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4-08-15 00:51冯仰聪
语文天地 2014年19期
关键词:高中生阅读教学文章

冯仰聪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将字、词、句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格外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巩固。因此,毋庸置疑,阅读能力作为高中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若忽略这个目标,势必会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整性。

一、高中阅读教学的特点

阅读教学需要构建在字、词、句、段落等因素基础之上。这样,学生才能在简短的文字里体验阅读教学的魅力,培养并增强自身的语言功底。否则,高中阅读教学不过是一句口号,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1.明确的目标性

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优良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最终体现为流畅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交流能力等等。当然,这需要借助有限的字、词、句形成整体文字,体现出一定的感情基调,并依托感情基调,去体味文章的内容,从而体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显著的工具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然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只是生命长河里的一小段。因此,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阅读赏析能力的背后,更多的是将这种能力延续到学生迈入社会后的时间段。毕竟,面对各种社会环境,我们必须学会游刃有余地沟通,才能满足社会环境的要求。很多沟通技巧、语言风格等能力都得益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二、高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高中阅读教学,因为阅读教学的魅力并未散发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某些问题,阻碍阅读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1.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现阶段,学生、家长、学校都希望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从能力方面去考虑问题。最终,高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难以体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习惯性地带领学生剖析和总结,学生的积极性未发挥出来。

2.阅读教学方法欠妥

很多教师总是对极少数文章进行阅读方面的训练和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欠缺很多能力,能力素质呈现出单一性。很多时候,学生可以流畅地表达,可以熟练地阅读,却未必拥有过硬的文笔,原因可能在于文章体会能力较差。这样,学生的基本能力与学习方法之间不能有效衔接,无法实现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3.阅读教学课时较少

很多时候,语文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能力状况,对教学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致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上花费的时间甚少,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总是对很多类型的文章采取一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当然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提升高中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生具备较高的阅读鉴赏能力是一件好事,也是阅读教学必须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立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彻底领会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采取可行的手段和方法,提升高中阅读教学的水平。

1.从字词句入手,培养阅读基本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从文章的整体去把握主旨思想,因为那样必然有些困难。因此,要学会从细微之处着手。从细微之处入手,可以通过有限的信息勾勒、联想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比如,在学习现代诗歌《雨巷》时,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巷”是代表江南气息的典型词汇,而江南的雨多是细雨如丝,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因此,有了江南的“巷”,有了江南的雨,那么,江南的细雨下,巷子里发生了什么故事,会不会出现油纸伞,这些问题是自然跳入脑海的问题,这就是开启我们继续阅读的钥匙。同时,正因为江南的细雨给人一种哀怨的氛围,所以有助于于我们去定位全诗的感情基调。可见,我们可以从字词句里去捕捉一些有效的信息,从而从宏观上很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又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最可怕”“居然”“还有”这些词汇就起到了较好的反衬作用,引出了那段黑暗、恐怖的历史。同时,文章中还用“张大了嘴巴”“浑身发抖”“跪了下来”表现参观者内心情绪的波动,从而给人留下非常立体的视觉形象,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2.探究创作背景,实现探究性阅读

语文教师不能认为对整篇文章加以讲解后就算完成任务。因为,一些文章的内容分析需要与作者所处的年代、历史背景、作者本人的性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联系,才能更好地保证阅读教学的水平。因此,我们不仅要完成对文章的学习,还要从文本背后的故事入手,去体会文章的真正内涵。

比如,《归园田居》中写道:“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诗歌描绘出美好的田园风光与安静祥和的村居生活。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陶渊明不满足于田园山水,怀抱着为人民做一些事情的远大抱负。那么,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发问,既然陶渊明喜爱田园风光,喜爱村居生活,为什么还想为人民做一些事情,而不能彻彻底底地去享受田园生活呢?如此提问,学生必然会从更深层次去体会诗歌背后的故事。

这样的处理方式,就使文本与历史知识形成了有效的链接。陶渊明所处的朝代是东晋,政治腐败,权利斗争、社会矛盾成为主要的生活状态。因此,他为人民做事情的抱负无法实现,而他是一个刚正耿直的人,不愿参与到对人们毫无益处的权力之争当中,所以,才想到隐退,融入美好的村居生活,去享受田园风光。

可见,对文章做一些深层的探究,不仅会重温一些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在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属于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

3.采取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意境

文章的意境是作者心绪的直接表现。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角度、多种方法把学生带入那个特定的环境,体会文章的意境,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作者的心绪,感受作者的笔触。

比如,通过多媒体视频来感受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体会乌鸦的啼叫,体会江边的渔火,体会凄然的钟声,从而使高中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确保学生对全诗有一个系统的拿捏,体会诗中的意境。

仍旧拿《枫桥夜泊》为例,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通过表演展现诗歌当中的意境。然后再由另外一个学生进行表演,最后由未进行表演的学生进行评价,继而由参加表演的学生互相评价。这样,学生就会找出不足,从而更加细腻地体会诗歌中的韵味,从而在阅读鉴赏能力培养过程中找到突破口。

总之,高中阅读教学有其深厚的文化根基,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手段来切实提升高中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并且要常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

猜你喜欢
高中生阅读教学文章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