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2014-08-15 00:55:35袁小亮钟晓方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柯萨奇肠道病毒丙种球蛋白

袁小亮 钟晓方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 226006)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臀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2008年手足口病被纳入法定传染病,按照丙类传染病管理。为今后有效防治手足口病,早期发现重症患者,笔者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临床资料较完善的104例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104例手足口病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卫生部2010年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 104 例病例中1 岁以内12 例(11.54%),1-3岁76 例(73.08%),大于3 岁16 例(15.38%)。其中,最小年龄3.5月,最大年龄7岁。男性67例,女性37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81:1。

2.2 临床表现

2.2.1 皮疹 皮疹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皮疹主要出现在手心、足底、臀部、口腔,一般为斑丘疹、疱疹等,患儿常有有咽痛、流涎。

2.2.2 发热 入院时有 93例(89.42%)发热,高热37例(>39℃);

2.2.3 有明确的接触史24 例(23.08%)。

2.2.4 病程中出现惊跳51 例(49.06%);呕吐5 例(4.81%);睡眠欠佳4例(3.85%);精神欠佳1例(0.96%)

2.2.5 并发症 有并发症者18例,占17.31%,并发症包括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中毒性心肌损害。

2.3 实验室检查

本组104例血常规 WBC>10.0×109/L占55.77%,4-10 ×109/L 占 44.23%,WBC 最高者28×109/L;CRP升高20例(19.23%);ECG窦性心动过速50例(48.08%);柯萨奇病毒IgG(+)41例(39.42%),柯萨奇病毒 IgG(±)25 例(24.04%);乳酸脱氢酶LDH升高82例(78.85%)

2.4 治疗

给予抗炎、对症、丙种球蛋白、维持酸碱平衡、电解质稳定。

3 讨论

据文献报道,手足口病患者多于疾病早期即出现心肌酶谱异常,随着病情好转,于发病10天后患者心肌酶谱逐渐降低至恢复正常。手足口病患者心肌酶谱出现增高,提示手足口病常伴有心肌损害[2]。

本病预后良好,大部分为自限性。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主要是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退热及支持治疗[3]。应重视早期预警指标的研究,特别是高热持续不退、WBC显著增高、心肌酶谱异常以及肢体抖动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早期使用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10.

[2]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敖飞建等.

[3] 董显燕,黄郁波,廖林英.手足口病131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3).

猜你喜欢
柯萨奇肠道病毒丙种球蛋白
基于AMPK/mTOR自噬通路研究甘草酸二铵对柯萨奇病毒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保护作用
中草药(2023年12期)2023-06-19 03:33:16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2019年云南省文山州柯萨奇病毒A16型的基因特征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柯萨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所致全身性疱疹并累及颈髓1例
河南省安阳地区手足口病患儿柯萨奇病毒A16型与EV-71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