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15 00:49林雪莲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案例

林雪莲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也称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存在文化背景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多数学者认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强调过程,而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强调文化比较,目前更多的人使用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这一术语,Gudykunst提出:有效的交际能力由认知能力(cognitive competence)、情感能力(affective competence)和行为能力(behavioral competence)组成。[1]Ruben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个体具备某一环境,为了实现其目标性格,及期望所应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2]

一、跨文化交际与语言教学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美国语言学家Sapire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孤立存在,同时也不能脱离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还有一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名——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反映文化同时又受文化的制约。拉多在language teaching:A Scientific Approach一书中指出,人们只有掌握了文化背景才有可能学好语言。

Hymes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他将交际能力阐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语法性(grammaticality),语言形式是否合乎语法;(2)可接受性(feasibility),语言形式是否易接受;(3)得体性(appropriacy),语言形式是否得体;(4)现实性(occurrence),语言形式在运用中的现实性问题。[3]Canale和Swain对语言交际能力的阐释是:语言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社会语言学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话语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和交际策略(strategic competence)等因素构成的。[4]

二、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20年代哈佛大学首创的一种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力图把学生置于一个实践者的立场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决策,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所以,它的重点在于重视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此培养学生批判反思意识、团结合作意识,以及多向的、发散的思维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理论框架

建构主义(construction)是瑞士皮亚杰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对于世界所赋予的意义是主观的;知识是人们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而形成的,它绝不可能由外部传授而获得。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5]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其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诱发学生的内因),后者则是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环境(提供学习的外因)。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途径

“案例是符合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编写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技巧,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群体与人之间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6]。案例分析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通过典型的事件引导学生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读中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严密的逻辑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洞察力。以下着重探讨教师如何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的教学中挖掘以及导入案例的方法。

(一)听力教材中的案例

Hall说: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其中一个障碍是“各种文化本身就包含的障碍以及由此造成的偏见。”听力也是如此,在听力课上学生越了解主题的文化,就能越准确的理解主题的内容。因此教师在上听力课时,要注重东西文化差异的介绍和讲解,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障碍,帮助学生在听力中准确地转换,切合两种文化。让在中国的英国留学生听一则大约发生在1995年英国大学行政管理办公室的对话:

参与者:一位已婚的英国女职员(下称 W)和一位来自东方国家的男学生(下称S)。

背景:东方国家的男学生恳请英国女职员给他一张停车卡,以便在校内停车。

W1: I'm sorry, but you can't park your car here.

S1: Why?

W2: Well, as you probably know that the space here is rather limited, we usually don't provide for those that live in the local area, but for those who live in faraway places like London.

S2: Oh, what a pity.But I really need to park my car here this year.Is there an exception?

W3: Yes, we do have exceptions.We allow the disabled and the pregnant women to park their cars here.(面带微笑、语气缓和地) But you don't look like pregnant, do you?

S3: No, no, of course I don't.I don't know how you and your husband get pregnant.But in my country we men never.We leave that job to our women.

W4: Well, well...I 'm sorry I don't mean that...you know.I just hope to...

S4: I don't mean to be rude to you either.It's good of you to make a joke.But this is not the right thing to joke about.

听完这则对话,英国留学生会一头雾水,W3中女职员不让男学生失望的调侃居然会令自己陷入如此尴尬的局面,这时老师得让学生思考交际失败的原因。英国女职员不了解跨文化交际中面子价值观的差异,没有意识到东方社会的男性尊严是至高无上的,永远不可侵犯。女职员的调侃令男学生丢了面子。因此 S3 和 S4 的反戈一击, 其目的也是为了维护东方男性的集体尊严,其言辞之激烈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口语教学中的案例

笔者在口语课教学中,曾在文献[7]中碰到一篇大意如下的语言材料:

一位女士因心脏有病去看医生。该医生是个新来的,不认识她。医生与她作了如下对话:

医生:“你多大了?”

病人:“哦,我不记得了。我尽力想想。”

过了一会儿,该女子说:“哦,我想起来了。我结婚时十八岁,那年我丈夫六十岁了。也就是三十岁的两倍。所以我也应该翻一倍,该是三十六岁了。”读完故事后,教师问了许多自以为完全理解的学生:

老师:“该女子到底多大?”

学生(异口同声):“四十八岁”。

老师:“该女子为何这样回答医生的问题? ”

学生:“她想让医生相信她更年轻一些。”

老师:“既然你们都能算出她为48岁,为什么医生就不能?医生相信她36岁吗?”

很明显,根据英美文化,医生这样打听陌生女人的年纪是不妥当的。但是鉴于当时特定的语境。该女人只得绕着弯子告诉医生他的问题是有些唐突。因此,她的数学游戏不必当真。这只是将自己的年龄保密的权宜之计。该医生听了这样的回答,当然不会相信这女人是36岁或48岁。

(三)阅读教材中的案例

大学英语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我们的学生都是来自中国,然而他们所阅读的内容大部分都涉及到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及宗教等许多跨文化因素。要让学生真正能够理解他们所读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懂得如何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东西方文化异同,从而有效地导入和渗透跨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中:Lady Hermits Who Are Down But Not Out时,有的学生对课文中“……if she close your doorway as her place to sleep in the night.It is as normally hardly to turn her away as it is a lost dog.”这句话不太理解。这时,教师就应该切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赶走一只丧家之犬是不道德的呢?这就可以很好地导入中西方文化对狗的不同看法。

(四)写作教材中的案例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上写作课时也要注重文化导入,教师结合课文教材中的写作导入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西方,你若想表达对女孩的爱,教师在写作课上引导学生用英语那种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直线式思维”(linear thought pattern or top-down pattern)写作,其模式:request-background-confirmation of request(optional),比如:你要对英国女孩表示爱慕之心该如何表达。I love you because you are beautiful, like a lily in a spring garden.表达者非常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自己对女方的爱慕之心“I love you”,然后再作进一步的解释,“我爱你,因为你很美”,(有多美?)“就像春天花园里盛开的百合一样美”。在领略英语直线式思维模式的同时,再让学生反观一下汉语螺旋式思维(circular thought pattern or bottom-up pattern)的表达模式,其模式:backgroud-hint-request。正如脍炙人口的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所写的:“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虽然歌词中没有直接表达“我爱你”,但大家自能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的那种含蓄、委婉而又跃然纸上的爱意。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领会因为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1] Gudytunst, W.& kim ,Y.Y.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 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New York: Radom House,1984.

[2] Ruben,B.D.Assessing communication Competency for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1976 .

[3] Hymes, N“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 in pride.J.and Homles, J.(eds.) Sociolinquistics [C].Harmongdsworth: penguin,1972.

[4]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5] 刘学慧,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6] 陈建平,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

[7] 吴桢福,英语初级口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案例
情景交际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