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2014-08-15 00:55
当代临床医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药物性胆红素肝细胞

王 楠

(辽宁省鞍山市传染病医院药剂科 114011)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应用治疗剂量的药物时,肝脏受药物毒性损害或发生变态反应所导致的疾病。本文将我院5年来收治药物性肝损害患者80例作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药物性肝损害80例,男52例(65%),女28例(35%);年龄小于17岁1例(1.25%),18-24岁17例(21.25%),41-65 岁 37 例(46.25%),大于66岁25例(31.25%)。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有急性药物型肝病,表现为肝炎型,在黄疸出现前1-2天有乏力、胃纳下降、恶心、呕吐、尿液浓茶样等前驱症状。严重病例呈肝衰竭表现,并发肝昏迷而死亡。生化检查ALT、AST明显增高,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还有表现为脂肪肝型,临床症状为脂肪肝、氮质血症和胰腺炎。

急性药物型肝病还可表现为肝内胆淤型药物型肝炎,包括单纯淤胆型,临床表现为起病隐袭,常无前驱症状,发病时无发热、皮痛或嗜酸粒细胞增多。此外,混合型药物性肝炎既有肝炎型的表现也有胆汁淤积的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初期嗜酸性细胞增多(>0.06),血清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酸转移酶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主要表现,有肝内胆汁淤积病理损害者,也可出现直接胆红素升高,严重病例可出现肝凝血功能指标异常,出血倾向,肝性脑病等。

1.4 临床诊断我国常用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包括(1)用药后1-4周内出现肝损害;(2)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3)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06;(4)有肝细胞损害或肝内胆汁淤积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药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实验均阳性;(5)病毒性肝炎血清标识均为阴性;(6)有药物性肝损害史,再次误用相同药物。具备上述第1条再加上其他条目中任何2条即可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1]。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均停用原用损害肝的药物,并进行护肝治疗;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护并修改肝细胞;硫普罗宁保护肝细胞膜,防止肝细胞凋亡;熊去氧胆酸利胆、保护细胞膜及调节免疫;以及甘草酸制剂,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还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热量、营养的供给。其中77例患者经半月至2个月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3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治愈、好转率达96.25%。

3 讨论

3.1 避免滥用药物或长期大量用药 选择药物时,选用同类药物中肝毒性较小、副反应较小药物,对于有过敏史、肝肾疾病、新生儿或营养障碍患者,慎重选择药物,使用合理剂量,尽量少用或不用可能诱发过敏、损害肝、肾功能药物。

3.2 使用药品力求少而精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非常复杂,联合用药既既可提高疗效,也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因此,除非经过深思熟虑并有科学依据认为有必要联合用药外,原则上应取“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能用一种药品满足治疗就不用两种药品”的态度,争取、恰当精确地使用药物,达到临床治疗预期的目的。

3.3 了解药性 熟悉临床常见药物中,较易产生肝损害药物,以减少肝损害的发病率。较易产生肝毒性的药物有麻醉药、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激素类药、抗生素药、抗痨药、抗肿瘤药等[2]。还要纠正用药误区,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中草药的使用中其诱发肝损害病例增多,其特点是其有毒成分缓慢蓄积,出现肝损害时间相对较长[3]。

3.4 加强监察 建立相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制度,特别是注意投药剂量、疗效、重复用药的合理性;重视高危人群和高危时段的监控。对使用有肝损害或怀疑有肝损害的药物时,注意患者的不良症状,每周一次血常规、尿常规检验,每半月至1个月1次检测肝功能,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或尿黄,立即停用有关药物,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3.5 加强安全、合理用药教育 医院要做好合理用药培训工作,要定期举办合理用药知识讲座,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水平[4]。医院还要定期举办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用药教育,讲解常见病的用药常识、注意事项,教会患者及其家属阅读药品说明书。医院要倡导医患沟通、相互理解,以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临床药师要深入病房面对患者,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加强安全用药教育。

总之,上述建议便于操作,方法可行,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非常重要。上述几项工作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的良性发展。

[1] 杨冰华,张铁停,张春艳,等.药物性肝损害[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3,2(1):622.

[2] 吴晓宁,尤红,贾继东,等,2003-2007年国内药物性肝2损00伤8临特点文献综合分析[J].ChineseHepatology,,13(6):463-466.

[3] 陈伟成.药物与中毒性肝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8.

[4] 张颖.临床合理用药探讨[J].医药世界,2009,11(8):424-425.

猜你喜欢
药物性胆红素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肝细胞程序性坏死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