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和解决方案

2014-08-15 00:49汪宁漪郭银亚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生校企

汪宁漪,郭银亚

(常熟理工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一、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从社会角度看,英语专业就业竞争加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国内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学会英语不愁找不到好工作”成为很多家长和学生的信念,英语专业也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热门专业,英语专业遍地开花,不仅是专门的外语类院校、综合类大学,一般的师范类院校和理工科大学都开设了专门的英语专业。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波动给中国造成的影响,社会上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再像以前增长得那么快。但各大院校英语招生却愈演愈烈,造成了英语人才供大于求的现象。

除了英语专业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其他专业毕业生中也有很多英语方面的高手。由于英语教学的普及以及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水平的差距在缩小。同时,非英语专业学生还拥有其他专业的优势,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动画、法学、生物技术、计算机、英语等部分热门专业因失业量大,就业率持续走低,被列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且被亮红牌。[1]

(二)从学校培养模式看,英语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不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英语教育的普及,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工具,除了英语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掌握它。社会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对纯粹的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少,对除具备英语能力外还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的综合型人才更加青睐。有到学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明确表示:英语只是一门工具,所招聘的人才最好是掌握财务、法律、外贸、金融等专业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的复合型人才,对于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会给予格外的关注。

然而,由于现行办学模式的限制,我国英语专业培养模式长期处于和社会经济发展脱离,和市场需求断档的状态。英语专业学科结构单一,学科内容保守,毕业生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各种语言水平考试。因此,英语专业和其他专业之间有着无形的壁垒,培养出的英语人才往往是水平有限的专才,很难大量培养出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些英语专业的专才光靠一门语言是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市场上找到工作的。

(三)从学生能力看,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通常分为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两大块,专业技能是与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具体的技,如文字编辑能力、教学能力等;而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存在于一切职业中,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 8项,即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以及外语应用等能力。[2]

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生自身能力不尽如人意。在英语专业能力水平方面,英语专八、英语高级口译通过率有待提高。很多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普遍停留在应试的能力范围,和社会实际需要达到的水平有一定距离。当前,我国对于高端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像同声翻译这类高端岗位人才依然严重缺乏。可以说,由于毕业生英语专业水平的限制,缩小了就业的范围。

同时,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很多不足。由于应付专业水平能力考试,很多学校并不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人文知识的熏陶,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为人处世方法的教育等,特别是缺乏简历制作、笔试、面试的专门辅导。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缺失致使学生实习表现差、不自信,面试时过分紧张,应变能力不强,创新实践能力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四)从学生思想方面看,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待提高

数年前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比较好找,大都能进国家企事业单位、国外知名企业。这些单位就业环境稳定,薪水福利较好。随着英语专业扩招,大学毕业生进入这些单位的比率越来越低。然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然紧盯这些岗位,不愿意去私营企业、民办学校等有着很大市场需求的基层单位。尽管我国在2005年就出台《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推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是实际情况表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比例偏低。

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择业上存在脱离实际的想法,感觉自己读了大学就应该坐办公室,做清闲的活。极少数毕业生愿意创业,愿意到偏远、艰苦的地方工作。“怕吃苦”表象的背后是毕业生心理上有优越感,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这部分学生从小到大没有感受过艰苦,没有经受过社会的洗礼,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正确地看清自己的未来。

二、解决英语专业就业问题的建议

(一)培养复合型人才

1998年出台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类“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培养模式。[3]针对目前英语教学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英语专业应该制定一套语言和专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从院校发展的角度来说,外语类院校应该成为以外语为特色的学科门类多样化的文科综合性大学,其专业所涉及的学科不仅仅有文学,还有经济学、法学、理学、管理学等。一方面,外语类院校要细化英语专业。如设立外贸英语专业、旅游英语专业、英语师范专业、英语翻译专业、工程英语专业等,让英语专业的同学从一进学校就开始系统地接受相关专业的培训,到毕业时候成为“双专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加强辅修专业的建设。所谓辅修,是指在学习英语专业的同时,辅修一门所在学校或者外校的其他专业。通常英语专业的同学有一定的课余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学习一些对工作有帮助的专业,比如:经贸、会计、教育学、第二外语等。如果学生辅修专业每科成绩达到一定分数的前提下可以向学校申请学位,在毕业的时候获得“双学位”。

(二)进行深度校企合作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背景下,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能够学以致用,能够真正掌握岗位技能,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而我国英语专业教育侧重的是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相脱节。使得刚毕业的学生通常不能马上适应岗位的需要,造成企业人才需要紧缺,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因此,要加强校企合作,让英语专业学生有机会走进实际的生产工作场景,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知识,掌握技能,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实践基础。

在当前校企合作中,绝大部分高校采取与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将英语专业学生在某个时期送到企业实习,一般来说这个时期选在毕业前夕,实习的时间不会很长。这样的校企合作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会有帮助,但是并不理想。因为,在短暂的1-2个月的实习期内,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有限,而且由于时间短暂,企业大多给学生简单重复的工作,使得学生抱怨没有学到知识,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在实习中学习的动力,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浅层次的校企合作中,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保证,企业也缺乏动力,合作流于形式。

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是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保障。主要形式有“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开发项目。

“订单式” 培养机制是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了解学校的资源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合作项目。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校企双方教育资源,共同培养人才。按照协议,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对于学校来说,通过“订单式”培养进一步使社会的发展影响渗透到教学模式改革中,使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最大幅度向社会需求靠拢,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单位参与到学校教育的很多方面,包括培养目标的制定,学校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培养出来的人才正是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对于学生来说,“订单式” 培养使学生减轻了日后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提早熟悉了用人单位的运作,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发挥最大的功用,学以致用。

而校企联合开发项目,是利用高校新知识、新技术的优势,吸引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将英语专业学生安排进企业实习乃至就业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学校各个院系之间的互助帮忙,如:利用高校生物方面的新技术,吸引企业联合开发项目,在安排生物专业的学生参与项目的同时,联动推荐英语专业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乃至就业。

(三)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1.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高校需要改革培养方案和教学环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专业学生写的能力普遍不差,但是口语和翻译的能力却有待提高。学校要加强口译课程的建设,建设一支知识结构扎实、教学能力突出的口译师资队伍。教师在上课时候要注意加强学生口译技能的训练。

2.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创建“1+3+X”就业教育模式。学校要确立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全程化就业教育,“1”是指一个较完整的全程化就业教育理论教学体系,“3”是指涵盖了职业规划、职业素质和就业指导 3个板块的实践训练平台,“X”是指对学生的个性化职业发展指导、就业咨询服务。[4]

学校应该面向大一至大四所有班级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大一学生主要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介绍职业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介绍与分析,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使大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思考未来,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大二、大三学生开设职业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辅导员要注意告知学生在校期间各阶段应当完成相应的任务,鼓励学生获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如会计征、秘书证等。要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四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确立发展目标;开展讲座、培训,让学生了解招聘中的各个环节和注意点。让学生学会写简历和求职信,了解面试以及如何应对面试。

(四)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让学生了解以往捧着铁饭碗,安稳地过日子已经成为历史,公务员、教师等职业随着社会的前进、人事制度的改革,竞争会越来越大。如果自身没有真才实学,没有竞争意识也会遭到社会的淘汰。所以毕业生不要将眼光紧盯着事业单位、精英岗位,要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放低姿态,适应社会

其次,对于大学生去西部、基层就业热情不高的现状,就业指导老师应当结合当前形势,加以分析引导。自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南方沿海城市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生产成本高涨迫使企业纷纷迁至内地二三线城市,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加之近年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二三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开放意识、工作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达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急剧缩小。加之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成本相比一线城市低得多,因此不管从当前形势还是长远发展来看,去中西部基层就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把这种务实的就业观念传递给学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自愿到基层就业,开创自己事业的新局面。[5]

再次,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宣传和深化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同时,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创业类的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挑战杯创业创新竞赛等,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入到社会实践和公益性活动中去;高校要积极进行创业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愿望,磨炼大学生的创业意志,催生大学生创业成功,这也是全面培养学生思想素质和帮助他们提高面对社会生活各种严峻挑战的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1] 夏晓翠. 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考试周刊,2011,(83).

[2] 谢丹影. 浅谈职场沟通能力的培养[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 .

[3] 蔡伟良. 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重读《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有感[J]. 外语界,2009,(6).

[4] 郭书贤,路瑞峰,丁伟,王丽,周凤谨. 校企合作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 中国冶金教育,2013,(2).

[5] 乔鹏. 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毕业生校企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