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云,李明霞
(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31)
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但是由于沿袭了粗放型经济扩张发展模式,导致投资与消费失衡、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失衡、内外需求失衡、区域城乡发展失衡等问题。再加上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的粗放扩张和失衡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加快转变我国当前经济的增长和扩张的方式已经是刻不容缓。今年4月份,习近平主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上指出,中国将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2013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把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作为河北省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变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就是实现我国经济从单纯追求数量的扩张到效益与质量共同提升的重大转变,使经济走上稳定、协调、高效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
传统的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两个力量推动:一是大量的资源投入尤其是投资注入,二是大量的出口需求拉动。这种过分依赖资源投入和出口需求支持的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带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带来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一是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积累率愈来愈高,消费不足,投资回报下降,货币超发和金融体系问题积累;二是外汇结存大量增加,贸易摩擦加剧,本国货币升值压力加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驱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出口依赖型发展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出口增长空间在连续高增长之后受到制约,美国等发达国家家庭部门储蓄率上升、消费倾向下降;而在高失业背景下,欧美等国开始对我国实行大力度的贸易保护措施。另一方面,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之所以在出口领域建立竞争力,主要依赖价格低廉的要素投入,但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流动性泛滥驱动下,大宗商品价格飞涨,国内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这意味着,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外需和内在成本优势,均在不同程度演变成制约因素,所以经济转型的战略方向已经越来越清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三个转变”,即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转变增长方式的要义在于转变增长的驱动力量,就是将资源驱动尤其是投资驱动的增长,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驱动的增长。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说就是不仅仅要摆脱传统出口型产业的桎梏,还需要通过高新技术的革新来推动中国高新产业的发展。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按照人均GDP 超过1000 美元衡量,2002年中国科技就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这表明中国即将(甚至已经)进入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和通过高新技术革新广泛改造传统产业的全新时期。因此,在中国近几年有关研究专利大幅度增长、研发投入迅速提升、政策与制度管理不断创新,以及东亚各个国家从模仿式创新到自主创新的创新发展模式的背景下,有理由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高新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的增长将会代替单纯依靠资本投入扩张带来的生产增长。
要想有发展就必须创新,因为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灵魂和生命,是一个企业和国家进步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一个企业和国家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大小是转型是否成功的关键。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应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1.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齐头并进的原则。与先进省份相比,尽管我省连续9年钢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是产业集中度低,初级产品比重大,高端产品比重小,落后产能比重大。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除了个别产品外既不大、也不强,尽管信息产业这几年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其增加值占全省GDP 的比重还非常低,针对以上情况,一方面应号召企业积极吸取河北钢铁集团取得成功的先进经验,努力做好传统企业的升级改造工作;另一方面,应积极培养大批人才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引进和培养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等各方面的人才,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以此在市场上占据制高点。
2.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联动原则。为了提高企业和国家的创新能力,应构建政府、企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发展体系。在这个创新体系中,大学、科研机构作为生产知识的主体,是自主创新的“先导”,而企业是科研成果的执行者,是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主体。对于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前端是研发设计,后端是品牌、营销、渠道、管理、售后服务等。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和居民收入。政府则是为企业、大学创造软环境的“导演”和“保姆”,没有政府在配套条件上的支持,自主创新是很难成功的。
3.制度创新优先原则。对于自主创新来说,不仅包括技术创新,更包括制度上的创新,而且,有了制度创新作保障才能更好地完成技术创新。在改变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方式上,要转变政府的职能。政府在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换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聚创新资源、制定创新政策、建设创新平台、提供创新服务、参与创新过程等五个方面的作用,进而提升为创新型政府。
人力资源是自主创新的最为重要的资源,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各国经济来看,经济优势的本质是人才的优势。在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人才资源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会更加凸现。人才不仅是实现河北经济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更是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坚持人才优先开发战略,提升人力资本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才能不断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为驱动力带动我省经济快速转型升级。要想实现我省的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发展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实施突破:
1.要在人才的培育和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设河北省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首先,要加快完善人才资本优先投入的开发机制。要加大企业的人才资本的投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逐步形成完善的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体系;同时,加强企业的人才开发协调工作,开发不同类型符合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大幅增加企业的人才总量,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开发机制,促进我省的人才与经济的转型升级。其次,加快完善开发培育人才的机制,以我省的经济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使我省的经济开发类型由精细化开发替代粗放型开发。只有根据企业不同的产业类型,为企业量身定制不同的配套的人才开发政策和相应的产业人才规划,才能使企业人才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才会形成更好的政策效应,企业的价值才会得到提升。最后,应当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优秀人才对企业的贡献和社会的贡献往往是一个长期发挥效益的过程,建议引入股份期权等激励方式留住人才,促使人才长期为企业服务。
2.要在新型创业人才的培养上取得突破。在推进我省经济快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精神的企业家是必要而且迫切的,这也是我省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培养现代化的企业家队伍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力度培养大批的新兴产业人才,比如,新兴战略产业创业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创业人才以及现代服务业创业人才,这些新型的人才集群将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柱和不竭动力。其次是我省的传统企业家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升。在关注企业家素质提升的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区域同类企业间的重组并购,通过重组使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增强企业的实力,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再次是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积累创业经验,形成创业接力。当然,推动创业,不仅仅是人才的培养,需要同时在土地、税收、金融、资金扶持、创业园区建设等各方面给予创业人员优惠的政策,为创业人群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创业制度,为创业的人员打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创业平台,在我省掀起新一轮的创业热潮。
3.要在海外高能力高学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上取得突破。由于中央“千人计划”的号召,各地政府和企业对高端海归人才的争夺变得异常激烈。在我省经济的快速转型升级时期,企业和政府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引进各类海归高端人才,充实我省的新型创业人才的队伍;在人才引进上,要树立能力和项目并重原则,避免只重项目忽视能力的短期行为。同时,拓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比如,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和非盈利机构探索建立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驿站,在社会上建立一批国际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等。这些人才引进机构建立后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缩短海外人才的适应期,使海归人才尽快为我省经济转型增光添彩。加快建设国内领先“海创园”、“留创园”等专门为海归人才提供服务的平台。鼓励企业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研发机构。政府积极为有条件的留学创业企业提供上市优惠政策的扶持,激发更多的海归人才创业河北,在河北打造海归人才高地。
4.要在企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上取得突破。技术培训上要向国际上同行业的顶尖水平看齐,通过技术交流和区域合作,借鉴经验,培育一批在世界范围内有竞争优势的,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技术创新团队。在企业的技术团队创新上我省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采用企业项目与人才合作战略,加大对项目资助力度。在我省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向各行各业推广技术创新团队的理念,并使之覆盖全省。改变我省经济发展的现状,使我省的经济得到相应配套的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促进河北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5.要在企业基础人才积累上取得突破。当前各大高校毕业生的爆发式增长所导致的就业难,为企业吸收引进大学优秀毕业生创造了大好时机。企业应当利用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的时机,建立优秀大学生储蓄机制,通过顶岗实习、无薪酬工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和企业的联系度,积极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通过合理的引进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和核心力量。实施大学生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行业、先进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利用传统企业升级为契机,抓好企业人才的技能培训、岗位竞聘、考查考核、选拔竞赛、表彰激励、技术交流等环节,建立以企业行业为核心,中、高等职业学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社会支持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一大批精湛技能和技艺高超的技术人才。通过企业基础人才不断积累和用工结构的不断优化,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