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漫画 亦庄亦谐——《南方周末》“漫画一针”专栏舆论引导探析

2014-08-15 00:54:04何国利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一针南方周末舆论

何国利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 400012)

一、研究缘起与样本选取

(一)研究缘起

1903年《俄事警闻》发表《时局图》,这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漫画,也标志着我国近代新闻漫画的兴起,直到今天,新闻漫画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新闻传播作用。新闻性与评论性集于一身的新闻漫画所具有的讽刺幽默、监督批评和现实针对性日益得到普遍的认可。

资料显示,新闻漫画自出现始便依附于报刊,因此也可以说正是由于报纸的不断发展,才孕育出了新闻漫画这种独特的新闻报道形式。19世纪末我国的报纸不断发展,加上当时新闻画报的出现为新闻漫画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因此,20世纪初我国的近代新闻漫画正是在报刊发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基于新闻漫画与报刊发展的历史渊源关系,本文着重对报纸上的新闻漫画进行研究探析。

随着媒体业的发展,现在很多报刊杂志也越来越重视新闻漫画的运用,开辟了新闻漫画专栏:如《人民日报》的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中国新闻周刊》的“新闻浮世绘”、《南方周末》的“漫画一针”等。有学者指出目前新闻漫画的创作很丰富,但是对新闻漫画的深入研究却不多。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南方周末》新闻漫画专栏“漫画一针”,探究新闻漫画在报刊中所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为媒体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相关概念阐释

本文研究的是新闻漫画的舆论引导,在此对新闻漫画及舆论的相关定义进行说明和阐释。

1.新闻漫画

新闻漫画有别于其他漫画之处在于其具有的新闻性。《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幽默》的创办人英韬曾经就很形象地将新闻漫画与漫画的关系比之为马和动物的关系,马是一种动物,但动物并不都是马。

目前关于新闻漫画的定义很多,这些定义大多是围绕新闻漫画的表现手法和使用范围给以界定的。学者刘一丁对新闻漫画的界定比较清楚,他认为:“新闻漫画是漫画中的一个类别,它是一种在报刊、电视等特定新闻报道载体上,运用夸张和幽默的造型语言,反映国内外新闻时事、社会问题的漫画。”[1]此说恰当。

2.舆论

学者孟小平在《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一书中对舆论的定义比较科学和全面,他认为:“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心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2]

(三)研究样本选取

由于新闻漫画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报纸也开始重视新闻漫画的编辑和运用。如《羊城晚报》时评版漫画专栏“漫话漫画”,就是采用“漫画+漫话”的创新形式围绕近期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进行。内容以社会生活问题的漫画和幽默漫画居多,鲜有针对时政的评论性新闻漫画。而《南方周末》于2007年在其报纸的评论版设置了固定的新闻漫画专栏“漫画一针”,则重视对国内外时政新闻的评论。至此,新闻漫画不再只是作为用以活跃版面的新闻辅助手段,而是与文字紧密结合,报道新闻,它开始具备了“观点新闻”基本元素。

虽然此前《南方周末》也出现过不少新闻漫画,但并没有独立的新闻漫画专栏。笔者搜集了从2007年6月7日到2012年3月29日的208期的新闻漫画,经过对这208期新闻漫画进行归纳、分类,为了更准确地对常态时期新闻漫画的舆论引导进行研究,最后选定了其中60期作为研究样本。

二、“漫画一针”的舆论引导的形成

(一)“漫画一针”具有形成舆论的先决条件

1.传播信息的大众媒介是否具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直接影响着舆论引导和监督的效果。《南方周末》于1984年创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传阅率高、影响广泛、公信力强的新闻周报。它从最初内部发行7 000余份到后来的单期发行量突破130万份,其发行地域遍布全国各地,所以它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这对它形成广泛的舆论场提供了基础。

一直以来,《南方周末》都将目标受众定位为知识型读者。知识分子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坚力量,他们受教育程度高,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也较高。《南方周末》以这一群体作为读者群,其传播更有助于舆论的产生和引导。因此《南方周末》作为一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周报,为“漫画一针”舆论的产生和舆论引导提供了土壤。

2.公众舆论的产生,除了受到人际传播的影响外,主要还是得益于大众传媒的影响。然而,只有当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时,才能引起普遍的关注,即媒介传播的信息与公众的利益相契合,才能使受众获得满足感。这也是形成舆论的先决条件。

《南方周末》始终围绕报纸“在这里,读懂中国”的办报理念,下大力挖掘国内新闻资源,而“漫画一针”则着重对国内的政治、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思考,这与其设定的具有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的目标受众群体息息相关,并与他们的利益相符,也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这些有助于激发舆论的形成。

(二)“漫画一针”的有效传播保证舆论引导产生效果

李良荣在《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提到:“对于任何性质的新闻媒介,受众的接触和选择,都是其一切功能目标实现的首要前提。”[3]所以,只有当媒介的信息得以有效传播,才能保证舆论引导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信息的有效传播是决定舆论引导是否产生效果的重要前提。

作为知识型受众,他们更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信息与时事新闻,《南方周末》在这方面满足了目标受众的阅读需求。而“漫画一针”更是深入到事件的背后进行挖掘,拷问道德伦理,引发深度思考。“漫画一针”专栏对新闻的选择和编排合理,传播精准到位,其报道风格和特色与目标受众的需求相契合。再者,知识型读者的受教育程度高,他们对于信息的理解能力强,能更准确地对传媒信息进行“解码”,从而可以正确解读出媒体所要传递的思想和观点。一般来说,知识型受众更能接受新闻漫画这种传播形式,也更能准确地解读出“漫画一针”所传递的信息。《南方周末》基于正确的受众定位,加上“漫画一针”围绕受众需求的传播策略,使其信息得以最有效传播。

(三)《南方周末》重视运用新闻漫画

虽然现在报刊以及其他大众媒介对新闻漫画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但是在发挥舆论引导功能方面新闻漫画还是落后于其他的报道形式。《南方周末》在评论版除了“漫画一针”以外还设立了“点画魁”新闻漫画专栏,在其他版面也刊登了许多新闻漫画。在新闻漫画的全方位运用和不断追求创新上,《南方周末》可谓独树一帜,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三、《南方周末》“漫画一针”舆论引导的特点

(一)漫画立足于对国内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

分析数据显示:在对“漫画一针”报道所涉及的区域分类中,国内占74.9%,而国外的仅占25.0%。通过对比发现,新闻漫画对国内新闻的舆论引导占主导。而且经过对它涉及国外的新闻漫画进行分析发现,有些新闻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国内密切关联。如2009年7月16日“漫画一针”刊登的“中国商品的俄罗斯陷阱”,报道了“俄罗斯宣布将关闭莫斯科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这就直接影响了在俄华商的利益。这与《南方周末》的口号“在这里,读懂中国”相契合。体现出《南方周末》报刊总体的舆论引导方向。

其次,对其国内的报道进一步分析发现:“漫画一针”大量报道中针对广东省内的报道十分罕见,而这报道内容也非揭露批评性的,比如曾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任仲夷的相关报道就在这版块出现过,那是为了纪念他为广东改革开放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跨境的批评性监督报道则占据了“漫画一针”大量版面,这凸显出《南方周末》异地监督的报道特点。由于《南方周末》是一份面向全国的周报,所以虽然它致力于异地舆论监督,并不因此削弱其在中国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新闻漫画报道范围广泛,侧重对经济政治领域的舆论引导

经过对60期研究样本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漫画一针”的漫画内容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法治、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其中在经济政治领域的报道占到了总样本的66.6%,从这种明显的报道倾向可以解读其舆论引导的倾向性。广东省是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一直以来都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因此“漫画一针”格外重视经济政治领域的报道,紧扣时代主题,向读者展现了宏观的大环境。学者陈力丹认为,只有做好了关于大环境(政治经济)方面正确的舆论引导,才能正确地把握和巩固好其他方面的舆论引导[4]。“漫画一针”的新闻漫画十分重视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结合,二者本就是相辅相成的,舆论引导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舆论监督。

(三)“漫画一针”发挥显著的情绪型舆论,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陈力丹认为,“文艺作品(包括影视作品)由于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情感力量,对现有舆论的影响力大于直接要素的信息传播和劝服性传播”,“大众媒介通常不是最初的信息源,但作为重要的信息渠道,它们可以放大正面的情绪也可以强化某些负面的情绪”[4]。因此,文艺形态的舆论善于在情绪型舆论的引导中发挥作用,而新闻漫画是作者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解码”后,再次创造出来的,具典型文艺形态的舆论特征。由于受众在接触新闻漫画的同时也接受了漫画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态度,他们在进行判断时就可能会以新闻漫画所传递的情绪态度作为参照,从而建立自己对新闻事件的态度、观点和看法。可以说新闻漫画是通过态度情绪来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

对“漫画一针”的研究结果显示:新闻漫画的态度倾向以“讽刺揶揄”居多,占总样本的41.6%;“反对批评”的为总样本的10.0%,《南方周末》一向以揭露和批判社会阴暗面为己任,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激浊扬清”为宗旨。同时,它是受众表达观点吐露心声的平台,它始终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思考。因此,《南方周末》的这一报刊性质决定了“漫画一针”的新闻漫画在宣泄情绪的过程中的态度倾向。

另一方面,由于目标受众特点,他们并不需要说教式的思想灌输,所以“漫画一针”不直接对事件做出判断,而是注重在呈现事件的同时将作者的态度情绪寓于其中。“漫画一针”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揭露和批判,让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等等丑恶现象暴露无遗。这无疑强化了舆论,对舆论的引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将“漫画一针”与《人民日报》“风凉画”的态度倾向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在“风凉画”中“反对批评”这一态度倾向的比率高达76.7%,可见其对于新闻事件具有明确的态度评价,这与“漫画一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差异,显出各自的特色。

(四)“漫画一针”注重时效性,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数据分析表明:研究的60期样本中,有35期的漫画其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与漫画发表的时间之时差在一周以内,占总样本的58.3%。作为周报,《南方周末》能表现出如此时效实属罕见。

(五)配发文字报道,弥补漫画报道的抽象性

新闻漫画作为一种以图画来表现新闻的报道形式,与文字报道相比有时显得促狭,甚至可能使传播偏离了初衷,让读者无法正确“解码”。而“漫画一针”基本上每期都是以新闻漫画配发文字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弥补了内容抽象的新闻漫画无法与具体的新闻报道“对号入座”的缺陷,也保证了信息在传播中不偏离事件的指向和作者的初衷。同时新闻漫画是属于一种文艺形态的作品,它通常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可以使得报道更加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也增强了舆论引导的效果。

总之,《南方周末》成就了“漫画一针”,而“漫画一针”反过来又成为了《南方周末》的一大特色品牌,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共同发挥着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由于新闻报道必须具备真实性,必须围绕5个“W”进行,不能过多地加入情感倾向和主观意志,而新闻漫画则不必有这个限制,它重在体现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具有表达功能,因此评论版配发的文字报道与“漫画一针”的新闻漫画报道方能取长补短,互相契合,以此加强舆论引导的效果。

《南方周末》的“漫画一针”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1] 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究竟始于何时[J].新闻实践,2002(3):54-56.

[2] 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4.

[3]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17.

[4]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48.

(责任编辑 张佑法)

猜你喜欢
一针南方周末舆论
Crocheting for a cause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 一针奇效,治疗儿童早期麦粒肿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30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南方周末(2021-04-22)2021-04-22 13:09:20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南方周末(2020-04-30)2020-04-30 11:20:06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南方周末(2020-04-23)2020-04-23 11:19:45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南方周末(2020-04-16)2020-04-16 11:19:28
吴一针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官仓老鼠大如斗
南方周末(2015-04-23)2015-04-23 0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