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颖
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症是由肿瘤引起的低血磷性软骨病,是一种罕见的代谢性骨病。典型的临床特点为血磷低、尿磷高呈渐进性发展,多在四肢和负重关节,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骨痛、多发骨折等[1]。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肿瘤切除或截肢术。本院自2004年—2012年11月收治确诊的病人9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均效果满意,顺利出院,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我科从2004年—2012年共收治确诊为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症病人9例,其中女4例,男5例;年龄30岁~52岁,平均41.4岁;7例因骨折入院,2例从内分泌科转至我科;8例病人肿瘤位于下肢,1例位于上肢。9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肿瘤,其中1例行右大腿下截肢手术,术后均顺利出院。
2.1.1 预防跌倒 本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肌无力,所以应预防跌倒,对于有一定活动能力的病人需加强宣教,床头悬挂预防跌倒牌,保持地面无水渍、无障碍物,护士加强交接班和巡视;卧床病人床两侧加床档,预防坠床。本组病人未发生一例意外跌倒。
2.1.2 预防再次骨折 本病会导致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容易发生再次骨折,因此在加强跌倒预防护理的同时需防止骨折发生。卧床病人翻身时动作必须轻柔,搬运时避免使用暴力。本组无一例意外骨折。
2.1.3 一般护理 此类病人均需全面评估机体功能,如定期监测血磷等电解质、予以奥曲肽显像定位、心肺功能检查等。另外,鼓励病人进食富含磷的食物,如瘦肉、蛋、奶、动物肝脏、坚果以及芝麻酱等。
2.2.1 疼痛控制 本组病人术后疼痛均明显,特别是截肢病人的幻肢痛很明显,需加强疼痛的控制。9例病人均有长期慢性疼痛的病程,因此,术后需超前多模式镇痛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本组病人术后均使用PCA镇痛泵联合口服或肌肉注射镇痛药,效果较好。
2.2.2 体位与功能锻炼 本组病人中有2例较为特殊,1例为右大腿下1/3截肢术的病人,需指导病人行残肢训练,如肢体肌肉的按摩、右髋关节的屈伸运动等,这样能够加强残肢肌肉的力量,提高髋关节活动度,有利于以后装配假肢后更好地发挥代偿功能。1例病人行右肘肿物切除、肱骨、尺、桡骨固定重建术,因为术前该病人存在伸腕障碍,因此术后佩戴腕关节支具,使腕关节保持过伸位,并指导病人进行相关的功能锻炼,效果良好。
2.2.3 监测血磷的变化 术后根据医嘱监测血磷情况,因为需要多次抽血,所以需注意合理选择和保护血管,避免加重病人痛苦。本组病人有8例术后血磷较术前明显升高,经治疗护理恢复正常。
2.2.4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术后9例病人经评分为深静脉血栓高风险者,均给予基本预防方法,如活动患肢远端、物理预防(弹力袜或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以及药物预防(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2,3],本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
2.2.5 预防跌倒和再次骨折 术后随着病人活动能力的提高,仍然需注意病人发生跌倒或再次骨折的风险,进一步加强宣教,得到病人及家属的充分重视,避免穿长裤及拖鞋等,必要时使用助行器辅助活动。
肿瘤相关性低磷骨软化症病程长,对病人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大,该病例少见,因此目前的治疗和护理尚不成熟,但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经验,经过全方位的精心细致的护理,9例病人均安全渡过围术期,顺利康复出院。
[1]金今,邱贵兴,陈宾,等.肿瘤相关性低磷抗D骨软化症的外科干预治疗[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5,8(11):346-348.
[2]李春容,林少虹,杨玉群,等.空气压力循环疗法预防骨伤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1A):58-59.
[3]李小洁,张素兰,肖定琼,等.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肿瘤重症病人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0B):2736-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