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增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的探析

2014-08-15 00:45夏新广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实效性道德

夏新广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环境道德教育在未来的知识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凸显出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大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环境道德知识的学习,自身环境道德修养不够,环境道德意识不强,环境道德行为层级较低。这些都充分表明目前我国高校的环境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实效性较差,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开展。

一、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是指经过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受教育主体的环境道德意识、环境道德素质以及环境道德行为所达到的程度。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内涵即要求内在有效和外在有效,使所接受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变成自己的自觉、自发的行为,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有效。它不仅关系到环境道德教育实施后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同时也直接体现了环境道德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的价值所在。

高校环境道德教育能否取得实际效果,既是检验环境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开展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也是环境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开始的时间不长,从对大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来看,成效很不明显,实效性偏低,主要表现:

(一)大学生环境道德知识掌握明显不足,环境道德意识还很淡薄

当今的大学生对PH2.5、世界环境日等环境常识掌握的比较少,基本的环境道德知识欠缺,离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差距还很大。很多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本专业的学习上,对环境道德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态度不端正,导致他们环境道德意识和能力提升速度不快,效果不好,表现在环境道德意识比较淡薄。田甜在 《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一文中的调查数据显示,“90%左右的在校生认识到‘大自然对人类的生存是必需的’,5%的大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本身具有价值’,而只有2.5%的大学生知道‘为子孙后代着想’”。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还很肤浅,环境道德意识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环境道德意识不强。

(二)大学生环境道德水平普遍不高,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

在高校大学生中普遍缺乏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过度消费现象比较严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破坏公共财物、破坏花草树木和浪费资源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甚至出现大学生伤熊事件、破坏自然的行为,社会公德缺失。

三、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偏低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环境道德教育自身的原因

1.教育途径单一化。目前高校环境道德教育还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单单依靠老师的“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课堂传授知识,教育途径非常单一,缺少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实践体验比较少,没能真正地把环境道德教育扩展到课堂外,缺少与社会上的联系和实践,学生参与环境道德教育的兴趣日渐淡化,起不到环境道德内化的作用。

2.教学方法简单化。由于高校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培训不够,授课老师普遍缺乏环境道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教学大多采取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比较少,教育实践活动几乎没有。学生感觉所学知识乏味,感受不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自身的责任,环境道德教育收不到真正的效果。

(二)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外在支持力量比较薄弱

1.政府部门对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仍然有限。国家相关的职能部门、地方政府比较注重通过行政、科技、法律、经济等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而忽视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力量。偏重于硬力量,忽略了软力量,导致了政府部门在解决环境问题认识上的偏差。对环境道德的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政府在环境道德教育政策上支持不够,投入的经费不足,没有给予环境道德教育应有的地位,使得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在高度和深度上无法展开。

2.高校没有把环境道德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对于我国高校而言,由于受传统的学科设置以及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没有给予环境道德教育必要的重视和应有的地位,没有制定科学的环境道德教育目标,没有形成科学的环境道德教育体系,没有把环境道德教育列为所有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从而也就不可能深入、系统、科学地开展环境道德教育。

3.企业的环境责任感不强,参与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意识缺失。企业是环境污染的创造者,也是受害者,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企业责无旁贷。企业本身要树立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协调一致的生产经营理念,进行绿色生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承担起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责任。同时,企业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高校的环境道德教育,对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给予经费和技术上的支持,积极与学校合作,积极建设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基地,为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提供实践体验的场地和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生产的过程,知晓环境污染的危害,真正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增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目标系统

增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要求高校必须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软环境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目标系统,引导学生加强环境道德素养的提升,追求更高的环境道德追求,保证环境道德教育的结果达到真实有效的程度。

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目标系统,是根据时代发展和国家现实的要求,依据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建立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目标层次系统,主要有基本目标和最高目标构成。前者主要是面向高校全体学生,后者主要是针对大学生中先进群体。

(一)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增强的基本目标

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增强的基本目标是针对高校全体学生开展环境道德的通识教育,按照大多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接受能力、心理需求,进行环境道德基本知识教育,培养基本的环境道德素养。通过基本目标的培养,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不会破坏自然、损害自然,有一定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达到环境道德的大众化层次。

(二)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增强的最高目标

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增强的最高目标是把大学生中的学生党员、环保志愿者等先进群体培养成为“理性生态人”,具有良好环境道德意识和高尚的环境道德情操,能够主动地参与环境保护行动,自觉地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理性生态人”,他们良好的环境道德素养和行为,有着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会影响周边同学自觉投入到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行动中来,促进周边同学环境道德的内化,提升他们的环境道德水平,实现大学生群体环境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

五、增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基本方法

(一)全员参与方法

高校要发挥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作用,全员参与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广大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楷模,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学校管理人员要科学管理,服务到位,自觉维护好良好的环境道德教育的氛围;学校要争取并赢得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成立社会教育委员会,充分利用社会和社区的各种设施、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

(二)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环境道德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衔接,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用实验、调查、统计、辩论、多媒体等途径,采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电化教育等方式进行形象直观或学生直接参与的知识教育和案例教育,提高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多让学生接触自然环境,更好地感受自然,亲身参与环境问题的调查,观察身边的环境变化,收集相关的环境问题资料,从而探究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

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满足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加强课堂的互动交流,开展课外实践、野外调查,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等体验式教学,提高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环境道德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研究环境道德问题的热情,促进学生环境道德情感的内化,激发学生良好环境道德行为的形成。

(四)榜样教育方法

加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要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注重发现和培育环境保护的先进典型,发挥他们的示范表率作用。弘扬高尚的环境道德品质,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养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自觉行为。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时代特点强烈,树立的先进典型要具有时代多元化的特点,符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同时也要灵活多样地进行榜样教育,实施正确的榜样教育方法,使榜样教育真正有效果。

六、增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主要路径

(一)倡导“绿色大学”建设

通过贯彻绿色教育的理念,制定系统的绿色行动计划,实施“绿色教育”计划,开展以“绿色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节约能源、低碳环保行动,倡导绿色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接受环境道德教育,增强环境道德意识。

(二)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高校在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互动式”教学,增加环境道德教育实践环节的体验和感悟,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性,突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通过微信、微博等工具进行师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教学的效果,更好地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三)注重环境道德实践

高校环境道德教育要加强环境道德实践的探索,通过环保类社团活动、开设绿色网站、组织环保调查、绿色营、野外生存体验、公益活动、志愿者宣传等活动。引导大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丰富环境问题的感性认识,逐渐形成环境道德的理性认识,增强自己保护环境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整合环境道德教育的支持力量

高校的环境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师生以及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各个方面。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必须整合这些方面的力量,营造良好的环境道德教育的外部环境。国家要把环境道德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相关的环境道德教育的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开展公民的环境道德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支持高校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和政策服务;高校要高度重视环境道德教育,把其纳入到学校德育的工作格局中,开展环境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高校的环境道德教育,对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给予经费和技术上的支持,提供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基地,为环境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提供实践体验的场地和机会;非政府组织从事的是社会公益事业,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成员既是各行各业各种服务的消费者,又是社会道德的践行者。加强与非政府组织联系和合作,有利于通过这些环境道德的模范典型,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正在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高校应该肩负起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努力增强环境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环境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发展观、环境道德观,为建设“美丽中国”输送合格的保护环境,爱护人类共同家园的绿色人才。

[1]马桂新.环境道德教育[M].科学出版社,2006.

[2]李晓菊.环境道德建设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正平.环境伦理的跨学科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余谋昌,王耀先.环境论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曾建平.寻归绿色—环境道德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4.

[7]邝福光.环境论理学教程(修订版)[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实效性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