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琼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绝秦书》刊发以来,好评如潮,并荣登《中国作家》2013年度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五。能够在众多长篇小说中脱颖而出,小说实力已毋需多言。可以肯定的是,《绝秦书》的成功绝不仅仅在于其对民国十八年那场世纪大灾难的记录与还原,更是由于其背后小说史的浑厚质地与诗的细腻笔触。
诚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小说虽写灾难,但不仅仅止于灾难。小说从民国十五年写到民国十八年,一半以上篇幅都在描绘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思想的禁锢;农村的凋敝;体制的崩塌;改革的艰难……这些问题早已深埋在这片中国大地上,而作者只是通过这样一个聚集迂腐夫子、改良新人和义勇将帅的陕西周家为我们一一道来。细细想来,周家不正是当时混乱社会的缩影与写照吗?在这大厦欲倾,变革呼之欲出之际,一些人还抱残守缺,秉承祖宗留下来的老规矩旧思想,想要维系传统的乡村宗族社会;而一批受到新思想教育的知识青年正岌岌待发,他们怀抱一腔爱国热血,想要一展身手,将这社会来个大变革;而还有一批人,在这乱世之中征伐厮杀,虽也有人身怀义胆雄心,但多数人不过还是为权、利二字。而在小说中,这一切纷争最后都在一场灾难中毁灭殆尽,只留下空荡荡的周家寨和那棵枯槁的老槐树,引人唏嘘。
《绝秦书》所展现的正是这样一个“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杜甫《羌村三首》)的混乱年代。作者掌控全局的野心与能力令人惊叹,他想要披露的正是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和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理不顺也解不开的问题。在其文字背后,是作者对这病痛缠身却惯性依然的近代中国的深彻审视。而在一些描摹形容、笔法修辞之中,笔者不禁为小说中诗意笔触所倾倒。先看其譬喻修辞:“一场大雪过后,黄龙塬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馍,又白又暄腾。”①张浩文:《绝秦书》,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年。将雪后的黄龙塬比作又白又喧腾的大蒸馍,形象生动,新鲜有趣!又如引娃徒步来西安找周立功时,小说写道:“她一进西安城就像一滴水掉进了渭河里,根本不知道河岸在哪里”,将其茫然心境比作“一滴水掉进了渭河里”,在引娃身上添上几分沉静孤独之感。小说尾声作者写到关中西府战役:“他们身后是密集的子弹,打死的人像割断的麦子一样哗哗哗倒下”,将人比作割断的麦子,真可谓奇思妙喻。读来好似这些画面就近在眼前一般。
再看其写景:“农历九月,天气渐凉,人们出气都能呵出白雾来了。大雁相互打着招呼,成群结队地越过人们头顶,奔赴温暖的南方。关中平原此时进入了一年中的大忙季,田野上人声鼎沸,牛欢马叫,热腾腾的人气抵消了深秋初冬的寒意。”寥寥数笔,便把这深秋的关中景致写得颇有意境,让人只觉得喧闹中又带着丝丝凉意。作者好写全景、闹景,却乱中有序,错落有致,如写春景:“春节过后,关中道的地面就跟耍把戏一样变换着颜色。先是白色越来越浓淡,积雪正在融化,渐渐地褐色越来越多,土地脱去了雪袍子裸露出了本色,大概这样赤身裸体难为情,很快绿袄就罩在了身上了。起初是淡绿,再是嫩绿,然后是深绿。光是绿色也太单调了,迎春花开了,桃花开了,梨花开了,黄的红的白的花朵点缀在绿袄的前襟后背裤腿衣袖上,把春天的原野打扮的花里胡哨。颜色驳杂了,声音也跟着喧闹了。渭河开冻了,哑静了一冬的河水再也憋不住了,它们打着滚儿吆喝着。蝴蝶和蜂蜜给花哼着曲儿,软磨硬泡地要采人家的花粉,鸟儿一拨一拨地返回村庄,见了面唧唧喳喳地打着招呼。北归的大雁在高空呼儿唤女,一家子一家子地飞过人们的头顶。”冬去春来,大地变换,桃花梨花迎春花竞相开放,绿的白的黄的红的,颜色纷杂有序;河水开始涌动,蝶儿匆匆忙忙,鸟儿唧唧喳喳,大雁成群成群地飞过,场面好不热闹。“打滚吆喝着”的河水;“软磨硬泡”的蜜蜂蝴蝶;“呼儿唤女”的大雁,作者用词可谓新鲜活泼,丰富喜人,将这入春之景写得天真烂漫,充满快活劲儿。对比小说后段写到乌压压一片饥民洪流和血漫漫一池渭河尸体的惨烈场景,真是迥然不同。
还有刘风林攻打周家寨那个夜晚,小说写道:“夜黑得瓷实,周家寨被扣在了锅底里,几颗流星慌里慌张地掉在远处,大概是被刚才的流弹打伤了……深秋的夜晚很凉,西风划过垛口,蹭出低沉的呼啸,像野兽不耐烦地咆哮……寨子哑静下来,静得连星星眨眼的声音都听得见……”将这暴风雨前的周家寨写得异常寂静,仿佛整个画面都静止一般,又带着几分紧张的颤栗,让人读来不禁也屏住呼吸。待得外面一声呐喊,几十支火把燃起,便是一场枪林弹雨的厮杀。
再看他写到周家老汉听闻洋人终于败了,他思及这家破人亡境地,极喜又极悲,唱起《苟家滩》:“老汉忽然又唱起来了,这是挣破头的秦腔尖板……《苟家滩》的唱腔慷慨悲壮,高亢激昂,像一阵狂风刮过八百里秦川。漫天的黄尘被吹走了,天空蓝得耀眼。黄龙塬被震得五体投地,匍匐着洗耳恭听。秦岭被唤醒了,揭开云雾盖头,凝神肃立,行施着钦佩的注目礼。这一刻天地静穆,万物动容。”这番描绘,可谓雄奇壮阔,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炫目之感;又有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苍茫辽阔之致,让人只觉得天地在这番景致面前都静默了。
而在这番景致之外,还有一些不经意处,作者的笔触似乎又放得很轻很淡,让人只觉得细腻柔软,自然妥帖。引娃要离开孔家前,小说写道:“她像一只被放到天上的风筝,牵引的线绳忽然断了,风筝被吹得飘飘荡荡,不知道会飞到哪里……引娃失神地望着院外,院子里很安静,阳光很暖和,柳树落下一地白须,像下了一层雪,槐花刚刚鼓起花苞,淡淡的香气若有若无。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啊,是她一生最安逸的落脚处,可她却不得不离开了。”笔调舒缓平和,又带着淡淡忧伤与寂寥,将引娃此时不知该走向何处的迷茫,与她人生的飘荡感都缓缓写出。在整部小说沉甸甸的基调下,小儿女的些许愁思显得那么飘渺而感伤。而在引娃送走周立功时,作者亦是几句疏笔:“年关将近,车站上人迹寥寥。远处不时响起高高低低的鞭炮声,烹炸煎炒的香味随风飘来,汽车艰难地穿过雪幕,又摇摇晃晃地钻进雪幕。就在汽车开动的同时,引娃的眼泪喷涌而出,她久久伫立在站台上凝望东方……”热闹的年味;晃晃悠悠的汽车;雪幕中独自一人凝望远方的引娃,好似一页水墨画,几笔涂抹,便写出引娃这短短一生的寂寞与孤单。引娃为一份求之而不得的爱情倾尽所有,她这一生是如此热烈,却又如此寂寥。
“民国十八年,遭下大年馑……叫声过路的,我要卖老婆……不是我心狠,实是我家穷,娃她妈你甭伤情,设法逃活命。”这首陕西民歌《卖老婆》便是小说开篇序曲,也奠定了小说苦难基调。小说后半部分,作者将人性的软弱、丑陋、卑劣,人的原始兽性都彻底撕拉开来,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这些看客面前:毛娃把老婆卖了;兔娃妈把七岁的兔娃推下了井;彩莲爹娘将女儿给煮着吃了;单眼不止吃死人肉,还吃上了活人肉,最后竟把自己亲爹也吃了。野狗四处觅食,见着人肉就扑,可这时的人与狗又有什么区别,他们疯了似的找吃食,哪管得了这是死人肉还是活人肉,是交心老友还是亲身骨肉!虽未曾亲见,却好似也被这种生存的残酷紧紧勒住,只觉得心惊肉跳。待看到结尾,周家寨已成废墟一片,故事尘埃落定,方又觉得满心悲凉。这是一种对死亡的无奈与绝望。可细细读来,小说又何尝没有生的快意与盎然!在作者笔下,那牛欢马叫、喧腾热闹的关中景致;那蝶儿飞花儿忙的热闹春景;周立德纵身上马,奔进罂粟花海的豪迈背影;引娃那轻得如柳絮一般却无处安放的女儿愁绪;还有周立功在深夜寂静的城墙上嘶吼的那句“喝喊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英雄笑开怀”。正是在这些诗意抒写中,在这些细腻描绘中,我们能感受到整部小说沉重的苦难基调之外,生命的喜悦与豪迈,惆怅与寂寥。这何尝不是一番新体悟!
[1]张浩文.绝秦书[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
[2]王学振.自然灾害的扛鼎之作——评张浩文的长篇新作《绝秦书》[J].小说评论,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