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珂(咸阳师范学院 陕西 咸阳 712000)
大课间活动作为初中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课间操发展而来的一种体育锻炼方式。大课间活动能够保证每名学生每天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通过大课间活动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以及形成良好品格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立足于初中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并且有针对性的强化大课间活动,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由于大课间活动属于一种新兴体育活动方式,因此相关的理论与实践还不够完善。现阶段,我国初中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现状如下:一是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思想与行为都很活跃,大多数初中学生都渴望进行体育锻炼,其中男同学偏爱对抗型的体育运动,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等,而女同学则更偏爱非力量型的体育运动,比如毽球、跳绳等等。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渴望在技术上能够有所提高,这就为大课间活动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但目前我国的初中校园体育学科的师资力量有限,暂时还无法满足学生对于大课间活动的需求。二是现阶段我国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许多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还停留在做广播体操的层面。对于单调乏味的广播体操,同学们在心理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大多数学生只是应付了事,并且没有认真执行。长此以往,如果不加以纠正,不但会影响到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沾染上马虎、应付的陋习。三是几乎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体育器材室,但受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社会对体育课不够重视,致使学校的体育课开展也不够顺利,大部分体育器材闲置率过高,生锈、破损的情况非常严重。而且许多学校都缺少专职的器材管理员,这也加重了上述情况。
转变思想观念是学校大课间活动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我们首先要对大课间活动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如此才能确保这项活动全面展开。我们知道,初中体育工作的开展是从不角度,采取不同措施来实现的,大课间活动便是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载体。大课间活动具有多种功能,它除了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建设校园文化等等。大课间活动是由传统的课间操发展而来的,全面开展大课间活动,能够体现学校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推广大课间活动必须建立在校领导班子对其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策划,同时还要得到各科老师的积极配合,如此才能保证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
传统课间操的内容单一,形式欠灵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因此,大课间活动开展形式必须要多元化,这样才能够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一是活动项目要多样化。多样化的活动项目能够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毽球、跳绳、太极拳等等。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项目,从而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二是活动的内容要多元化。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既要有传统的体育项目,又要有时尚体育项目。内容上的丰富多彩,能够使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体育项目,从而各种体育项目的内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三是形式要更加灵活多样。这里所说的形式灵活多样是指我们在进行大课间活动时,既可以分班、分项进行,也可以全校共同进行。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场地、体育器材以及师资力量来选择。
大课间活动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学生参加就可以了,相反,大课间活动必须要学校上下全员参加。为了保证大课间活动的全面开展,学校有必要建成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带班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以及其他任课教师都要参与其中。该组织要根据教师的特长进行分工。而且教师要与学生共同练习,分享快乐,这样可以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行为、性格上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大课间活动是基于传统的课间操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形式,它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还显得不够成熟,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最终使大课间活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朱东,杨永立.浅析学校“阳光体育”的开展[J].科技信息,2010,(13).
[2]段有林.浅析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影响因素[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