响深远,潜移默化,侵入骨髓,成为中国文化的根。儒家文化本质上就是伦理文化,其核心是仁、礼、孝、序,主张行仁政,施礼教,尽孝道,讲秩序。治家治国,上下尊卑,长幼有序,不能乱伦,坏了规矩。
中国梦,由自古以来的梦文化发展而来。梦,从积极的社会意义来说,是一种文化信念,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理想。中华民族一向追求平等正义,爱好和平民主,渴望自由幸福。例如,老子的“小国寡民”,孔子的“天下为公”,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孙中山的“中华民国”,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祖先的社会梦想和追求,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文化信念。一个民族不能没有文化,没有精神,没有梦想,否则必将走向自我灭亡。而一个民族的梦想如果没有思想的支撑、文化的认同、价值的指引,就无法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梦想永远只是梦想,犹如海市蜃楼,犹如美丽泡沫,不可能实现。正如学者指出的:没有崇高的价值诉求,民族不可能振兴,人民不可能幸福。一个没有崇高价值追求的民族,是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的。[1]中国梦,是自由梦,富强梦,和谐梦,幸福梦。而自由、富强、和谐、幸福正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的最大梦想,牢牢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最大的文化认同。
民生,即民众的生命、生存、生活和发展,主要表现为民众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享受权等内容。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民生伦理反映民生与伦理的关系,是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伦理要求。有学者指出:“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民生伦理的最高目标。”[2]哈奇逊从仁爱心是道德的唯一动机出发,认为最高的善即至善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他说:“所以凡产生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的行为,便是最好的行为,反之,便是最坏的行为。”穆勒认为每个人都应为他人的幸福着想,个人幸福离不开社会幸福,最大幸福不是个人的最大幸福,而是所有人的共同幸福,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不是行为者自身的幸福,而是公众的幸福。
中国梦是民生梦,追求民生幸福是其重要内涵和价值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所在。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国家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论是经济振兴、政治民主、文化繁荣,还是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为了民生的幸福,为了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更大更快地发展,让改革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殷实的生活。就是要通过科学发展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老百姓各得其所,各乐其乐,享受天蓝、地绿、水清、和美的生态文明,过上充满阳光、尊严、希望、富足的幸福生活。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民生,国家之根,民族之本,梦想之基。实现中国梦,就不能不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这是民生伦理的根本要求。中国梦以民生幸福为重要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在民生问题上的伦理倾向和伦理情怀,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让群众真实享受到改革的红利,发展的实惠,生活的幸福,从而增加对政府的信任和期待,提高对中国梦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把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真正建立在民生伦理的基础之上。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所谓中国精神,其内涵当然是极为丰富的,但最主要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笔者以为,中国精神是包括伦理因素在内的,因为伦理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体现出来的善良正直、公平正义的精神。伦理的力量,就是道德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也离不开伦理力量的支撑。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信心和勇气,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道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社会和谐的基础,幸福生活的保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伦理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法制和道德的力量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不动摇。因此,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发挥道德的力量,加强道德建设,树立道德榜样,倡导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孝亲敬老、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在各行各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战士”、“最美妈妈”、“最美少年”……激发社会正能量,用道德的力量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中国梦是富裕梦、和谐梦、幸福梦。中国梦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奋斗目标,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民生幸福、生态和美为价值旨归,充分体现了政治伦理、文化伦理、民生伦理的综合要求。中国梦必将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获得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广泛的伦理支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梦的实现一定指日可待。让我们翘首以盼,共同期待和拥抱梦想实现的那一刻吧。
[1]张汝伦.中国梦离不开哲学的指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04 -24.
[2]李兰芬,王国银.西方伦理学中的民生伦理思想[J].伦理学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