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永
孙永,教师,现居山东枣庄。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新课程的改革也重新界定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和语文课堂的教学特点,逐步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更深入地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使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高效率高回报。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课本就是每节课的主要传授标本,对课本的理解体现了老师的文化素养,这些需要老师和学生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感情去充分地理解文章,老师能精准地讲出课堂的精髓,就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但是很多教师并没能很好地理解文本,只是按照教学大纲全文照搬,不能很好的揣摩读者的内心世界,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形式,不能很精准地理解文章的价值取向。这些也都成了小学语文课堂并不能有效完成的原因。
学生的不同时段,理解能力和自身的特点都会有所不同,小学生是学习生涯开始的初级阶段,也只具有最基本的理解能力。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应该加强他们对基础的学习,而不能让让他们了解冗杂的事物和复杂的人物情感,往往老师急功近利,希望学生可以快速地吸收更多的东西,在课堂上过分累积的内容学生通常只能吸收十之一二,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另外,提高学生素养才是语文课堂的重中之重,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会自觉地将课堂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使教学的效率有所偏差。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文知识和培养基本的文学素养,而老师对新课程不能很好地把握,都会影响这样的教学目的。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的重要要求,教师往往不能好好把握这个想法的精髓,只能片面地单一地寻求一些问题让学生做简单的讨论,讨论下来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思维锻炼。
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中,很多生动的讲解都被很多多媒体器材代替,通过机器的操作少了很多情感的交流,使语文课堂这样最走心的过程变成了走马观花的形式,过场有了,真正的精髓不在了。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忘记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是所有学科中的最基础,语文的基础出现了问题,其他的学科一定会受到牵连。但老师经常把握不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老师一味的灌输,学生一味的接纳,学生真正吸收的少之又少。因此,我们需要打破这种思路,让师生关系重组,教师在课堂只处于一个引导地位,引导学生自觉的按照课堂的脉络进行,形成学生自由成长的模式,让学生走到课堂前来,老师到课堂下,使小学语文课堂不再是问答式,而是自主发挥式。
归根结底,有效的课堂模式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只有有学生充分地参与互动才能是一个有效的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思维考虑怎样的问题和活动形式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度,老师则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掌控好课堂的环节,更好地参与进来。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生活,小学生会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补充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因此,导入式的情景教学对激发学生好奇心有一个引导作用,在老师要提出一个问题时,首先设定一个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想象,身临其境,最后抛出问题,学生就自然受到代入式的影响,更自觉积极地回答问题,展开讨论。
人的智慧来自及群居生活和集体协作,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合作交流对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直接互相交流,在课堂上充分协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喜欢上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尤其是对诗词歌赋的一些欣赏,最大地发挥自我,也许会带来更高效的学习。
有些时候,课堂教学的并不高效,原因在于教师自身能力的缺乏,教师不是不想给学生带来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合作研究,只是出于自身能力和方法的缺乏,这种情况,就要求学校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师定时地进行培训教学,并安排教师去其他学校听课和交流,在学习和探讨中,找到自身不足讲授上方法的不足。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一个关键性的课题,这关系到每一个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文字能力,积极地探寻和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的事情,创新语文课堂的模式,不断改善缺点和不足,共同打造一个新型的有效的小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