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指瑕

2014-08-15 00:47杨德春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经籍隋书总集

杨德春

(邯郸学院中文系,河北邯郸 056005)

一、别集与总集均兼收文学与非文学作品

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编纂的回顾与展望》:“将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文学全集的纂辑,肇始于明末,至清代因《全唐诗》、《全唐文》等书的问世,引起学界广泛重视。”[1]17陈尚君以总集为仅收文学作品之论大可商榷。

其一,既然言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则《全唐诗》可与之相适应,以诗确属文学作品。《全唐文》所收既有文学作品,也有非文学作品,若以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为条件或标准,《全唐文》是否可与《全唐诗》同归于一类?

其二,所言断代文学全集,《全唐文》所收既有文学作品,也有非文学作品,是否可归入此类?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的学术评价——<全宋诗>成就得失之我见》也存在同样问题,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的学术评价——<全宋诗>成就得失之我见》云:“不加选择地将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肇始于明中期,……至清代因《全唐诗》、《全唐文》等书的问世,引起学界广泛重视。”[1]101《全唐文》所收既有文学作品,也有非文学作品,是否可归入此类?此点关系到总集是否仅收文学作品?

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云:“《后魏诏集》十六卷”[2]1088。《后魏诏集》十六卷截取后魏一代而收录后魏所有皇帝之诏书,此书为断代全本式总集,或曰断代全录式总集。诏书为非文学作品,总集也收非文学作品。

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云:“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2]1056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二十九·经籍三》云:“《孙卿子》十二卷楚兰陵令荀况撰。梁有王孙子一卷,亡。”[2]997《孙卿子》十二卷三十二篇,再加上刘向叙录,平均一卷三篇。荀子之文学作品只有《成相》、《赋》两篇,编为一卷而成《荀况集》明显单薄,而梁二卷,则可证楚兰陵令《荀况集》所收荀子作品必多于《成相》、《赋》两篇之数,楚兰陵令《荀况集》必为荀子作品之选集,另外,楚兰陵令《荀况集》所收荀子作品必不仅包括荀子全部之文学作品《成相》、《赋》两篇,而且选录了部分荀子之非文学作品。总而言之,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所载之楚兰陵令《荀况集》之集含有选集之意,且楚兰陵令《荀况集》所集之作品有文学作品也有非文学作品。

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云:“汉胶西相《董仲舒集》一卷梁二卷。”[2]1056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二十七·经籍一》云:“《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胶西相董仲舒撰。”[2]930董仲舒之文学作品只有《士不遇赋》一篇,不能形成一卷或二卷之规模。另外,既然题名为《董仲舒集》,一篇《士不遇赋》不可能曰集,一篇以上方可曰集。由此可见,首先,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所载之《董仲舒集》一卷梁二卷所收之董仲舒作品必不止《士不遇赋》一篇文学作品,必还收有董仲舒之部分非文学作品。其次,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所载之《董仲舒集》一卷梁二卷绝不能收录董仲舒之全部作品,由此可见,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所载之《董仲舒集》必为选集,而绝非全集。总而言之,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所载之《董仲舒集》之集含有选集之意,且《董仲舒集》所集之作品有文学作品也有非文学作品。

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云:“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今次其前后,并解释评论,总于此篇。”[2]1089——1090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明确记载继《文章流别集》之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所谓文集总钞,即是既不采摘精华,也不芟剪繁芜,而是将各种文集钞录汇总在一起,显然,此种总集是全本式总集,或曰全录式总集。若将集有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之《荀况集》和《董仲舒集》收入文集总钞,即收入总集,则总集之所收入必兼有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

根据上文对长孙无忌等《隋书·经籍志》集部之解读,总集并非仅收文学作品。以总集为仅收文学作品是对《隋书·经籍志》集部之典型误读,以总集为仅收文学作品之说也自然不能成立。

二、全集与总集无关

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编纂的回顾与展望》:“将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文学全集的纂辑,肇始于明末,至清代因《全唐诗》、《全唐文》等书的问世,引起学界广泛重视。”[1]17陈尚君以全集为总集之论大可商榷。

陈尚君认为将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是断代文学全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全集”之解释为:“一个作者(有时是两个或几个关系密切的作者)的全部著作编在一起的书(多用于书名):《列宁全集》、《鲁迅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1131《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全集”之解释与此全同[4]1076。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其作者何其多也,关系不密切或绝不相关者居绝大多数,既然如此,则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是否是全集?

鲁迅《集外集·选本》云:“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5]138鲁迅认为选本选各家之作,自然是属于总集。鲁迅认为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细按鲁迅此言,既然言所选各家的全集,则全集属于别集,即全集是收录一人全部作品的集子,亦即全集属于别集而全集与总集无关。与全集相对的是选集,亦即全集和选集同属于别集,亦即别集包括全集和选集两大类,全集和选集与总集无关。

从上面所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和第6版对“全集”的解释中,我们可知,全集就是指收录一人全部作品的集子。全集有时是两个或几个关系密切的作者的全部著作编在一起的书,实际上是全集是收录一人全部作品的集子,在现代汉语实际使用中之变种,即由一人适当宽松至两个或几个关系密切的人,但究其本质,全集仍然是收录一人或个别人全部作品的集子,属于别集范畴,与收录多人或所有作者作品之总集有本质之区别。即全集是收录一人全部作品的集子,亦即全集属于别集而全集与总集无关。与全集相对的是选集,亦即全集和选集同属于别集,亦即别集包括全集和选集两大类,全集和选集与总集无关。

现代汉语却有将选本式总集与别集中之选集混淆之趋势。《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选集”之解释为:“选录一个人或若干人的著作而成的集子(多用于书名):《老舍选集》。”[3]1544《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选集”之解释与此全同[4]1476。《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选本”之解释为:“从一个人或若干人的著作中选出部分篇章编辑成的书。”[3]1544《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选本”之解释与此全同[4]1476。这实际上混淆了选本式总集与选集之区别,选集与选本完全等同了。《现代汉语词典》过分强调和关注汉语在现代的使用情况,而忽略了汉语的历史发展,《现代汉语词典》混淆选本和选集的本质区别,这是错误的。另外,与选集相对的是全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全集”之解释为:“一个作者(有时是两个或几个关系密切的作者)的全部著作编在一起的书(多用于书名):《列宁全集》、《鲁迅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1131《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全集”之解释与此全同[4]1076。如此则《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全集”和“选集”之解释体例不一致,而且存在内在矛盾。既然全集是一个作者(有时是两个或几个关系密切的作者的)全部著作编在一起的书,那么选集也应与之相对应而解释为选集是一个作者(有时是两个或几个关系密切的作者)的部分著作编在一起的书。否则体例不一致,而且存在内在矛盾。

三、关于总集肇始年代问题

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编纂的回顾与展望》:“将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文学全集的纂辑,肇始于明末,至清代因《全唐诗》、《全唐文》等书的问世,引起学界广泛重视。”[1]17陈尚君关于总集肇始于明末之论大可商榷。

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编纂的回顾与展望》:“将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文学全集的纂辑,肇始于明末,至清代因《全唐诗》、《全唐文》等书的问世,引起学界广泛重视。”[1]17此言其肇始于明末。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的学术评价——<全宋诗>成就得失之我见》云:“不加选择地将一代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肇始于明中期,……至清代因《全唐诗》、《全唐文》等书的问世,引起学界广泛重视。”[1]101此言其肇始于明中期。明朝自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共二百七十六年,分初、中、末三期,每期九十多年,中、末一字之变,时间跨越近百年,陈尚君一书之中前后如此矛盾,其余可想而知矣!

将一代之某种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文学总集是否肇始于明末?将一代之某种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总集又肇始于何时?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云:“《晋歌章》八卷梁十卷。”[2]1085《晋歌章》八卷梁十卷截取晋一代而收录晋所有之歌辞,此书为断代全本式总集,或曰断代全录式总集。歌辞与音乐有密切之关系,属于诗歌一类,即歌辞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晋歌章》八卷梁十卷是将一代歌辞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文学总集。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云:“《陈郊庙歌辞》三卷并录。徐陵撰。”[2]1085《陈郊庙歌辞》三卷截取陈一代而收录陈所有之郊庙歌辞,此书为断代全本式总集,或曰断代全录式总集。歌辞与音乐有密切之关系,属于诗歌一类,即歌辞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陈郊庙歌辞》三卷并录是将一代歌辞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文学总集。由此可见,将一代之某种文学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文学总集肇始于南北朝时期。

长孙无忌等《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云:“《后魏诏集》十六卷。”[2]1088。《后魏诏集》十六卷截取后魏一代而收录后魏所有皇帝之诏书,此书为断代全本式总集,或曰断代全录式总集。诏书基本上是非文学性作品,《后魏诏集》十六卷是将一代之某种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总集。由此可见,将一代之某种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总集亦肇始于南北朝时期。从理论上分析,将一代之某种作品总汇于一书的断代总集应与总集之出现密切相关,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随着选本式总集之出现,全本式总集或曰全录式总集不可能迟至一千多年之后始才出现。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六总集小序云:“文籍日兴,散无统纪,於是总集作焉。一则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一则删汰繁芜,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是固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矣。”[6]1685永瑢等四库馆臣认为文籍日兴而散无统纪,於是总集作焉。所出现之总集就是两种,其一为网罗放佚而使零章残什皆有所归之全本式总集或曰全录式总集,其二为删汰繁芜而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之选本式总集或曰选录式总集。永瑢等四库馆臣之说是对长孙无忌等《隋书·经籍志》集部之正确解读,从而避免了由于对长孙无忌等《隋书·经籍志》集部之典型误读而造成之混乱。

四、全书不是总集

陈尚君《断代文学全集编纂的回顾与展望》:“以上简略回顾了断代文学全集编纂的历史进程,和至今为止各历史时期各体作品全书的编修出版情况。这些断代全书为学者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基本文献,省却了众多学者广检古籍的劳顿,确实是功德无量的传世之著,有关学者为此而付出的辛劳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这些全书的问世将带动相关研究的展开和深入,也是可以预期的。这几年宋代文学研究的活跃,很大程度上即得益于《全宋诗》、《全宋文》的问世。与这些全书配套的作者、篇名乃至于诗句逐句索引,也已陆续编成,《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唐诗》的逐字索引早已制成光盘,广为流布,且已上网,为学者利用各书提供了莫大便捷。”[1]24陈尚君此论将《全宋诗》、《全宋文》等总集称之为全书,此论也大可商榷。

全书之第一种用法是全书指丛书,最著名者自然当首推《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无疑是丛书,可见,全书指丛书。清同治五年福州正谊书院刊刻之《正谊堂全书》也是丛书,可作为全书指丛书之又一明证。

全书之第二种用法是全书指全集,如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刊本《王文成公全书》,包括《传习录》三卷附《朱子晚年定论》、《文录》五卷、《别录》十卷、《外集》七卷、《文录续编》六卷、钱德洪撰《王阳明年谱》三卷及《世德纪》一卷。其中均为可独立成书之著作,或曰可单行之著作,犹可注意者为其中还收有集主之年谱,此不可作系其收录多人作品观,而应作与集主有密切关系之附录观,今人编辑古人文集,亦多以年谱附之,如李嘉言《长江集新校》即以李嘉言之《贾岛年谱》、《关于贾岛年谱的讨论》、《贾岛交友考》、《贾岛诗之渊源及其影响》、《贾岛诗评辑》入于附录[7]137——219。

清光绪七年读书山房刊本《元遗山先生全集》,包括《元遗山先生集》四十卷附录一卷补载一卷、《元遗山先生新乐府》四卷、《续夷坚志》四卷、凌廷堪撰《元遗山先生年谱》二卷、翁方纲撰《元遗山先生年谱》一卷、施国祁撰《元遗山先生年谱》一卷、佚名撰《元遗山先生集考证》三卷、元好问辑《中州集》十卷、元好问辑《中州乐府》一卷。可见,《元遗山先生全集》与《王文成公全书》性质完全相同,可证全书指全集。

高攀龙《高子全书》、冯从吾《冯恭定公全书》、陈龙正《几亭全书》、周拱辰《周孟侯先生全书》、钱澄之《桐城钱饮光先生全书》、谢文洊《谢程山全书》、陆陇其《陆子全书》、李光地《榕村全书》、杨名时《杨氏全书》等等均以全书命名,其性质与《元遗山先生全集》完全相同,此种全书是一人作品之汇集,全书中之各可单行之书,合而观之,可为单行之书,分而观之,即为单篇之文。此种全书实际上就是与《元遗山先生全集》性质完全相同之全集,即此种全书属于别集,此种全书与总集无关。此为全书之第二种用法,即全书指全集。

全书一词在其使用过程中从未用以指代总集,即全书非为总集,或曰全书不是总集,全书与总集无关。《全唐诗》绝不可称为《唐诗全书》,《全唐文》也绝不可称为《唐文全书》,此点至为显豁,此点也至为重要,若以全书指代总集,即误以为全书是总集,则必然造成古典文献学理论之混乱,也必然引起古典文献学上称呼之混乱,形成名实不符之混乱局面,最后出现全书等于别集等于总集等于丛书等于一切的荒唐结论,此种混乱局面之出现,其主要原因自然是当代之所谓学者基础差、底子薄,对于古人已经熟用之术语,缺乏尊重,缺乏继承,不求甚解,随意滥用,这一切又与对长孙无忌等《隋书·经籍志》集部之典型误读有或明或暗之联系,只有正本清源,方可从根本上消除上述混乱。

[1]陈尚君.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魏徵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6]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7]李嘉言.长江集新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经籍隋书总集
彝文经籍《祭龙经·祭彩虹经》中的敬畏自然观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对《国史经籍志》的利用与考订
一部清诗研究的力作*——评夏勇《清诗总集通论》
目录学视域下的地域总集范畴辨析
中国瑶族文化经籍的海外传播及其意义
裴矩《西域图记》研究拾零
彝族传统经籍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以《献酒经》为例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与文体生成*——关于叙事诸文体录入总集的讨论
杨坚的儒学阅读及其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唐宋元人总集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