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倩,宋锦平,李继平
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地震伤员集中定点收治医院更是备受瞩目。我院频繁收治和接收来自外院的地震危重伤员,在经历“5·12”汶川地震救援、青海玉树地震支援的经验基础上,在此次抗震救灾行动中更是多了份从容,工作忙而有序。此次也是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接受应急灾害考验的时刻,在灾害群体伤的护理质量管理方面,我院结合优质护理实施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护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也汲取了成功的经验,获得较高的赞誉,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3年4月20日—3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390例,其中入院治疗319例;完成手术170台,其中骨科143台,儿外科14台,神经外科9台,普外科3台,眼科1台。截至4月30日,地震伤员在院治疗251例,其中ICU40例,骨科75例,神经外科26例,儿外科9例,胸外科13例,普外科3例,烧伤科5例,肾脏内科1例,呼吸科2例,神经内科2例,感染科1例,康复科66例,心理卫生中心7例,麻醉疼痛科1例。危重伤员82例,其中重症伤员26例。
1.2 结果 入院治疗的319例地震伤员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68例痊愈出院,0例死亡。
2.1 合理安排人力
2.1.1 积极协调安排,保障应急人力 在此特殊事件下,护理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全院护士进行积极调配,统一管理。护理部首先安排急诊、手术室、监护室等护理骨干跟随首批医院救援队奔赴地震前线,并随时关注全院地震伤员收治的动态变化,及时评估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力需求,据伤员的轻重缓急及重症伤员收治的病区进行护理人员的均衡搭配,不断选派精兵强将到急诊、骨科、手术室、ICU等伤员救治一线科室支持,充分发挥护理团队精神,减少护士工作风险,使伤员病情迅速恢复。
2.1.2 改变排班模式,合理安排人力 各科室也积极响应护理部号召,克服人力不足的困难,在实行弹性排班制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连续性排班模式、分段时间加强班等模式进行改革,以更合理地安排人力。同时,我院的护理人员发扬了大爱精神,多名人员自发要求加班,或利用休息时间到地震伤员收治病房担任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
2.2 密切观察及详细记录伤情变化 地震伤病人大部分被埋于重物之下数小时甚至数日,损伤的部位多,伤情复杂,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重要,同时要做好护理记录,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主要观察要点包括意识、生命体征、尿量和末梢循环情况、感觉及运动障碍情况、伤口敷料渗血渗液及有无异味等。针对安置心电监护的伤员,至少2h记录生命体征,随时记录病情变化,重危伤员则至少每小时记录1次。责任护士加强巡视,以及时发现伤员病情变化,及时诊断治疗,减少伤员的伤死率,同时,也为病人提供及时的生活护理。
2.3 夯实基础护理 地震伤员在转入我院后为他们进行了细致的基础护理,包括床上擦浴、清除口腔异味和残留物、整理面容、清除指甲内尘土、更换舒适的病员服等。颅脑及骨科术后伤员2h翻身1次,定时叩背帮助排痰,昏迷伤员做好眼睛的护理,保持伤员身体清洁与舒适。严格执行病区探视时间,保证伤员休息。
2.4 落实专科护理 地震伤员大多病情危重,全院各系列病房均收治有数量不等的地震伤员,因此,除了细致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也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集中收治地震伤员的病房,采取协调全院具有骨科、重症监护室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支持临床工作,或是委派资深临床护理专业组长到新扩增的地震伤员病区进行业务指导和专科物资管理[2]。
针对地震伤不同类型进行对症的专科护理。如骨折病人需取合适体位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与医生共同完成伤口护理、石膏固定、手法整复及夹板固定等[2],做好病人的早期功能锻炼;内脏器官损伤病人需预见性地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伤口及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1]。
2.5 做好生活护理 许多地震危重伤员都是从灾区直接转入我院,都没有日常用物、生活用品等。为此,各病房为每个地震伤员准备了纸巾、毛巾、洁具等生活必需品,由责任护士协同志愿者共同完成伤员的生活照顾。为方便地震伤员家属照顾病人,我院在急诊科对面专门设置伤员家属安置点,同时,还为地震伤员及其家属精心准备合理的营养膳食。在中国移动公司的协助下,第一时间开通地震伤员爱心电话,为那些从地震重灾区赶来的伤员和家属解决通讯问题。为帮助康复的地震伤员重返家乡参与灾后重建,医院利用我院职工“4·20”抗震救灾捐款资助雅安灾区康复伤员返乡,让他们带上华西医院最真挚的祝福,踏上重返新生活的道路。
2.6 尽早心理干预 灾后的心理反应如果得不到处理或者辅导,容易产生灾后综合征,对以后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心理干预发挥着与身体康复同样重要的作用[3]。我院在积极治疗身体疾病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介入地震伤员的心理干预,护理和心理有机结合在一起,鼓励伤员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提供积极的心理指导和正性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摆脱心理阴影。我院心理咨询师组成灾后心理干预小分队,按照“早介入、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分重点、高质量”的原则对地震伤员进行心理疏导,做到“同一拨人做同一件事”,即持续跟进,而不是轮流去心理安抚。在此基础上,心理卫生中心还录制了灾后心理干预宣传教育光盘。与汶川地震时相比,现在团队更有经验、做得更科学了。
3.1 信息化支持,体现床旁护理 为给地震伤员的救治提供方便,医院临时调集多台移动工作站到急诊抢救室及地震集中收治的病房,为医护人员提供方便,节省到护士站进行计算机上查医嘱及文件书写的时间,让护理人员有更多时间在伤员的床旁工作。
3.2 做好高危评估,防意外发生 在大批量的地震伤员收治同时,护理安全也不懈怠,对每位地震伤员进行压疮、跌倒和(或)坠床的评估,针对高危人群进行及时宣教,采取多种措施及时干预,巡视时随时关注,及时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3.3 控制医院感染 针对病房伤员多、开放伤口多、志愿者多、人流量大,有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的情况[4],我院再次强调了职业防护和手卫生的重要性,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强化手卫生意识。医院感染管理科分别到地震伤员收治的病房进行了医院感染防控专题培训,对标准预防、手卫生、消毒隔离及预防术后感染等方面进行了强化。在对病房进行督导过程中发现我院护理人员均能很好地执行手卫生和职业防护,为病人的康复坚固了围墙。
3.4 多层级质控,保障护理质量 加强质量监督,发挥护理质量督导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尤为关键[5]。护理部在各科室做好伤员护理工作的前提下加强了督导检查。通过采取多层次把关方式,将护理部各位主任、护理质控科人员、科护士长划分各自负责的病房,对收治地震伤员的病房进行指导,查看地震伤员的生活照顾、协助治疗、健康指导、心理支持等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还加强了对地震病房的应急物资管理的督导,保障各病房的抢救物资及药品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及时查找安全隐患,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护理质控科也加强了对地震伤员收治病房的夜间查房督导,以更好地为地震伤员提供优质护理,保障护理质量安全。
4.1 传承汶川地震经验,应急演练显成效 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各类突发事件,为了降低其破坏程度,减轻人员财产以及环境损失,通过安全评估,对突发事件发生时、发展中、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管理等工作做出科学、有效的计划和安排[6]。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2009年5月12日在四川大学举办《全国灾害护理学术交流会》,让我院工作人员对灾害护理的认识和应急能力得到加强。我院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也越发成熟,应急演练也成为病房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2013年4月20日当天,我院所有在岗的工作人员在灾难发生时临危不惧,虽震感明显,但所有工作人员均按照日常演习方案对在院病人及家属进行安抚,提醒大家保持冷静,就近选择安全地点避震。全院病人及家属皆在工作人员指挥下在安全位置避震,无一起因地震发生跌倒、摔伤及踩踏事件。这也为我院后续收治大批数量的地震伤员提供了坚实的堡垒。
4.2 有效人力资源管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批量伤员往往数量大、伤情复杂、危重病员多[7],有效的组织管理是实施成批伤员成功救治的关键[8]。因此,在保证伤员得到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工作人员体能,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运用是护理管理者首要重视的问题。我院护理管理者随时关注全院地震伤员收治的动态变化,及时评估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力需求,据伤员的轻重缓急及重症伤员收治的病区进行护理人员的均衡搭配,充分发挥护理团队精神,保障了人力资源的配备,也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4.3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提供更全方位护理 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以质量、安全、管理、服务、绩效为核心,一直积极改革并不断创新,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加强细节管理,增强执行力,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不断改进护理质量,积极推进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正是有了平时的点滴积累,在面临大批量伤员时,医护人员突显了优质服务的精髓,及时的治疗,从生活上的每个细节和点滴关注着他们,让他们得到最好的医疗和护理,使他们感受到了灾后的一次次温暖。
4.4 尽早心理干预,与躯体治疗并重 灾害多为突发事件,初始阶段伤者及其家人对事实往往难以接受,部分出现否认心理,甚至出现抑郁情绪,这对医疗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医院及各病房尽力满足伤员及其家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并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护理进行尽早干预。这就要求责任护士能有正性的、积极向上的情绪,能为病人提供正能量,将护理的心理干预融入每项操作、每次交谈中,与灾后心理干预小分队一起,共同帮助伤员舒缓地震造成的紧张、恐惧、抑郁、噩梦、身体疼痛等身心问题。
4.5 全面质量控制,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 夯实的基础护理,全面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点[8-10]。我院护理人员配合默契,在岗位上尽心尽力,各个病房携手同心,不畏辛苦,力争为地震伤员带去希望的光亮,缓解身心的痛苦,关注每个细节和点滴,让他们得到最好的医疗和护理。我院在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基础上,面对灾害性突发事件时进行科学规范化、多层次的护理质量控制,将地震病房分片区,从不同层次管理者进行交叉督导,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地震伤员的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提高好转率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华西医院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华西护理团队秉承汶川“5·12”地震救援、青海玉树地震支援中的优良作风,在危难时刻展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得以充分体现,在灾害性群体伤的护理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
[1] 黄春玉,王红英.地震伤住院病人的护理[J].天津护理,2008,16(5):257-258.
[2] 宁宁,成翼娟,廖灯彬,等.收治大批骨科地震伤员的护理管理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2):37-39.
[3] 冯灵,杨蓉,陈静.汶川地震伤员焦虑状况调查分析[J].华西医学,2009,24(5):1256-1257.
[4] 成翼娟,李继平,宋锦平.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医院护理部管理职能的强化[J].中国护理管理,2008,8(5):7-9.
[5] 杨晓媛,权毅,李世英.地震批量伤员救治护理风险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0):910-912.
[6] 成翼娟,胡秀英,叶磊.自然灾害群体伤救护的护理管理策略[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0):685-687.
[7] 李世英,杨晓嫒,崔渝敏.对大批量地震伤员实施分层次心理危机干预护理的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7):3.
[8] 李志峰.玉树成批地震伤员护理应急管理的实践[J].高原医学杂志,2010,20(2):50-51.
[9] 何海燕,郭建英,康秀华.大地震中重症监护病人转运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8,6(10A):2563.
[10] 汪娟,吴雪琼.地震伤员救护中的护理管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1,9(7C):1943-1944.
护理研究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