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红 曹 露 邹冬梅 孙志瑛 郭庆章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院集团龙南医院神经外科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肺部感染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有16例并发肺部感染,针对这些患者我们实施了全程护理,总结如下:
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2-72岁,平均(34.8+3.2)岁,患者不同原因致颅脑损伤后入院,入院时GLS评分3-5分10例,6-8分6例。病人入院时无肺部感染症状及体征,在住院一段时间后,病人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痰液粘稠,量较多呼吸急促等呼吸系统症状;肺部拍片可见片状阴影,提示肺部感染;肺部听诊可闻干湿性啰音;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患者痰中培养出致病菌。以上几项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1999年发布的《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所确定的并发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
2.1 环境因素: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复杂,住院时间长,容易发生交叉感染,首先应专人予以全面日常护理,将患者置于隔离病房,病房安静整洁,每天进行空气、物品、地面消毒2次,适宜的温度20-24度,湿度50-60%,减少探视和陪护人员。
2.2 积极治疗原发病:颅脑损伤病人入院后,首先要对症治疗,及时清除颅内血肿,脱水降低颅内压力,有效控制颅内压,24小时监测血压、心电。颅压增高患者会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或颅底骨折出血以及深处的脑脊液很容易被误吸,引起肺部感染或导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另外,由于患者脑缺氧,可导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从而导致肺部淤血、感染。
2.3 加强基础护理: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患者因病情严重不能进食,根据病情给予患者鼻饲饮食,加强营养,增强患者抵抗力,尽早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必要时给予胃肠道营养,静脉营养;同时应给与患者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每日2次,这样可以减少口腔细菌繁殖,进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常规翻身、扣背,每2小时1次,有效吸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之一,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因为吸痰本身对呼吸道是一种损伤,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时机、次数、方法以及技巧),由浅入深,旋转式彻底吸出痰液,并观察痰液的量、颜色、味、粘稠度,必要时气管内适量滴入生理盐水进行有效排痰。同时每8小时超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30 ml+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u,配成雾化液,从气管套管口给予超声雾化,螺纹管距气到6-10c m,避免距离过近引起窒息。
2.4 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合理应用抗生素:对痰液较多昏迷患者,特别是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应急早行气管切开,有利于彻底吸痰。同时加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每8小时更换气管套管,系带,更换下的套管彻底清洗,高压灭菌。同时观察气管套管是否通畅,辅料是否清洁干燥,如有潮湿,污染应立即更换。对发热确诊肺炎患者应及早采取综合措施慎重选择药物,根据痰细菌培养后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素,同时注意真菌感染,监测心功、肝功、肾功。
2.5 加强病人早期功能训练,针灸、按摩、早期进行肢体按摩等康复训练,降低致残率。对意识恢复的患者,应给与耐心解释相关问题,关心体贴病人减少病人紧张恐惧心理,气管拔管后,鼓励病人多说话,促进声音恢复,练习深呼吸,戒烟,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实施全程护理后16例患者治愈13例(81.25%),好转2例(12.5%),死亡1例(6.25%)。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常见原因很多,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肺挫伤,肺水肿,肺淤血,患者长期昏迷,卧床,极易发生肺部感染,一旦发生肺部感染,病人病情就会急剧恶化,是重型颅脑损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呼吸衰竭,形成恶性循环;颅内压增高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以及颅底骨折时血性脑脊液很容易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脑受伤后,病人消耗量大,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从而抵抗力减弱,细菌易于侵入而引起肺炎;无菌操作没有严格执行,消毒不严,污染的器械接触呼吸道也容易引起医源性肺感染。所以,当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时,应加强基础护理,早期行全程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99,22:199-201
[2] 邓锦兴.两种方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29
[3] 郑明新,高绪文.医院感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8
[4] 张宗雪,毛秀莲,杨艳群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Jou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06,27(4):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