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结肠穿孔临床分析(附13例报告)

2014-08-15 00:50庄树彤刘剑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肠穿孔腹膜炎自发性

庄树彤,陈 斌,郑 凯,徐 敏,刘剑峰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深圳518035;*通讯作者,E-mail:caiyj136@163.com)

自发性结肠穿孔(spontaneous perforation of colon,SPC)是指结肠在没有明显病变(粘连、肿瘤、憩室等)或外伤情况下发生的穿孔。因临床上少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确诊困难,误诊率高,死亡率高。如何掌握其临床特点,做到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恰当的外科治疗,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仍值得探讨。我院2000-07~2012-07收治自发性结肠穿孔患者13例,结合复习文献,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4-81岁,平均(69±5.4)岁,13例均无外伤史,既往有习惯性便秘史11例、冠心病及动脉硬化8例、长期服用皮质激素6例、糖尿病5例、高血压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

1.2 临床表现

发病至就诊时间1-8 h 3例,>8-24 h 6例,>24-72 h 3例,超过72 h 1例,平均就诊时间20 h。有明显诱因11例:费力排便5例,剧烈咳嗽4例,服用泻药2例。本组1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表现,腹痛起始发作部位:左下腹7例,右下腹2例,上腹部2例,不确定2例。体格检查均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腹膜炎表现。合并有感染性休克2例。本组13例行腹部X线平片及B超检查,其中7例X线平片提示膈下游离气体(53.9%),5例B超提示腹腔积液(38.5%);10例行腹腔穿刺,5例穿刺阳性(50%),抽出混浊液体;5例行腹部CT检查,2例提示盆腔包块并梗阻(40%)。术前确诊3例(23.1%),误诊 10 例(76.9%),6 例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2例误诊为阑尾炎并穿孔,2例误诊为肠梗阻、肠扭转。

1.3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急诊在全麻下手术探查,取正中切口,术中见腹腔内脓性或粪性液约200-2 000 ml,吸尽腹腔内污染物,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根据腹腔污染情况、穿孔病灶位置、大小及病人状况,选择手术方式,行结肠穿孔修补术1例,穿孔段结肠外置造瘘2例,结肠穿孔修补+近端结肠造瘘6例,病变段结肠切除+近端结肠造瘘4例。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结肠穿孔,穿孔大小0.5-1.5 cm。穿孔部位:乙状结肠6例,直肠上段或直乙交界处3例,降结肠2例,横结肠1例,回盲部1例。8例未行病理检查,5例行病理检查,病理结果示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浸润,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未见肿瘤细胞。本组病例术前确诊3例(23.1%),误诊 10 例(76.9%),痊愈出院 11 例(84.6%),死亡2 例(15.4%)。术后并发肺部感染4例,中毒性休克2例,切口感染5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死亡,1例死于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3.1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自发性结肠穿孔多见于习惯性便秘、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1],其发生的原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结肠压力升高,因回盲瓣的单向关闭作用,使结肠形成闭袢,肠腔压力进行性升高,肠管高度扩张,以致引发结肠破裂。一般认为自发性结肠穿孔有如下两种类型,粪性结肠穿孔和特发性结肠穿孔。粪性结肠穿孔常见于慢性习惯性便秘患者,坚硬粪块压迫肠壁,影响局部肠壁血供,使黏膜缺血坏死,产生粪性溃疡,在某些诱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导泻等)作用下,溃疡可能穿孔导致结肠破裂穿孔。Maurer等[2]提出结肠粪性穿孔诊断标准:①穿孔呈圆形,直径>1 cm;②结肠充满粪块,并经结肠破口进入腹腔;③显微镜下见结肠黏膜缺血坏死形成粪性溃疡灶,穿孔肠壁边缘有急性炎症反应。特发性结肠穿孔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比较多的学者认为是由于肠内压或腹内压升高,肠管壁受力不均匀致成角处压力过高,肠壁过度伸展变薄引起穿孔。其病理学表现为:穿孔呈线性,撕裂状,多位于对系膜侧,镜下未见粪性溃疡灶,穿孔处黏膜边缘清楚,不延伸向浆膜,肌层断端整齐。

3.2 诊断

自发性结肠穿孔发病率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早期诊断较困难,临床医生常因认识不足而导致误诊,确诊率低[3]。结肠穿孔同消化系统其他部位穿孔一样,临床表现有骤发的急性腹痛和弥漫性腹膜炎,由于结肠内容物含有大量细菌,且毒性强,一旦穿孔造成粪性腹膜炎,其后果要比胃、十二指肠、小肠穿孔严重,病人极易因细菌毒素吸收产生感染性休克,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达35%-47%。本组患者术前误诊10例,误诊率76.9%,死亡2例,占15.4%。1例死于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患者均为老年患者,伴有习惯性便秘、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发病至就诊时间超过48 h,术前未能明确诊断,术中见腹腔感染严重。

自发性结肠穿孔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年龄大于60岁,本组平均年龄(69±5.4)岁。并存疾病较多,手术风险大,若术前能够明确诊断,对选择手术方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意义重大。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关键在于对本病的充分认识,结合本组病例,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对于老年患者,尤其伴有习惯性便秘、动脉硬化或糖尿病病史,出现原因不明的急性腹痛,发病前有肠腔内压突然升高的诱因(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服用泻药等)。本组病例中11例(84.6%)有明显诱因。②腹痛起始部位多位于左下腹,伴有下腹坠胀感及便意感。③穿孔易被粪块堵塞,部分患者腹痛及腹膜炎体征开始并不严重,立位腹平片检查膈下游离气体发生率低,一旦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很快发展至感染中毒症状及休克。本组病例7例(53.9%)出现膈下游离气体,2例(15.4%)出现休克。④腹腔穿刺可抽出混浊脓性液或粪水样液,本组患者5例(50%)腹腔穿刺阳性。⑤泛影葡胺灌肠造影有利于提高结肠穿孔的术前诊断率,且能明确穿孔部位,对手术的切口选择也有重要意义,并且不增加腹腔的污染。

3.3 治疗

结肠穿孔后大量含有细菌和毒素的粪便进入腹腔,导致严重的感染、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手术宜以简单、有效、不增加并发症为原则。做到早期手术,彻底清除腹腔内污染物,充分引流[4,5]。术前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虽较难做到,但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及膈下游离气体者已具备手术探查指征,术前不必过分强调确诊,以免延误治疗。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发病时间、腹腔感染及肠管局部情况,一般有以下5种手术方式:①结肠穿孔Ⅰ期修补术;②穿孔肠段外置造瘘术;③结肠穿孔修补+近端结肠造瘘术;④穿孔肠段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瘘(Hartmann术);⑤结肠部分切除,Ⅰ期吻合。对于病程短、结肠穿孔小、局部血运良好、全身情况好、腹腔感染轻等患者可选择结肠穿孔Ⅰ期修补术;穿孔肠段外置术及结肠穿孔修补+近端结肠造瘘术操作简单、有效,手术时间短,但术后需择期再行Ⅱ期结肠造瘘回纳,适用于病程长、全身情况差、腹腔感染严重患者。近年来随着对此病的进一步认识,有学者认为结肠粪性溃疡可为多源性,有时甚至一段肠管均为炎症或坏死病变所累及,建议首选病变肠段切除加近端结肠造瘘(Hartmann术)。随着营养支持手段的改善、有效抗生素的应用、手术技术的提高,术中结肠灌洗能清除结肠内大部分粪便,结肠穿孔病变肠段切除后Ⅰ期吻合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接受。但该术式存在吻合口瘘的危险,不推荐常规应用。对一般情况好、穿孔时间短、肠腔清洁度高、腹腔感染程度轻、腹膜炎较局限、远近肠襻口径的相配程度高者,可考虑该术式。我们认为不管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术中大量温盐水彻底冲洗腹腔,术后有效的腹腔引流及强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可降低术后继发感染的机会,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1]刘丹.特发性结肠穿孔9例报道及文献回顾[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17(11):1192-1193.

[2]Maurer CA,Renzulli P,Mazzucchelli L,etal.Use of accurate diagnostic criteria may increase incidence of stercoral peration of the colon[J].Dis Colon Rectum,2000,43(7):991-998.

[3]贺占青,郑永波,齐生伟,等.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三例临床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4):328-329.

[4]彭俊文,周长青.结肠自发性穿孔的诊断和治疗[J].华西医学,2011,26(7):1076-1077.

[5]尤祥正,王贵清,金崇田,等.自发性结肠穿孔15例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1,16(5):349-350.

猜你喜欢
肠穿孔腹膜炎自发性
老年人结直肠穿孔临床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结肠镜检查致结肠穿孔的诊治进展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诊治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6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