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

2014-08-15 00:50徐靖峡
语文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老师

○徐靖峡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青海 西宁810007)

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首先,要注重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其次,要组织好合作学习,老师作为学习中的一员,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最后,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难时,老师不是大包大揽,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起到引领作用。

反思三:合作学习是否流于形式

目前,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时尚。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采用这种形式,一堂课很热闹,很精彩。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成效来看,讨论时间给得不足,学生还没弄懂、解决问题,就被老师止住安排下一个内容,合作学习显得浅显、凌乱。

合作学习固然重要,但老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容易产生争论的、能激发不同思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思想,在碰撞中提升。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流于表面浅层的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不如不要。如有教师在教学《〈名人传〉序》时,学生对课文都没有深读和细读,就让学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为什么需要英雄?(2)什么样的人需要英雄?(3)什么是作者心目中的名人、英雄?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透,认识也不深刻,小组合作学习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说是小组合作,实际是不容分说,最终统一由教师电脑投影显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多大意义。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基础上,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提升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涌现一些好做法,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自己的课堂上的“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貌合神离,徒有形式,没有实效。这不得不令人反思。

反思一:课堂学习中真的关注过学生吗

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尽管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有创新,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依旧是在跟着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老师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那些独到的见解也不予鼓励。原因何在?因为老师在潜意识里仍然关注的是教案,关注的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总希望学生跟着老师设定的模式回答问题,在事先安排好的思维空间开展“自主”活动。殊不知,此教学正好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唯一答案而焦虑。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些看似正确、深刻、全面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遏制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为智慧型的老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空,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力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示独特个性的过程。

反思二:学生是否真的通过努力获取知识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以往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你记”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庄严神圣、至高无上的权威使学生不敢与老师平等对话。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应当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

反思四: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什么角色?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老师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转变为知识建构的参与者、组织者。老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为此,老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论”,创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的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学习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新型的学习模式,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学习状态。老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思考、质疑、交流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酣畅淋漓的表述。老师作为交流者、倾听者、建议者,通过双向沟通和交流,真正扮演合作中“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引进了“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围绕文本来展开的。这种对话交流的结果,一方面是读出并体验作者在文中传达的情感、意志、观念,品味负载这一内容的外在言语形式;另一方面是读出自己,以文本来观照自身,从中受到情操和趣味的熏陶,从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毋庸置疑,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思考,不断反思,积极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找到行之有效的课堂模式,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走进新课程。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老师,节日快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老师的见面礼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六·一放假么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