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德新(吉林警察学院警体部 吉林 长春 130117)
社会发展的变革必然要求各个领域都随之发生变化。中国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也面临着挑战。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体育活动,要进行创意性的设计,使课外活动在学生中的参与性扩大,增强娱乐和趣味性,侧重集体活动。创意体育表演活动正体现了这些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拓展,符合教育改革的方针,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包括以某种形式为单位的运动竞技比赛、班级组织的体育运动、学校的各种早操、间操以及学校内部运动特长队的训练。另外,还包括学生自发组织和参加的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自发性。其成员主要是具有某种共同爱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的团体。以上体育活动的形式依托的是体育手段,通过使身体参与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是一个往复性、经常性和规律性的项目。
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将体育运动的方式、手段和形式融入文艺的灵感、娱乐和幽默的元素,形成一种集体性质的活动,即创意体育表演活动。其主要形式是广场体育表演。创意体育表演活动体现的是体育运动与艺术的结合。
创意体育表演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给学生以自由的发挥空间,同时将很多对课外活动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高的学生吸引进来。整个过程都受到了极高的关注。课外创意体育表演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一些所谓形式的约束,学生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扬团队精神。可以将传统的艺术形式和现代的、时尚表演相结合。例如传统的舞狮和时尚活泼的街舞的结合,体现了创新的意识。
(1)为学生提供了角色扮演的机会。创意体育表演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参与不同角色体验的机会。它突破了传统体育项目对人数的限制。在确定了创意以后,积极寻找实现创意的手段。在整个团体中,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组织者、编排者、创意者等等,而这些不同的角色都是根据各自的特长或者兴趣而定。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一般体育活动难以实现的。
(2)需要具有团队意识,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众多,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这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很社会性的问题。因此,学校等管理机构需要通过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活动来对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并且使学生真切感觉到团体精神的优越性。课外创意体育表演是一种大型的集体活动,突破传统的个人、小团体的局限性,学生们融入这个集体,增强了为集体增光的动机。
(3)具有广泛的参与性。与常规的体育运动相比,课外创意体育表演,大多数参与者的动机不是娱乐性,而是参与本身对他们的吸引。传统的体育运动强调是的项目本身带给参与者的锻炼的快乐,比如说篮球运动,它是以篮球的基本职能为支撑,感受着运动带给他们的开心。而创意体育表演活动没有技术上的门槛,只需要整齐划一地完成既定动作即可。这就会吸引很多人参与进来,体现了广泛的参与性。
(4)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相比体育运动的枯燥乏味,创意体育表演活动具有更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很多创意表演需要变换不同的角色,光鲜的舞台效果、多样的趣味性,而且难度系数小,不需要较多的技术能力,同时也不需要艰苦、反复的训练,进而号召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整个创意体育表演活动是以学生为主力,全程自主设计和组织,没有任何教师或者其他指导。学生们集思广益,发挥奇思妙想。借助网络资源查阅资料,确立方案、组织编排,最终将想法付诸行动。虽然最终呈现出来作品的可能不成熟,但是瑕不掩瑜。这一活动的意义符合高校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符合现代大学教育的观念。
(2)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未来社会更加强调协作能力,注重人际交往。通过组织创意表演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在活动中,学生锻炼了胆量和临场控制能力,使其心理实现满足,促进心理的成熟。为他们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3)调动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是参与的热情不高,处于思想认识的阶段。需要千方百计去引导他们参与进来。课外创意体育表演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文化,在集体活动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1)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外创意体育表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创意体育表演形式有别于传统的体育课程,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也不是打比赛,它只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和内容,只是利用了体育的手段。这就使学生在选择是否参与进来时,不必为自身的专业技能、运动量等因素困惑。同时,为校园内的各种社团、俱乐部注入活力,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锻炼了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对于体育教育者来说,要敢于改革,尝试新的形式,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拓宽发展空间,真正发挥体育本身的价值。
(2)不断完善活动的评判方式。在课外创意体育表演活动的划中,要制定一定的评判标准和方法。参与活动的学生更加关注活动的评判方法、透明度和公平性。这也表明学生对活动的重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都很强;由于不是竞技体育项目,不需要严格规则和限制,因此可以引进观众评审团参与评判,有利于实现互动。
地点:某大学
参与单位:各学院、研究生部、社团、俱乐部
各单位参与人数:20-40人
场地:体育馆
表演形式:不限
主题:反映校园文化、体育文化以及各类学生运动
要求:表演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队形变换,个性化的动作、道具音乐风格:自定
表演时间:3-7分钟
在实际的活动中,共有282人参与。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收回253份。有效问卷250份,其中男181份、女69份,令有50份是发给组织、编创、排练人员,有效率为98.8%。
(1)对活动的支持率:男生86.7% 女生:84%;
(2)学生对创意表演活动的自我评价图;
(3)自我满意度;
组织者、编排者、创意者中:比较满意 33.3%、满意 36.3%、很满意9%;认为自己的组织能力得到提高的编创者有63.6%。
普通表演者:认为各种能力获得提高比例为:表演能力76.4%、团队协作能力67.8%。
(4)调查分析。
综上,课外创意体育表演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外活动的形式,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为了丰富传统的体育项目,需要积极开展系统的、多元化的课外创意体育表演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这是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李敏.体育艺术基本理论与学科建设初探[D].北京体育大学,2007.
[2]林育隆.高等体育院校设置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策划方向的论证[D].集美 大学,2010.
[3]马鸿韬,李敏.体育表演艺术概念及分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