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化教育探析

2014-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化职业规划协同

曾 准

“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探讨的重要课题。从宏观方面讲,大学生的职业化有助于我国人才需求结构的完善、结构性失业问题的缓解,成功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从微观方面讲,大学生的职业化有助于解决企业招人难,招聘和培训成本高的问题,实现人岗匹配;从大学生自身讲,职业化有助于找到自己喜欢和适合的职业,获得完美的职业生涯。职业化教育是满足用人单位、学校及大学毕业生三方需求的有效途径。职业化素养的获得需要系统、完善的职业化教育,因此,大学生职业化教育是非常迫切和需要的。

一、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内容

1.基本概念。职业化是按照职业要求改造自我的过程,是个性发展适应共性的要求,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修养,努力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历程①。叶志雁认为,职业化是一种过程,是指员工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和心理上逐步符合职业素养和规范,成为卓越员工的动态过程②。关于职业化教育,高海英等认为,所谓职业化教育,是指 “通过学习和培训,对学生或从业者进行职业认知、职业探索、职业定向、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实现 (就业)等方面的教育与指导的过程”。“职业化教育倡导的是以战略性教育 (基础理论,多元智力)为主,以战术性教育 (职业能力、单项培养)为辅”③。本文的大学生职业化教育,是指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注重学生个体职业个性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未来职场所需要的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

2.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目标。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校生获得未来职场所需要的基本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括职业心态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职业心态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情商;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管理技能、办公技能、求职技能。因此,大学生职业化教育一级目标就是职业素养的培养,二级目标就是培养职业心态和职业能力。

3.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内容。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职业规划指导、职业训练、职业实践引导、职业实现辅导。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认知、职业定位、目标设定、路径设计。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是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大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认识自我,认知职业,从而进行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职业训练是指专业训练之外对大学生进行的管理技能、办公技能和求职技能的培训,包括领导力、执行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求职简历的制作、面试技巧等。职业实践引导是指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实习,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兴趣和社会环境需求确立目标,培养耐力、责任心和优质的学习方法,促进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职业实现辅导是高校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帮助大学生成功实现就业。

二、当前大学生职业化素养状况

1.职业心态不端正。职业心态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情商。目前,很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校毕业生存在不少诚信问题,如求职简历造假、随便毁约或者同时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等等。大学毕业生职业道德的另一个问题是责任感的缺失。情商就是一个人掌控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职业情商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工作情绪的了解和把握,以及如何处理好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是职业化情绪能力的表现。不少用人单位反映,很多大学毕业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择业期望值高,在具体工作中眼高手低,不能正确处理职场人际关系。这些都是职场情商不高的具体表现。

2.职业能力不佳。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管理技能、办公技能和求职技能。当前大学毕业生能力上存在一些问题:专业操作技能缺失,所学知识用不上;在工作中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很差,没有用结果思维,没有组织观念;应用写作、文字排版、基本电脑技能严重不足,在办公室帮不上忙;简历设计粗糙,面试表达不清晰,不注意个人礼仪和社交礼仪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不佳的表现。

三、高校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不协同

从协同学理论和国内外协同创新实践来看,所谓协同创新,就是围绕创新的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助、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管理创新。当前,高等教育对大学生的就业非常重视,开展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毕业生普遍出现择业期望值高、定位不准、能力不足等问题,很多学生的职业素养没有达到市场的要求。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但是系统完善的职业化教育体系没有形成,特别是职业化教育长期资源不协同是其核心原因。职业化教育不协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育主体不协同。高校的职业化教育大部分是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或者就业指导中心来完成,教学、科研等部门一般不参与,政府、用人单位等社会资源参与力度也不大。这种单一的教育主体导致了教育资源单薄,没有将各种资源充分整合形成合力,使得大学生的职业化教育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推动。

2.教育师资不协同。大学生职业化的教育大部分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完成,没有专职师资。大部分专业老师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心理学专家没有参与进来,这导致大学生职业化教育专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影响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进程。

3.教育内容不协同。当前,高校的职业化教育大部分以课堂讲授职业规划指导为主,不重视提升能力的职业训练、职业实践,特别是一些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实习实践平台的构建非常欠缺,这导致学生明白了知识,能力却没有提升。同时,在职业实现辅导上,没有紧密与市场接轨,与用人单位缺乏联系,不能帮助学生实现人岗匹配,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

4.教育形式不协同。大部分高校都是以理论传授为主,缺失职业素质测评、面对面辅导、模拟面试、实践指导等教学形式。这导致大学生感觉职业化教育索然无味,缺乏吸引力,也不能帮学生解决就业和职业的实际问题。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化教育的协同创新

1.加强教育主体的协同创新。大学生职业化教育要打破原先单一的主体,充分整合学校、政府、用人单位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在学校要整合各部门的力量,学生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相关力量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学部门注重教学质量,加强职业训练,确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科研部门要加强理论创新,形成职业化教育的理论体系。学校还要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平台,推进学生职业实践和职业实现。政府要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和职业化教育政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各行业的力量促进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要积极参与高校大学生职业化教育,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职业化的需求,使职业化教育更精确化。

2.加强教育师资的协同创新。职业化教育的师资需要专业化。目前,各高校通常都由就业指导中心主抓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然而就业指导部门作为高校的办事机构,受制于繁重的行政任务和自身人力资源的约束,难以对各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新要求进行随时跟踪,也难以从人才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高度对大学生职业化训练的理念、体系进行思考、设计、操作和实施。因此,职业化教育的实施,需要组建一支具有深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的专业人才队伍,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教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监、职业规划分析师、用人单位主管等等,从而对职业化教育进行科学设计、专业化操作,这是保证培训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同时,笔者认为,应该在大学生中设职业辅导员,全程参与学生的职业化教育。

3.加强教育内容的协同创新。大学生职业化教育主要包括职业规划指导、职业训练、职业实践指引、职业实现辅导。四个内容的课程可根据年级来安排:一二年级重点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三年级重点进行职业训练;四年级重点进行职业实践和职业实现辅导。一二年级的职业规划指导着重安排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三年级的职业训练着重安排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以及管理技能和择业技巧的培训,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四年级的职业实践主要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实现学生在学习时就开始工作经验的积累,为成功就业创造优势竞争力。职业实现辅导主要是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资源帮助学生成功就业。另外,从职业化教育的目标来看,要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化素养,除了提高其职业能力外,还要注重提升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心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锤炼较高的职业情商。

4.加强教育形式的协同创新。教学方式应根据讲授内容将理论讲授和实训演练相结合,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手段,如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角色体验、互动训练、互动教学、实战演练、户外拓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知识。同时,要创新教育形式。第一,建立在线人才库,全面掌握学生的就业信息和职业素养状况,包括学生的测评档案、学籍档案、学习档案、培训档案、实习档案。第二,提供校园猎头服务。一方面组成专业的营销团队主动联系企业,积极推销学生,成为企业校园招聘的一个固定渠道。第三,提供本专业就业及转专业就业咨询服务。研究数据表明,大部分高校学生毕业的职业选择一般为非本专业的职业,这就意味着大部分人将进入全新行业工作。大学生职业化教育要提供不同行业的基本情况介绍,结合学生自身知识和水平对学生进行指导,找出原专业与现职业的相关性,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其合理定位,让学生换行不迷茫。

注释:

①邢文祥.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初探[J].北京教育,2010(1).

②叶志雁.大学生职业化形成机制初探 [J].教育求索,2011(1).

②高海英等.360°视角下素质教育与职业化教育的解读与思考 [J].中国市场,2011(12).

[1]方占仁.大学生职业化教育与就业指导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2]秦朝钧,冯方,邹文娜 .职业化养成理论与实践 [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职业化职业规划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