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良
(本文作者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民团体的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凝聚社会合力,才能团结全体人民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只有统一人心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政治社会化是通过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的传递,培养一定社会需要的合格政治公民的过程。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冰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专著《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中的公民认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通过对政治社会化中公民认同问题的研究,深入分析了公民对公民身份的自我认同,以及公民对政治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认同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该书逻辑清晰,论证有力,是一部具有理论研究深度和社会实践意义的学术专著。
认同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在价值多元,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认同危机必然经常困扰着人们的现实选择,人们既存在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危机,也存在对社会“他者”的认同危机。本书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必须正确认同公民自我的身份,同时也要处理好自我与政治国家的关系。作者把公民认同分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阐述了公民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含义、目标和内容;分析了其形成的规律和机制。身份认同是角色责任担当的前提,理解了公民这一角色的社会期望,并且能够把自己作为公民身份来认同,才可能按照一个国家公民的应有要求来约束自己。公民的社会认同是对社会价值的认同,在政治国家中就是对国家的政治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认同,是公民与社会相统一的一种状态。自我认同是社会认同的基础,社会认同是自我认同的价值指向,只有把自我理想与社会目标相统一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也才能统一思想,凝聚社会合力,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达成公民认同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目标,政治社会化是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是为了传播政治文化,培育合格政治公民,维持政治统治秩序。研究政治社会化中的公民认同,其理论意义就在于通过探讨对公民的培养与教育,实现政治统治的目标。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网络化、全球化、现代化的影响无时不在纷扰着人们的思想。我们既要迎接国际社会的挑战,也面临着国内种种困难的考验,如果没有统一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就很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认同才能达成共识,达成社会共识才能凝聚力量,才能攻坚克难,才会形成公民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来自于认同,认同既来自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本身的科学性、真理性,也是通过政治社会化,通过多种方式对全体公民进行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政治价值和政治制度进行教育的结果。要积极进行价值引导,畅通公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加强政治沟通,搭建政治参与的平台。特别是要扎实开展好当前进行的党的群体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全体公民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是实现公民认同的关键。达成公民认同,凝聚社会合力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也是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中公民认同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