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丽
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更倾向于“应用型”。外国文学是中文系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不仅有利于扩宽学生的视野,提高鉴赏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转变思维方式。外国文学的教学内容是除了中国文学以外其他国家文学作品的形成、发展及文学思潮和流派的演进历史,包括各历史时期、各国、各地区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也涉及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文系各专业的必修课。但是这门课历来都是中文系学生最头痛的学科之一,由于文化的差异,他们很难对外国文学产生和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一样的兴趣和爱好。
进入21世纪,中国与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外国文学作为中文本科的必修课,不但是传递外国文学文化的渠道,也是学生了解外国社会和文化的途径。但是很多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是“立足地方、服务区域、面向基层、突出特色”,外国文学课程越来越被忽略,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由于条件和课时的限制,也无法让外国文学教学有很好的发展。
1.由于师资水平不高及一名老师同时教几门课程,所以外国文学不是专业老师授课,很多老师没有读过作品,仅仅是比学生多备几天的课而已,造成学生对于外国文学课程的误解。
2.中文系的学生英文基础不是很好,对于外国文学有畏难情绪。从地方院校中文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方向可以看出,大部分选择其他学科,选外国文学的很少。选外国文学题目的学生大多数对外国文学并不了解,多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3.地方本科院校一般都处于信息相对闭塞的地方城市,对于外国小说和信息获取量滞后、陈旧,而且图书馆的藏书量也不足,既有藏书大多都是老旧或翻译水平不高的,形成学生外国文学作品不如国内作品、可学性不强的误解。他们没有看过原作,老师在讲课时需花费大量时间讲述故事梗概,学生由于对作品一知半解,对外国文学课程产生误解和厌学。
4.对外国文化的陌生和不理解是学生不喜欢外国文学的原因。地方院校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地方高中,对外国文学作品接触少,加上初高中老师有意忽略课本里有关外国文学的内容,导致学生的外国文化知识贫乏。所以,地方本科院校中文系特别是师范专业的外国文学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
外国文学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在学生外国文学知识普遍贫乏的情况下,教师对于外国文化、作家作品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的讲授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兴趣不大。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提供本学期的阅读书目,在每节课后,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要讲的作家作品,课上,让学生讲述作品的故事梗概。如在学习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时,让学生讲述故事背景和内容,避免了有的学生偷懒不预习,和学生共同分析作品,以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针对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不足和翻译水平不高等问题,要求学生尽量到其他图书馆借阅,也可以阅读电子版书,既增加了阅读量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2.着重分析作家作品。让学生参与到作品的分析中来,利用多媒体播放作品里的经典桥段,让学生去看、读、说,尽量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这种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提升学生对外国文化的认识,在文学作品的讲授中加入文化知识的讲述,探讨作品里蕴涵的文化意象。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国文化与传统的中国文化隶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有些东西学生很难读懂和理解,可以通过电影、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多外国文学作品如《简·爱》《傲慢与偏见》等已经被拍成了电影,古典主义、巴洛克文学在文学、艺术、音乐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通过这些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兴趣。
大部分地方性本科院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课一般采用传统的纸质教案讲授法,把多媒体让给了新增专业,如广播电视编导等。外国文学如果只用传统的纸质教案讲授法,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毕竟学生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的熟悉程度不同于中国文学,要让学生对外国文学感兴趣就应该用多媒体教学。如在讲授古希腊文学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古希腊雕塑和艺术作品,在讲授17世纪文学时,可以让他们欣赏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的作品和音乐,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有利于学生对外国文学的理解和接受。
地方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农村,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知识的获得途径比较少,如果没有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就无法培养他们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一些由名著改编的戏剧和电影材料,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他们学习外国文学的兴趣。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中文系学生,多数会留在地方服务于地方建设,而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绝大部分要到地方担任中小学教师。据调查,大部分老师在面对中小学课本里外国文学的时候,都是选择略讲或者是跳过,这是造成学生对外国文学误解和不重视的主要原因。要避免这种状况的继续发生,就要从源头做起,在学生求学期间,强化对外国文学的学习。
地方院校中文系为了生存也开设了很多专业,如对外汉语教育、现代文秘、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事业方向)、广播电视编导、传媒策划与管理等,这些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更注重实用性,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外国名著导读,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研究,西方文化等实用性的学科,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如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和新闻专业为加强学生文学素养,多侧重于名篇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文秘专业多侧重于名著名篇的讲授,有利于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1]王文华.“质量工程”与外国文学教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
[2]陈重来.试论基于“教师专业化”的师范院校中文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9(4).
[3]李佩菊.论地方高校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与能力培养—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之一[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4]胡书义.外国文学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J].世界文学评论,2009(02).
[5]刘丽琼.外国文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艺术特色[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