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秋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管理局七星泡农场卫生科 161435)
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胃肠疾病的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2%左右,因此,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做好消化系统疾病的合理用药不容忽视。通过对我院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用药的处方分析,给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对做到合理用药,提高疗效,避免不良反应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 急性胃炎急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炎症,临床上急性发病,常表现为上腹多表现为上腹痛,饱胀不适,呕吐,和食欲不振。来社区医院就诊的急性胃炎患都多为饮酒过量引起的胃炎病人,乙醇具有亲脂性和溶脂能力,高浓度乙醇因直接破坏胃粘膜而引起急性胃炎,因酒精易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损伤与破坏,导致胃粘膜水肿,糜烂和出血,引起酸氢离子进入胃粘膜内进一步损害胃粘膜。治疗方案多采用对症治疗:给予H2治受体阻断剂如法莫替丁(po 20mg/次,bid),重者可给予法莫替丁注射液静滴(IV 20mg/次,bid);对症治疗多给予阿托品片(po 0.3g/次,tid)缓解胃肠道痉挛,同时给予甲氧氯普胺(po 5-10mg/次,tid)促进胃排空,减少食物刺激,缓解呕吐症状;多酶片(po 2-3片/次,tid),促进消化。中成药元胡止痛滴丸能迅速缓解痛症,医师也常用。对已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则尽快转上级医院治疗。
1.2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成浅表性与特殊类型。慢性胃炎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伴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一般每日有3-5次腹泻,少数病患有数十次大便,大便不成形,多为稀糊状,或稀水样,多带有粘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粘液量多,但无脓血。其他患者有便秘,大便干结等症。不少病患还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等症状。来我院就诊病人多为上级医院确诊病患,上级医院多嘱病患来社区继续治疗,治疗方案上以根治螺旋杆菌为主:阿莫西林(po,0.5g/次,tid,奥美拉唑(po,0.1g/次,bid).多潘立酮(po,10mg/次,tid).对有精神状态病人,如有失眠,头痛,抑郁等症,多给安定类药物。中成药中的香砂六君子丸(po 10丸/次,tid)能养胃阴,补脾胃,促进食欲,改善症状,元胡止痛滴丸(po,20丸/次,tid)能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藿香正气液来自千年名方藿香正气散,能平胃止呕,除湿和胃,对慢性胃炎能也有一定效果(po,10ml/次,tid)只要患者易接受可长期服用。对慢性胃炎,祖国医学认为是胃部湿热,湿困脾土,多诊为脾胃阴虚,祖国传统草药也有比较好的疗效,如平胃散能除湿和胃,四君子汤能补脾益气,小半夏汤能平胃止呕,吴茱黄连汤能散肝胆郁炎,止腹泻,社区中医师可根据辩证论治综合选方。
急性肠炎是由细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人体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急性肠炎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病人以恶心、呕吐为表现者称急性胃炎;以腹痛、腹泻为表现者常称为急性肠炎;临床上往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并见,故亦称急性胃肠炎。急性肠炎是由于伙食不当,进食发酵分解或腐败污染的食物所致肠道的急性炎症,其致病菌多为沙门氏菌属,由于微生物对肠粘膜的侵袭和刺激使胃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临床上与急性胃炎同时发病者,又称为急性胃肠炎。中医根据病因和体质的差别,将胃肠炎分为湿热、寒湿和积滞等不同类型。来社区医院就诊的病患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引起的腹泻,社区医师大多给予复方黄连素(po.0.4 片/次,tid),止泻,缓解痉挛用阿托品(po,0.1g/次,tid).或 654 -2(po,0.1g/次,tid),病较重者给予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po,0.3 -0.4g/次,tid)或左氧氟沙星注射液(iv,0.2g/次,qd),同时给予补液,补盐,补电解质,纠正体液平衡。
消化系统疾病多见于消化系统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消化道损害,如胃炎,肠炎等。临床指征胃炎表现在上左上腹胀痛,反酸,呕吐;肠炎表现在腹痛,腹泻,大便次多等等,给病员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因由细菌感染引起胃肠炎,对因治疗上多采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甲硝唑,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对症治疗以减轻病痛,促进胃动力为主,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同时配以中成药元胡止痛滴丸,香砂六君子丸,藿香正气口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