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丽 付传芳 张雪红 罗英姿 吴小丽 刘海宏 曹 蕾 马 琴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银川 750021)
在现代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以及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高,医疗护理中的风险越来越高,因此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1]。心内科具有中老年患者多、患者要求高、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病死率高等特点。加强护士的培训学习和管理,加强住院患者风险的预知及管理,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1.1 服务态度 如某些护理人员服务理念较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并没有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缺乏和患者及其技术的交流沟通,或是在交流沟通中缺乏一定的技巧,对待患者及其家属态度较为生硬、冷淡,对患者漠不关心,很容易发生护患纠纷。
1.2 责任心因素 据调查资料研究显示,责任心不强引起的护理差错约为22.7%,三查七对执行不够严格引起的护理差错约为58.9%[2]。如有的护生换液体只对床号、不对姓名;有的护士没有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加错药或者发错药,输液管空气未排净有气泡输入。有的护士换了液体未在输液查对卡上签字,患者和家属认为液体没有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护士没有及时通知医生或者采取措施。护士没有及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或者观察病情不仔细,患者突然出现心跳骤停等等。
1.3 技术水平 如有的护士技术操作水平差,连续静脉穿刺几次都不成功,还态度不好,挑剔患者血管不好。光线暗时不开大灯进行静脉穿刺致失败,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出现大面积淤斑。动静脉采血量少了或者发生凝固了必须重新采血等等。
1.4 制度、常规因素 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落实,职责不明确,护理记录不真实、不准确及时、与医生记录不相符及代签名等。患者外出交接不清楚,患者在外死亡者。护士解释病情、一日清单费用不清楚引起患者对解释工作不满意者。健康宣教不到位或者看管患者不严,患者下床活动过早致心力衰竭死亡者。有的患者抱怨病室不安全,有东西丢失等等。
1.5 患者因素 如年老体弱无家属陪伴的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服用镇静剂及降压药的患者,服用降糖药或者使用胰岛素进食量少的患者,下午或夜间给予利尿剂频繁上卫生间的患者,使用升压药、硝普钠、硝酸甘油及胺碘酮等药物的患者等。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引起输液速度过快者。在外做检查突然发生病情变化者,取生活用品不慎坠床者或者上卫生间不慎跌倒者等等。
1.6 环境、物品设施因素 如地面太滑或有积水、病房床头柜有棱角、病床无护栏、坐櫈不稳、电视机安装位置低,治疗室或者病房灯光光线不足等等。
2.1 提高风险认识是保证临床护理安全的前提 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联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3]。我院护理培训中心针对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培训及考核,例如对新聘任的护士培训有医院规章制度、护理安全及法律法规、护理核心制度、护理礼仪、护患沟通交流技巧、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护士等内容。对3年以下的护理人员培训有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探讨、临床常见护理问题处理方法与技巧、核心制度与护理安全及护士心理压力调适等内容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对4~7年的护士培训以专科护理知识及专科技术操作为主。护理培训中心每年还定期举办青年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班专题讲座,提高青年护士对临床护理风险的认识,不断提升青年人的综合素质。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工作安全讨论分析会议,不断提高广大护理人员临床风险识别意识。
2.2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防范护理风险的根本保障 护理部不断制定完善护理制度、规章、岗位职责、工作质量标准、应急预案流程、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等内容。护士长也根据科室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组织高年资护士制定完善本科室护理工作流程、疾病健康教育流程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减少管理盲区,使护士工作时有条不乱,有章可循,提高了护士应急应变的能力。同时也便于护士熟练掌握本岗位护理技能,减少工作漏洞,保证护理质量安全。
2.3 有效的管理是防范护理风险的重要保证
2.3.1 常规管理。制度的落实是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关键环节。临床工作中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的落实,主要靠护士长的督促检查,培养护士养成习惯,自觉遵守落实。护士长每天做好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如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护理文件书写制度执行情况,抢救药品、器械配备是否齐全、完好,各种操作是否规范等,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操作的培训及考核,定期组织护理查房、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定期召开科室护理安全讨论会,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
2.3.2 重点管理。护士长针对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属于高风险人群患者,如急危重患者、手术患者、新入院的患者、年老体弱无陪护的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血压过高的患者、血糖不稳定的患者、服用镇静剂的患者以及使用强心、利尿剂、升压药、硝普钠、硝酸甘油及胺碘酮等特殊药物的患者,护士长强调增加巡视频率,落实安全健康教育工作及陪护措施。加强症状和体征的观察,有异常发现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积极处理。在隐患查找中发现,工作一年内的新护士发生不安全隐患的比例高。针对这一问题护士长重点加强此类人群的培训及考核管理[4]。强调认真履行告知程序,主动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注意沟通技巧,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尽量满足,要换位思考。体谅患者及家属的心情,注意服务和操作要规范。
2.3.3 预见性管理。护士长加强对临床问题的预见性管理,定期组织护士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处理临床应急事件的能力。组织护士制作并适时运用各种安全警示标识卡,如防坠床防跌倒标识卡、防褥疮标识卡、引流管护理标识卡、药物过敏标识卡等。经评估患者存在安全危险因素时,及时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并加强宣教。建立激励机制和护理问题本,鼓励临床工作中的查漏补缺,并对杜绝护理差错的护士给予奖励。科里规定住院患者一律不容许外出,发现擅自外出患者,根据病情在0~2小时之间打电话联系患者或家属让患者尽快返回病房。患者外出检查或散步时,要求及时锁好门锁。个别床头柜有棱角时,及时用纱布保护和透明胶带贴护以免碰伤。坐凳不稳时及时找人维修或更换。治疗室或者病房灯光光线弱时,及时找电工班人员更换灯泡等,不断排查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
2.3.4 随时管理。护士长对临床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管理,例如出现记录性的问题,护士长及时纠正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对患者不明白的收费或病情等问题,及时找相关知情人员进行解释,有错误及时纠正。对于静脉穿刺连续2次都失败的护士,护士长提出要立即更换技术相对好的护士进行穿刺。对于患者输液、采血或者发药易出现查对性错误的,护士长提出无论患者熟悉与否,均采用提问式查对姓名的方法。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护士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引起患者投诉,护士长会找当事人进行谈话,了解事情经过并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并在第二天晨会上进行通报,提高大家对问题的认识,引以为戒,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我科自2011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措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由2010年的8起降至2011年的1起,护理投诉发生率由2010年9起降至2011年的2起,护理满意度由2010年的88%提高到2011年的96%。护理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久性的工作,必须不断对护理工作实行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排查病房护理安全隐患,不断强化护理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才能有效规避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
[1]林淑燕.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6
[2]徐丽娟,朱庆兰.141例护理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护理杂志,2005,4(5):49
[3]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
[4]庄素芳,霍殿琴.隐患查找制度并PDCA管理法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