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源(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191)
虽然从1990年藤球就已经被北京亚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藤球在我国的开展并不是很普遍,本文旨在以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为例对我国藤球运动开展的现状予以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给出建议。
笔者从2009年起开始从事藤球裁判工作。在执裁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期间,笔者认真工作,并同时通过比赛及各种事件、环境进而跟深入的了解了我国藤球发展的现状。
本文围绕研究内容,搜集整理有关我国藤球发展方面的文献资料。对我国藤球发展现状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笔者通过多年来亲身参与藤球运动,就我国藤球发展现状对诸多藤球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正式和非正式的访谈。尤其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期间,笔者就我国藤球发展现状等相关问题对参与其中的专家进行了访谈。
我国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中共获得了4枚奖牌,其中两枚银牌分别来自女子双人和女子团体的比赛,两枚铜牌分别来自男子单组和女子单组的比赛。由此可见,我国藤球水平还处在中等水平。我国因为藤球项目开展不是很普遍,所以青少年接触藤球的时间比较晚,而藤球是个对基本功要求很严格的项目,所以想要在短时间内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实属不易。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出现了很多本来是练毽球的运动员,因为藤球的发展需要,转到了藤球项目中来。这种“半路出家”的现象在藤球项目中屡见不鲜。
我国藤球项目开展的比较好的地区有河北省、东北省、广东省等。而其他地区开展的较少或者根本没有开展。很多地方体育局也没有设立藤球项目的主管部门,这让藤球在我国的全面发展遇到了很多阻碍。这在另一个方面也阻碍了藤球项目在我国全国的普及。而国家队的队员也基本全部来自这几个发展的比较好的省份,甚至同一所学校,导致藤球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我国藤球运动员有超过一半都来自东北省,其他来自河北省、广东省等省市自治区。
因为我国藤球项目开展的很不平衡也并不普遍,所以全国性的藤球比赛也比较少,基本常设的比赛只有两个——全国藤球锦标赛和全国大学生青少年藤球锦标赛。其余只有零星的一些邀请赛和友谊赛等。这就形成了越没比赛打,水平就越低,水平越低就更没有比赛打的一个恶性循环。
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的藤球比赛中,我国的队员有一半都没有大赛经验,是初出茅庐的小队员,其他就是稍微有些大赛经验,但因为比赛较少,所以这些经验都是靠年龄累积出来的,所以年龄相对来说都比较大。对于比赛胜利的取得又无疑添加了难度。
因为我国藤球开展并不普及,了解藤球的大众就很少。所以比赛就得不到很多的关注,这样宣传起来就更为困难。
(1)我国藤球管理部门应统筹规划,为我国藤球发展绘制计划和蓝图。
(2)完善我国藤球的管理,定期举办藤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交流经验。
建立藤球运动自身文化推广体系。大力支持地方藤球协会、社团的成立与发展,扶持各种形式的商业化藤球运动专项俱乐部的产生和发展。
(3)多发展年轻运动员和裁判员,并尽量多的安排其临场锻炼的机会。
打破地域限制,培养高水平、紧缺地区的运动员和裁判员骨干力量,为中国藤球及时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才可更有利于中国藤球项目的发展,做到“后继有人”。
(4)由全国推至地方,将藤球运动普及开来,与高校结合,增加更多的场地设备,以更好的培养年轻运动员投身到藤球项目中来。
(5)与媒体联合,提高我国藤球项目的整体水平,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也可与企业联合,举办藤球表演等以吸引媒体,通过媒体得到更大的推广及普及。
[1]徐京生.藤球运动[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2]李海洋,孙浩.藤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新西部,2011,(33).
[3]赵建安.我国藤球运动简介与现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0,(3).
[4]肖劲勇,游海燕.从北京亚运会看中国藤球水平的差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