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思想

2014-08-15 00:50梁瑞英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民主监督

梁瑞英

(河北省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050061)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制度。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将马列主义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一、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对民主集中制的核心问题进行科学阐述

毛泽东关于民主集中制思想的核心问题就是从哲学高度详细阐述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这是对民主集中制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毛泽东同志运用辩证法对民主、集中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科学界定。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他将“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精神发挥了”。[1]早在1937年10月,毛泽东在讲到政府是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形式时就提到,对于中国而言,民主和集中都是必须的,二者之间没有不可越过的深沟。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又将民主集中制原则做了概括,“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2]此语深刻揭示了民主集中制的内涵,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哲学概括,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他指出:“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3]毛泽东对民主集中制的这一论述充满了浓郁的哲学韵味,是对革命和建设中关于民主和集中经验成果的系统总结,也是其哲学思想在党和国家组织制度上的具体反映。毛泽东一向非常注重辩证法中关于对立统一的观点。毛泽东关于民主集中制中民主和集中关系的有效把握,就是辩证法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准确把握民主和集中二者的“度”。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毛泽东在实践过程中对民主和集中二者关系的阐述,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民主和集中相统一是一个实时动态的过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一点是由党的任务和党内外政治生活的状况所决定的。

二、实行党内民主监督——民主集中制有效执行的基本形式

党内民主监督不仅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贯彻执行的基本保障。所以,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建设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保证党正确决策的关键环节,也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在党内民主监督问题上,毛泽东同志历来都非常重视。回顾我们党执政之前的革命实践,由于革命的需要和条件限制,党内监督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当时,党的监督主要是围绕保证集中展开的,同时,强调纪律的重要性,监督也主要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对党员的纪律监督,不包含下级对上级、党员对组织的监督。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红军中实行军事民主,把官兵平等、相互监督、经济公开作为保障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方法。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盛行,王明在共产国际支持下,标榜自己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并以“钦差大臣”自居,严重践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断专行,置党的集体领导和纪律于不顾,给党和红军造成重大损失,党内民主监督也成了一纸空谈。

建国后,毛泽东为了巩固执政地位,不断探索和平时期执政党建设的党内监督模式,逐步发展和创新民主监督形式。由于这一时期党的决策正确,党内民主监督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党对民主监督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高饶事件”后,党对自身建设的认识更为深刻,强调全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维护党的团结,反对个人主义,加强党内监督。因为随着革命的胜利,党的执政地位极易使领导干部染上官僚习气,滋长自满情绪,甚至有一些党员随之腐化堕落,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中的形象。因此,必须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力度。这是我们党修正错误的有效途径,也是消除腐败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同志在强调党内监督的同时,对其形式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他认为,民主监督可以分为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几种形式。第一、党内监督。这是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的监督形式。党内监督是以党章为基础,依靠党组织自身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这是其他监督无法比拟的,也是更为直接的监督方式。在党内而言,党组织监督是最高形式的监督。同时,他还强调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并不断进行党内教育。鉴于“高、饶事件”的教训,他还建议建立党的纪律检查机构。第二、群众监督。这是毛泽东提倡的利用民主形式治理腐败的重要方法之一。1945年,他在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的谈话中提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他指出:“我们己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4]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它警示我们,专制必然导致腐败,民主政治才是实现廉洁政治的根本前提。只有实现民主,人民才会真正成为主人,干部也才能真正成为公仆,权力才不会变质或异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更加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腐败现象的发生。毛泽东把群众的监督提到了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足可见人民监督的重要。第三、民主党派监督。毛泽东强调,只靠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远远不够,要把党内外监督有效的结合起来。他认为,“我们还要经过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来清除这些毛病。这样的内外夹攻,才能把我们的毛病治好,才能把国事真正办好起来。”[5]毛泽东还从我国多党合作的实践中得出论断,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获得了民主党派的普遍支持和广泛赞誉,他们将此方针称为“民主党派新生命的开始”。第四、舆论监督。毛泽东主张舆论监督要坚持以下原则:首先,党性原则是核心。加强党委对报刊的绝对领导是关键;其次是有利于革命和团结。他指出,党报批评应该从利于团结出发,舆论批评虽然是严正的,但却不能将其当成攻击的工具,应该更加诚恳和友善;再次就是要实事求是。

三、群众路线思想——民主集中制在党内生活中的运用和发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把民主集中制与群众路线联系起来,认为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的运用和发展,从而赋予民主集中制以新的时代内涵。这是毛泽东民主集中制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际上,群众路线不仅体现着党与群众的关系,而且也是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群众是实践主体,我们应充分尊重群众,在集中民智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决策,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如此旗帜鲜明地把民主集中制与群众路线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创新。我们党的一切工作,凡属正确的领导,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民主集中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毛泽东始终把民主集中制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反映了在党内生活中党员群众的重要。这就为我们党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显然,民主集中制与群众路线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既是一种领导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这些重要思想都是毛泽东对民主集中制认识的又一次升华。

四、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基本保障

毛泽东同志认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不仅要靠思想教育,而且要靠实行民主集中制。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斗争的核心。一定要用马列主义和正确的政治路线来统一全党思想,这是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当错误路线占据了统治地位时,就要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开展党内斗争,在党内争取多数同志的支持,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同时要靠实行严格的纪律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由于张国焘严重破坏纪律,因此必须重申党的“四个服从原则”的组织纪律,谁也不许破坏这些纪律,一定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战斗力的强大武器。

五、集体领导的思想——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

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最好形式。建党伊始,我们党就开始实行委员会制,重大的事情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实质上是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事实上,集体领导的优良传统曾一度被陈独秀、王明的家长制作风所破坏。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集体领导的传统也进一步得以恢复。1938年11月,《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和《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两个文件在党的扩大的中央第六次全会上通过。两个文件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的集体领导制度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其中一些细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从制度上保证了集体领导的实现。1948年9月,在《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指出:“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6]邓小平同志也一直强调党的集体领导的重要性,他不仅认真总结了党内实行集体领导的经验,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实行集体领导的范围。

建国初期,我们党在坚持集体领导方面总体情况是好的。党的八大以前,毛泽东同志也一直反对个人崇拜,但八大之后他却对个人崇拜的认识有所改变。他对个人崇拜的转变,我认为根源于他在长期革命和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崇高个人威信,这就使他成为党的权力层级中“珠穆朗玛峰”似的人物,因此使个人崇拜的产生具有了一定的可能性。随着毛泽东个人崇拜不断发展,有时即便他的主张不正确,中央领导集体也服从他的意见,某些决策虽然是错误的,但由于通过了民主集中制程序,那就是中央领导集体通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毛泽东更加坚持自己的主张。因此,思想上的重大偏差导致组织原则的严重背离,集体领导形同虚设,这就是文革不仅能够发动、而且持续了十年之久的原因所在。

[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7.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7.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杜,1992:321.

[4]毛泽东年谱:(1893 一1949):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10.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0.

[6]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41.

猜你喜欢
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民主监督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民主集中制的知与行
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集中制的百年历程
关于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思考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关系研究
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主要内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