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4-08-15 00:53
关键词:文化产业学科人才

贺 莹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社会正处在逐步融入经济国际一体化进程时代,人们感到生活节奏在加快,知识更新频率在加快,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加深了。在这一宏观社会背景下,国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伴随着国家“人才兴文”及“文化强国”的战略实施,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中。从专业建设的进度来看,其势头非常强劲,但就实际人才培养情况来看,其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学科清晰定位、核心课程设置、优良师资配备、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方面与文化产业真正的市场需求及实际需要还存在步调不和谐、供需错位等现象。如果不清晰、深刻地认识到学科建设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影响整个文化产业学科的整体建设,也会阻碍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步伐。本文首先以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背景为分析基础,整理学科发展特点及现状,在研究分析学科建设中已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产业学科建设新路径。

一、文化产业学科建设背景分析

文化产业发展是全球化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随着我国召开“十八大”,文化产业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但是作为学科在中国尚属年轻。虽然我国早在199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产业司,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还是在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中被正式提出。2001年3月,发展文化产业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2年“十六大”召开,第一次从国民经济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提出了“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政策;2006年,我国发表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2012年2月,文化部又正式向社会发布了《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实现倍增,5月又为更好地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打造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文化部发布了《“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将“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作为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社会对文化产业的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认识逐渐达成共识,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需要,针对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尽快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人才就成了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于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这样背景下为满足国家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成为新增的专业。

二、文化产业学科的发展特点及现状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着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短缺的现实情况,正在承担起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在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文化产业管理的相关专业最早出现在1993年上海交通大学下设的文化艺术管理本科专业。2004年,教育部批复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在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试点开办,该专业正式登上中国高等教育院校本科教育的舞台。此后,教育部又陆续分批备案或批准了中央财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增设“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

截至2012年,已经有超过百所高校在开展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已成为近年来高校新办专业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2012年,教育部经分类调查研究、专题论证、专家审议等过程,修订并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代码为120210。

从这百余所高校的类别来看,普通高等学校占主力军,“211工程”、“985工程”民办院校、独立学院等远远不及普通高等学校。从高校所属的地域来看,华东地区远远大于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像海南、宁夏等地尚未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从高校的招生数量来看,其招生规模大相径庭,据笔者在中国教育在线调查,2012年湖南湘潭大学仅招收10名学生,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则招收260名学生。从高校的专业收费标准来看,基本分为三档:学费18000~23000元/年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费9000~13000元/年,主要招收艺术类本科学生 (浙江传媒学院9000/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和三江学院13000元/年);学费3400~5500元/年,主要招收文、理普通本科学生 (厦门理工学院3600元/年、湘潭大学4500元/年)。

三、文化产业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人才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产生错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国家到社会都非常关注其发展,各大高校也从一类本科院校向二类、三类院校快速发展,开设院校所属城市也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不断扩大。这其中有些条件不成熟的院校,片面为了追求招生效应,增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结果不论是在学科定位、师资力量,还是核心课程设置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学科建设问题。造成学生因没有核心课程而涉猎很多与文化产业不太相关的很多课程,既浪费学生时间也使得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经验少。在步入社会后,学生无法与真正的文化产业市场需求相吻合,与文化企事业单位所设工作岗位脱节,长此以往,有可能导致人才培养结构的失衡与产业链的断裂,造成学科专业的畸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的状况已刻不容缓。

2.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专业定位不准确。文化产业学科是专门为整个文化产业链输送文化创意人才的一门学科,而能够为产业链服务的人才,既包含上游从事内容产品创意和策划的设计人才、中游从事产品生产管理与服务的技术人才,还有下游从事后期产品的推广、宣传、营销的文化经纪型人才。而培养以上三大类型的人才,很难说一所学校的一个学科就能够培养出全部能适用于整个产业链的人才。而现在恰恰常被提及的口号是“要培养既懂文化又懂市场,既有技术又能管理的全面复合型人才”。创意策划人员的培养需要激发其求异创新的思维,制作技术人员的培养需要强化其操作技能的训练,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需要加强其对市场运作规律、宣传营销策略的能力,不同的培养目标应选用不同的培养体系与标准。高校应考虑自身教育资源、当地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优势特点,有机地融合文学、理工、艺术等学科,构建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翔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而形成具有本学校、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学科体系。

3.师资力量良莠不齐、核心教材编纂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兴起不过数年时间,随着该专业不断在各个高校增设,其师资队伍也就迅速筹建起来,只是这些教师来自“五湖四海”,学科背景又“五花八门”。高校的专业基础课一般都是依托本高校的优势学科,视师资情况而定,因人开课,没有考虑专业和学科的结构体系,所以迄今还未形成文化产业专业出身、拥有本学科系统知识结构的师资储备。另外,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交叉性、跨学科性学科,其涉及门类多,课程体系不仅有文、史、哲、经、管、法等内容,还有营销、策划、宣传、设计等内容,所以专业教材编纂的难度也随之增大。虽然也有专家学者推出了一些教材,但因各种教材编纂水平的参差不齐,至今仍未有一套业内比较统一认可、发行范围较广的文化产业核心教材出世。

4.理论教育与实践课程结合不紧密,文化产业科研成果缺乏转化。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更多地注重理论教育,开设了许多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课,学生似乎也学习了很多知识,但实际上都是走马观花式的了解,无法让学生真正形成一个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授姚伟钧在其文章中指出:“目前,学校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太多,但这些理论并不能够指导实践工作,即使教学中有一些实践内容,也大多是浮光掠影,难以起到实质性作用。”另外,在文化和创意产业领域内,成果的转化是一种互惠双利的过程,科研成果的提供方起到了类似于智库和孵化器的作用。目前,其科研转化表现在如各种论坛起到了普及文化产业概念的作用,文化发展规划研究则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直接提供智力支持。但中国人民大学许鹏教授给出的数据是“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不到30%,至于人文社科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估计还不到10%”。这提醒业内专家学者,我国的文化产业的科研成果转化并没有起到孵化器的作用。

四、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路径探析

1.明确培养目标,明晰培养计划。各个高校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之前,首先,要明晰文化产业学科的定位问题。既然现在余百所学校都开设有该专业,同时该专业又是独立于文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型、跨学科型的学科,应尝试尽快列为一级学科。其次,根据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大致要满足从创意、策划,到生产、服务,再到经营、管理这样一条完整产业链的人才需求。而任何一所高校都无法单独完成整个产业链的人才培养,所以一定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地区文化资源、自身高校优势学科、师资力量专业分布、教学软硬件情况来明确本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明晰、翔实、周密、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向社会输送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

2.科学合理设置核心课程体系,加强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设置专业的核心课程时还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通过设置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专业拓展等三个层次,培养既有深厚文化积淀又有精深的经营理念、具备较强的组织策划与经营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对文化产业一些重要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升、推广。

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障就是有一支素质、水平都过硬的师资队伍。为了增强一线教师对文化产业市场运行规律及现状的把握,可派遣教师到文化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多参与文化产业项目活动,来提高其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同时还可通过培训、考察、进修、访问等方式,丰富专业知识体系,达到强化文化产业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实现“理论+实践”的契合,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及经验积累,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文化市场调查、文化项目活动方案策划、文化企业实地考察及实习。在校内建立文化产业实验室,在校外建立文化产业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及文化企事业单位需求人才的技能特点,进而切实地调整自身现有能力,及时补充学习能力尚不足的方面。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综合型强、交叉性强的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市场、企业,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实践中如有不懂的问题还要通过科研来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所以非常有必要确立产、学、研一体化格局。教师通过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同承担文化产业相关课题,首先,更加深入了解产业实际发展现状、了解文化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方向;其次,在实践问题中遇到难题或不懂的地方,可通过科研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提高自身科研成果转化率;再次,教师将实践、科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带领学生加入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不仅自身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也更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调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1]姚争.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研究[J].福建论坛,2012(8):18.

[2]袁瑾.创意人才培养应韬光养晦[J].鸡西大学学报,2012(9):33.

[3]陈要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8).

[4]何萍.国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5):253.

[5]刘筠梅.高校文化产业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3):127.

[6]李志雄.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热的冷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2012(2):125.

[7]陈红玉.加快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J].专家论坛,2012(2):19.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学科人才
【学科新书导览】
人才云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超学科”来啦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