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辉
(安徽大学附属学校 合肥市 230000)
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教师,初次踏上讲台,许多时候显得手足无措。由于我任教的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只要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我都幸喜若狂,但同时我也知道,那是我付出多少心血,多少时间的结果。认真备课,时常备课到一两点钟,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甚至利用我的休息时间把学生拉到办公室“报听写”,把地理教成了“英语”。认真审视自己,我完全成为了学生的“保姆”。把自己很多精力用在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完成的事上。生怕学生听不懂,课堂上一遍又一遍讲解,事实上,我所讲的是我自己所理解的,学生他们并不了解。我所强调的是我自己看重的,不一定能被学生所接受。我所讲解很多遍的内容,学生测试时还是会出错。那么,怎样实现有效的地理课堂,把自己从繁琐的教学中解放出来,转变教学方法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我现在及以后的教师生涯中重点探索内容。要做到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但是教材的内容很多,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所以一堂高效的地理课,必然有着教师经过潜心钻研教材,优化出来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只有结合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材精心研读、揣摩、把握主要的知识框架,结合学情和地区情况对于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加工”。使得教学内容符合学情和地方特色,把抽象枯燥的地理原理变成学生生活中的地理,直观易于理解的地理。比如:我在处理人教版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产业专业——以东亚为例这一节内容时,首先我就对教材进行“大手术”,因为我把课本题目都改成“产业转移——以合肥为例”,充分例举同学们身边的事例,联合利华由上海迁到合肥、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等事例。同学们对地理知识变得不再陌生抽象,因为课件中出现的图片、地点都是他们熟悉的。通过对教材处理,使得教材本土化,特色化。同时,设计教学设计时抓住教学重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简略得当。一堂精彩有效地理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设计。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学好直接决定一堂地理的有效性。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个教育理念,几乎得到所有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认同。但是在许多教师心里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困惑。怎么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以后还能不能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学生还能不能取得高分,毕竟现在分数是衡量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其实这个并不冲突,我们只要做好几点就能实现。
1.尝试角色的转换,由被动“学”变为主动“教”
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创造条件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下帮助对地理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先进行我国行政区划内容的指导,上课的时候由他们几个充当“小老师”,帮助同学解决行政区划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教师照顾不过来的情况,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为他们学好地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形成班级小组合作竞赛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中学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争强好胜,不服输。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在时差计算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先阅读教材,然后对照轮廓图说出省份、简称和省会,时间一到,就由我们的几个“小老师”上场,对他们的答案评定和讲解,并进行小组积分,评选出“优胜组”。这时你会发现,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不仅记下了陌生的地理名称,而且记忆的准确度也很高,比起以前教师在前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仍一问三不知的局面,简直是天壤之别。
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崇下,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就不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节成功的地理课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精心设计。同样,一堂有效地理课离不开教师。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地强化自己,提升自己专业发展。
不论你身在发达地区还是落后的地区,都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的形式了解教育发展,接受最新教育理念的洗礼,并把最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中。一本新的教育书籍的出现,一片教育文章的发表,都有可能是某一位教育家或者一线教师一生教育事业的精华。多读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我在第一次看到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时,才知道原来兵法可以运用到班级管理当中去。如“攻心为上”、“克敌无形”、“上兵伐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等等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真是夜不能寐,满脑子都是兵法、班级,并且跃跃欲试。在结合我班级学情情况下,几次尝试也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流的教育专家,他们会给你带来世界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聆听他们的教诲,可以让我们永远不会“落伍”。不断尝试新鲜的东西,丰富和发展自己。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其他的老师的帮组和指导,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的缺点,更好的进步和学习。在我教师生涯的成长过程中,我有幸遇到一位很好的人生导师,他的专业素养很高,在很多方面给予我指导。刚开始上课,我喜欢既定的站在讲台的左侧,手撑着讲台上课。这个习惯特别不好,导师给予我提醒和建议,之后我克服了这个坏毛病。如此的事例很多,如,上课手机响、一些细微知识点的处理等等。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学会对平时教学的点点滴滴的积累,尝试去撰写论文,并积极投稿。
教学环境是一个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全部条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教学的物理环境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主要由学校内部的各种物质、物理因素构成,如校舍建筑、教学工具、时间、空间等。但除了物理环境以外,其他几个社会文化心理环境尤其重要,这也是我们教师可以改变的。
课堂气氛指学生在课堂上所知觉到的班级团体中影响其学习的心理氛围,包括班级目标导向、学习进度、困难、偏向、内聚力、团结友爱、冲突、民主、满意度、竞争等心理因素。良好地课堂氛围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如一向严肃的教师,讲究绝对的权威,这种教师的教学在有教师监督下,学生学习效果很好,但是学生自学的状态下,效果很差。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长远学习来看,我觉得可以坚持民主领导,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互助友爱,在这样的一种课堂氛围下,学生才能想学习,爱学习,并且能学习好。
新课程改革对于课程内容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就对我们地理教学提出要求,我们应该注重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多种多样的地理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我在教授新课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如何进行区位选择,在选择时考虑哪些因素。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每一位同学都是一位企业者,他们将要在安徽省投资兴建一个食品加工厂,将会在哪里设厂,考虑哪些因素。同学们摇身一变成为“企业家”,参与积极性很高,踊跃发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并且能够换位思考问题。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他们不但记住了所有区位因素,同时还能够对于不通工业进行区位选择。
随着社会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不再满足于以前的“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合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介,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ppt课件,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示地理现象和原理,使得抽象的地理原理更加直观;利用“班班通”工程smart白班技术的强大交互功能,可以实现课堂互动等等。
教学反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是衡量一堂地理课是否达到教学三维目标的手段。而对于传统的反馈机制,形式比较单一,如测试、作业、课前提问等等,长期以来学生也比较抵制,消积应付。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建立教学反馈机制,丰富评价形式,这些是我们探索的问题。
我们不排斥传统的反馈形式,他们是几千年总结下来的经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的提问,随堂测验,考试等。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如利用微博布置作业、班级QQ群经行讨论、微信等。
教学反馈是对于教学效果的检验,必须及时的对于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在反馈的结果中,教师在分析时遵循激励性原则。我一直很赞同“赏识教育”,学生需要得到认可,“赏识”可以让学生变得自信,在班级中可以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肯定自己。
创设一堂有效的地理课堂需要良好的课堂氛围,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学生较佳的情感状态等等,这些有效课堂条件的实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
[1]罗华明.打造地理有效课堂的几个“支点”[J].教学与管理,2011.(11).
[2]胡殿芝.实施中有效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J].新课堂设计?教学设计,2009.12(170).
[3]谢红霞.浅谈地理有效课堂的构建[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
[4]朱家存;王守恒;周兴国.教育学(国家精品课程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2.
[5]周三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