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情感教学法

2014-08-15 00:50:35朱维芳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32期
关键词:真情听众课题

朱维芳

朱维芳,教师,现居湖北长阳。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课程。课文《唯一的听众》让读者从中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怎样突出一个“情”字呢?

一、激情导语 以情唤情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真诚的笑脸、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真情的流露,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首先播放小提琴曲《梁祝》,让学生静静地欣赏,放松心情享受语文课。然后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开课,“同学们,人间最动听的话语是关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今天,让我们继续沐浴人间真情的暖阳,抚摸一行行温暖人心的语言,继续学习课文《唯一的听众》”。这时学生从听觉上和感觉上受到冲击,达到了音、语、情的交融,唤醒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对“老教授美好心灵”的理解做好铺垫。

二、精读品析 以情激情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语文课堂更是一个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教学中只要创设生动的情感氛围,调动学生感知作品美的欲望,就能以情激情。

在学生研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诗一般的语言”,以及“我”心理变化的两方面的细节描写。在学生重点品读前,我这样问:“老人既没给作者拉琴技巧上的示范,也不曾告诉他窍门,那他从老人那里得到的是什么呢?”“那这些鼓励,关爱,又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呢?”自然而然引导学生进入对老人语言的品读上来了。通过让学生找找、画画、读读、议议等方式,品析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这些话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你是那位作者,你会有什么感觉?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细节:在学习老人说的话“每天早晨?”我让学生思考,老人说这话是要他干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坚持练琴。”我顺势引导:“是呀,老人为了让我能坚持练琴,她也许下了一个沉甸甸的承诺。那就是,即使刮风下雨,她要----来,即使酷暑难耐,她要---来,即使冰天雪地,她依然要----来。”用师生呼应的方法化难为易,把深度的理解化作简单的回应,制造教学高潮。即创设严寒酷暑和恶劣天气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置换,变身作文中的这位老人,用异口同声的果断回应“来”表示老人帮助年轻人成才的巨大决心。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三、读中体验 以情生情

学生的情感在感悟体验中生发,与作者、文本产生了共鸣,从鲜活的语言文字中,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和教育。教学时我们通过朗读、品味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音乐美,领会语言的意蕴美,体验语言的情趣美,使学生的情感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在这节课中抓住“我”的心理、行动变化及老人的语言变化这两条线索,我进行了引读、赛读、想画面模拟仿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我采用三读课题:用你们最清脆的声音读课题,用你们最饱满的情感再读课题,用你们最深刻的思考再读课题,反复呼读课题,为激疑作铺垫,为课堂学习情绪营造气氛。配乐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来体会“我”对那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岂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吗?

四、拓展升华 以情抒情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开启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书写真实情感,并起到升华情感、体悟事理的作用。

在这一节课上,在体会老人平静的眼神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老人平静的眼神背后在想些什么进行想象补白”“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这里用想象说话,给学生一个表达个性理解的发泻口。在这种角色变换的真实情境中,学生会觉得自己仿佛就是文中的人物,不是在用嘴说,而是在用心灵表达。这样的超文本解读,使老人的无私真诚的帮助与年轻人一点点的成长变化在学生的表达中巧妙地交织在一起。这是世界上最令人心动的无言的鼓励,无声的激励,无语的感谢。最后,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这是一位怎样的听众?”伴随优美的小提琴曲一起朗诵:“这是一位善解人意的听众!这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听众!这是一位真诚助人的听众!这是一位关心呵护年轻人成长的听众!这是我一生最感激的唯一的听众!”以此来抒发对老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从而将课堂再一次推向高潮,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猜你喜欢
真情听众课题
我用真情守护你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04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情扶贫见实效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7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