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
“慕课”,勿容置疑是信息时代催生出来的教育教学史上的一个崭新的新生事物,又因其开放的形式、特点,网上感性评价甚高。如形容“慕课”是未来教育的曙光,赞誉“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说是感性评价,是因为在网上搜索时,还未发现有对这一现象从各个方面、大面积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文章出现。但可以肯定地说,“慕课”这一世界课堂现象要作为一种深刻影响传统教育教学,成为教育教学方向并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还为时过早,其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
历史在瞬间,把课堂变得如此之宏大,使学生进出虚拟的课堂变得如此之自由,足令世人侧目、惊叹不已。但就“慕课”本身而言,归根到底也只是伴随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一个互联网产物。随着这个产物的出现,各国传统教育教学生活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但“慕课”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却最多是在深不可测的湖面上投下一粒石子,掀起一片涟漪而已。
“慕课”利用互联网优势,像太平洋上升腾起的龙卷风,以无可比拟的气势拓展了课堂,瞬间把原本几十平方米的小课堂放大到整个地球上空。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也给教育教学优势资源配置提供了新思路。所以说“慕课”是教育教学的一朵奇葩。
我们目前教育教学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是可以得到缓解的。目前的声像教学、远程教学,从课程的设置到考试及考试命题都可以从“慕课”中汲取有用的东西。鲁迅先生以前讲过“拿来主义”,我们是不妨把“慕课”的优秀想法、做法拿来为我所用的。从这意义上来说,“慕课”的试题、课程,在我们眼里都可看作是具有实验性质的案例。但拿来的一定是认真消化后的通过深加工的优质产品,不搞照单全收。
“慕课”最突出特点就是课程的深加工形式及知识传递的无差别教授方法。从传递知识角度看,是对传统教育教学单兵作战方式有深刻启发的。大家知道,基本知识的传递有赖于教授方法。无差别教授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弥补教授者的差异和学生间的差异。
我们同时清楚地看到“慕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人类知识的普遍提升具有无可比拟的推动力。而这个特点,对一个国家的教育教学和人才知识的普遍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来讲,尤其具有实践意义。
“慕课”可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思路,但这种新思路的影响,可能更多局限于方法论,而不应在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上。这一点应有很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对“慕课”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才不至于被“慕课”的所谓全球开放的宏大课堂场景、氛围所迷惑。
“慕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出现并存在,是有理由的,但这种存在最终只能是附丽于传统教育教学形式的一个补充。当然,我们也要深入地研究“慕课”,并组建“慕课”网站,以应对这一崭新教育教学形式在思想上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是不可不做的工作。
“慕课”对传统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影响?我们用立德树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来衡量“慕课”,对“慕课”就会有一个基本判断。德的问题,树人的问题,以学生为本的问题,就都在其中了。“慕课”作为一种教育教学形式出现,固然是信息发展时代的需要,也带有历史的必然,我们同时清醒地认识到,“慕课”的出现也必然是泥沙俱下。因此要学习我们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方法,一方面在江河湖泊取水,一方面努力做去污、去杂质、去有害物质的工作,以让大家饮用起来放心。
从“慕课”现在的课程设计来看还仅限于理工类,但逐渐向文科拓展开后,势必对各国教育教学思想造成影响,甚至形成冲击。这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以潜移默化方式发生。我们研讨“慕课”对教育教学影响同时,对思想的侵入要提前做到防患于未然。就中小学而言,如立德树人的“德”,要不断讲透彻;如树什么样的人要讲透彻,要把这些重要精神重要意义讲透彻,就是防患于未然的最好的措施。“慕课”既给教育带来全新思路和新的生机,但在课程思想内容方面难免泥沙俱下。就这个意义上看,“慕课”这种教育教学形式对教育教学实践产生的影响实在不可小觑。
“慕课”的网络化,既有天然的开放优势,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天然不足。
首先,网络的虚拟化状态无法改变。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接受知识的这一席话是需要人与人之间零距离接触的。有些内容通过电视、电话沟通都有困难,何况是知识的获取。古人早就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古人像早知道今天会发生的事,几百年前就指出了网络的不足。这就雄辩地说明教书育人还是需要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道理。
其次,“慕课”教程系统还不完善。同时还缺乏相应的系统的政策、法律法规支持。就这个意义来说,开放的“慕课”目前所处状态还是像无归宿的风一样,没有根。但“慕课”会长期存在,因为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商机。某种意义而言,这个商机同时是促进“慕课”长期存在并繁荣的原动力。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所以我深信:“慕课”,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无法对各国现有的教育教学形成颠覆性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