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超华
(东莞市社会科学院,广东 东莞52308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非公有制经济作出了新定位,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1]这是党对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等方面所作出贡献的充分肯定和在新时期提出的希望要求。当前,虽然非公经济总体实力上升,但仍有不少非公企业面临发展困境,诸如品牌塑造智力不足、项目攻关协作不力、技术创新主动性不高、人才引进植根性不强等问题仍未得到改善解决。党建也是生产力,非公企业要摒弃党建虚弱化、飘渺化、形式化的错误认识,“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2],真正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挖掘核心价值,为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智慧支撑、凝聚同心力量、增强内生驱动、培育自有人才。
学习,是企业内强素质、外推发展的源泉动力和能量储备,非公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挺得住并做得好,必须发挥企业内部党组织作用,通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推动整个企业支持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在学习中提升素质,推动发展。
1.非公企业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成效。实践证明,党建是重要的生产力。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过去30多年,东莞市大量的非公企业以贴牌生产和代工生产为主,这种发展模式因当前外需疲软、资源短缺、成本飙升等缘故已难以为继,新的突围之路只有在把自身培育和发展成“两自”企业上下功夫,为此,东莞市把非公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把非公企业学习型党组织作为非公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仅2012年,全市18000多名企业党员参加党员承诺制活动,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项目达22030 条,提出合理化建议20050 条,在党组织发动下,企业成立党员技术攻关小组763个,实施技术革新项目3662个,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6.9 亿元。[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东莞市1600多家“三来一补”企业转为三资企业,近千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各类科技创新企业达到3000多家。[4]
2.非公企业学习型党组织的错误认知。党的建设不但是一种特殊资源,而且还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在非公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组织体系效应、政治动员效应、活动文化效应、品牌形象效应等多重实践效应。[5]但在现实工作中,部分非公企业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上重视不够。有的认为学习培训与生产经营关系不大,开展学习活动反而会减少生产经营时间,于是能少则少,在认识上出现“浅视”。有的认为素质能力提升是个长期的过程,一时半会难见成效,于是能省则省,在认识上出现“短视”。有的认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是上级的政绩工程,只是一阵风吹过而已,于是走走形式,在认识上出现“偏视”。有的企业借口内部没有党组织,想开展学习创建活动也没有载体,表示无能为力,在认识上出现“错视”。如此种种,都是没有真正认清企业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认清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3.非公企业学习型党组织的核心价值。非公企业学习型党组织的核心价值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从人才培养看,通过企业党组织的学习培训,可以使外来人才本土化,自有人才高质化,解决人才引进和素质提升的问题。从技术研发看,通过发挥党员在各个层次的技术研发小组中的作用,带动小组成员灵活主动地解决各种技术难题。从品牌塑造看,企业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也是一个重要品牌,通过党组织的外在影响和交流,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宣传推广。从生产经营看,党建也是生产力,把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有机融合起来,有利于非公企业党建主动融入企业发展,把党的学习力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实现企业生产与党建工作同发展、企业主与党组织共进步的双赢局面。可见,通过党组织的示范带动,引导整个企业员工形成自觉自为的学习习惯,继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素质能力,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
非公企业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要重新审视整个建设过程,深入挖掘优势条件,避开误区,明确自身特殊性,从而使建设活动更符合企业和员工需求,更能促进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同步前进。
1.创建前的三个优势尚未被挖掘。一是活动经费较易保障。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一般拥有较充足的财力支撑,可以为党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提供经费保障,同时,有的省市也从市管党费中下拨党员人头活动费,或者实施党员缴纳的党费全额返还制度予以资助。二是学习成效较易体现。只要真正扎实地开展学习活动,党员的素质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就能带动员工群众一同进步,就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攻关,也能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和主动实施技术革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三是先锋作用较易发挥。企业内部党员人数一般较少,有利于打造精英团队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先进性。例如开展“党员政治生日”、“党员志愿者”、“党员示范岗”、“党员承诺制”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就是一个积极体现。所以非公企业在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条件方面,其实有更好的基础。
2.创建中的三个误区尚未被重视。一是形式误区,认为学习型党组织就是尽可能广泛地、集中性发动党员职工一同读书读报、听党课听报告,尽可能多地举办一些形势报告会、企业文化艺术节、电影周、主题晚会,或者开展党的理论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这种学习虽然形式多样,但容易流于形式,且在人数上量大求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二是内容误区,认为学习型党组织只是学习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忽视了提高业务本领和提高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使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与岗位职责相脱离,容易空洞化。三是制度误区,认为学习型党组织只要一套严格紧密的规章制度作保障,于是在学习时间上规划到每月、每周、每天,在学习对象上责任到每车间、每流水线、每班组,以为制度到位了,人员也将到位,学习也就取得成效,没认识到学习最讲求主动性,在企业内的学习更需要灵活性。
3.创建时的三个特殊尚未被厘清。非公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与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不同,具有三个特殊性:一是主体特殊,企业党员人数一般较少,流动性较大,部分党员雇佣思想比较浓厚,认为自己只是企业的打工者,管好自己就行,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不愿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环境特殊,有的企业主不是党员,对企业党建认识存在偏差,对党建工作采取不欢迎的态度,在这种环境下,党建工作难开展,学习活动也得不到保证。三是目标特殊,企业以效益为主,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让企业主投资建设学习载体、资助学习活动,并非没有这个资金,对企业主而言,不仅希望党员职工能在学习中提升素质,更希望把学习的成效转化成企业效益。
由于非公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在产权关系、领导体制、经营机制、分配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在非公企业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不仅要遵循党建工作的一般规范和基本要求,也要充分考虑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讲求实效地进行建设。
1.探索组织成立新方式,加快党组织的组建步伐。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组织是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条件。习近平在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抓好‘两个覆盖’、发挥好党组织‘两个作用’、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很重要。”[6]这是因为,只有有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才能得到充分指导。但是,历来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建设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党组织建设来说都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于一些企业和党员来说,不要奢求什么好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连基本的组织建设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何谈学习。由于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对在企业里建立党组织不了解、不清晰,所以往往采取不支持或反对的态度,尤其是规模以下企业,党员数量少且流动性大,党员意识薄弱,使得党组织的建立更是难上加难。同时,在政策法规上,虽然《公司法》已经明确规定了有条件建立党组织的要建立党组织,对建立党组织已经赋予法律保障,但对党组织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缺乏法律保障和强大的政策支持。所以,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要注重实际、分类指导,对民营、外资等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加快党组织的组建步伐。
2.创新组织学习新理念,适应非公企业党建特性。由于非公企业党建在学习主体、学习环境、学习目的上的特殊性,决定了构建非公企业学习型党组织要创新理念,找出适合自己的建设路径。一是注重学习目的的实效性。非公企业党组织要把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衡量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同样的,这一目标定位也适用于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一学习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发展”为主线,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真正把学习力转化为竞争力,才能使学习抓出成效、转化成生产力,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相互融合、同步推进、同步加强。二是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学习内容的设置对学习成效具有决定性影响,不仅要让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政策法规、时事政治、廉洁从业等政治理论,提高党员干部对党的政策的理解能力和理论水平,也要进行科学管理、专业业务和管理知识、岗位技能等知识的学习培训,增强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三是注重学习形式的灵活性。非公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需要根据市场行情,特别是订单量的多少调整生产时间和生产人员,这就决定了学习时间难以确定和学习人员难以统一的“两难”局面,为此,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彻底摆脱学习上形式主义的惯性,摆脱运动方式的思维,以一种新思想和新形式来指导学习活动开展。
3.建立党群学习新模式,探索党群互融共进途径。学习形式和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哪一种是绝对的标准,但却有普遍适用的方式方法。有的企业提出要把握好集中学与分散学、固定学与机动学、常态管理与动态教育三对关系,有的企业实践出研讨式学习、反思式学习、共享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对标式学习、观摩式学习、自助式学习等学习方式,有的企业探索出领导带学、交流互学、专家帮学、典型导学、调研促学、竞赛比学六种学习方法,有的企业把学习主体分成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班组(党小组)、学习型党员、学习型职工五类人员,有的企业通过广泛开展读书月、推荐一本好书、撰写心得体会、有奖征文、业务辩论赛、文化小品赛、才艺展示、业务争霸赛等活动提高学习兴趣,这些都有助于非公企业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可以借鉴参考。同时,非公企业仍要从自身条件出发,采取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避开生产时间,避开大呼隆,避开强制性,以减少对生产的影响和挫伤党员职工学习积极性。就像“拉绳子的人越多,人均出力越少”一样,要充分借鉴“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缩小团队规模,从党小组着手,探索“党员+ 职工”的党群互融共进学习模式,综合考虑党员职工专业背景、知识架构、岗位技能等相关要素,让党员与群众相结合,每月围绕企业内部一两个有关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员工关系等各方面问题开展调研探讨,形成书面建议,上报党支部和企业领导层,实现群众督学、党群共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成效。
4.抓出制度落实新成效,不断完善整个制度体系。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把学习制度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对建立健全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调查研究、岗位培训、主题教育、学习考核和成果转化等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执行,坚决落实。同时,有的企业还将学习制度细化开来,制定了一套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学习机制和制度,确保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这是因为,“在一个严密的刚性的制度体系下,是由制度来决定着影响着改造着人的行为。但在一种不严密的软弱的制度体系下,则往往是由人的素质、个体的行为来决定着影响着制度的生命力和价值尺度。”[7](268)但是,有制度并不代表有落实,制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的现象大有存在,导致制度大大降低了权威性。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会形同虚设。所以,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过程中,要扭转只重制度建设不重制度执行的局面,狠抓制度执行、落实,从抓制度执行中抓出学习成效。同时,也要科学设置制度内容,走群众路线,多征求党员职工意见,使制定出来的学习制度既能符合企业、党员、职工实际,又能符合企业、党员、职工的需要,这样才能确保制度的科学性,打好制度执行的前提基础。
5.科学设置考评新指标,形成注重实效考评导向。建立健全学习型党组织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是检验学习成效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把学习这个“软任务、软指标”变成“硬约束、硬指标”的有效手段。当前,在学习型党组织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上,高校和国有企业已有了一些探索,非公企业则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非公企业党建平台较小、党建工作尚需形成规范。非公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工作评价,应当借鉴高校和国有企业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强、突出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要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不合理的评价指标,会把学习引向一个形式主义的泥潭,出现考核分数很高,学习效果却不明显的怪象。例如,有的企业将考核评价指标分为愿景系统、学习系统、知识系统、人员系统、保障系统五个系统,却未见学习成效的考核;有的企业将考核评价指标分为五个大块,包括“组织与领导”、“创建与实施”、“机制与保障”、“成果与成效”和“特色与创新”,但在指标权重上过于重视过程而不重结果,在一般情况下,每次考核出来的分数都相差不远,失去了从考核分数背后分析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所以,建立健全学习型党组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要从每次考核中得出分数以进行评优评比,更重要的是从深层次入手,横纵对比分析每段时间学习的成效,以分析不足,扬长避短。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3-11-13(01).
[2]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 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理论视野,2013(03).
[3]段思午.东莞创新非公企业党建推动科学发展[N].南方日报,2013-01-28(A08).
[4]徐建华.探索发挥“两个作用”有效途径 促进非公企业科学发展[J].党建研究,2013(01).
[5]盛克勤.实践党建“资源观”对非公企业发展壮大具有独特效应[J].唯实,2013(03).
[6]习近平.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12-03-22(01).
[7]刘益飞.论党的建设的制度创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