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佳
艾青曾经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想象是使文学作品充满神奇魅力的源泉。没有想象力的作品,就像万里无云的蓝天,干涸溪水的高山,不是内容枯燥乏味、文辞粗糙,就是手法单调呆板,缺少感染力。因此,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做基础,文章才能体现出浓厚的生活底蕴。但在校高中生由于环境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生活阅历简单,思想肤浅,这些都不利于他们展开想象。大千世界如此丰富多彩,但学生的作文内容多是父母亲情、学校友情、老师教诲情……不可否认这样的内容产生过好的作品,但实在太少了。而且一旦脱离这些内容,学生写作简直就是“举步维艰”。
因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假回家后多多留意家里父母的身体状况、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爱情婚姻;小区的卫生环境、娱乐活动、健康意识、邻里关系、社区物业;地区的街道绿化、基础建设、商业活动、文化氛围、教育设施、人文理念……有关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去了解。有机会的话,更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人生阅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亲自去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根据想象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篇文章,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改写、新编、续写,风格不限。这种作文要求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比如改写诗歌《邶风·静女》、郑愁予的《错误》,新编《林黛玉进贾府》、《祥林嫂奋斗记》,续写《十八岁和其他》、《项链》等。这些创作会让我们重新认识学生,发现学生不是不会写,而是没有兴趣写。最终让我们明白:作文训练如果能将学生的情感抒发需要加入文题设计,效果会非常好。
分为“按要求写作”和“完全独立写作”两部分。从内容的迁移、方法多样、情感升华等多方面对写作进行指导。
在最初的训练课上,笔者选择了几幅有“树叶、露水”的图片,要求学生进行片段描写训练。结果5 分钟之后就发现有不少男生开始面露痛苦状、咬笔杆,写的文章也令人咋舌:
文一:这片树叶枯黄了,上面的脉络很清晰,上面有些黑斑,还有几个破洞。
文二:叶片上满是露水,其中一滴露水快要从叶片上滑下去了,这样它很快就会蒸发的,让我帮帮它吧。
面对这种“开局不利”的情况,笔者紧急“叫停”。首先请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对叶子、露水的认识。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发现不仅可以写树叶,还可以写树木、树林、护林人、野游,可以延伸到青春年华、时光易逝,甚至是把握当下、真实生活……由纯粹描绘景色到生命的轮回、存在意义的理性思考。不自觉地就把可写的范围扩大了,内涵加深了。
然后提出片段训练要求:
(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段,以求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2)运用移情、摹状、象征、对比、衬托等艺术表现手法,使客观景物富有灵性。
(3)提升到一个人性、人生的普遍哲理。
(4)至少300 字。
这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有话可写,有情可发了。如果有个别学生还有些迷惘,就再进一步诱导,保证每个学生能尽快进入状态。成文之后,教师及时点评、展示优秀“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继续修改文段。
文二的最终版本是:
清晨草尖上的一滴,经过在黑夜中漫长的煎熬,终于迎来了那一缕阳光。犹如一个蛋卵无数个极夜的等待后终于盼来了鸡仔挣脱蛋壳束缚的霎那,也如初生的婴儿降生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来体验时间的考验、困难的磨练,逐渐成长。
第一批的露水是那样的晶莹剔透,一尘不染,好像一个个天真,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孩子。他们来到这个充满各种事各种物的花花世界,用一生的时间来面对、经历它。
……
微风轻拂着草叶,透过那层层绿意,露珠眨着乌黑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五彩缤纷的天地。太阳慢慢趋向高处,空气的温度上升着,路边的车辆来来往往,奔驰而过。
无论从文章的内容还是在语言的运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样,记叙文的人物描写也可以这样逐步深入的方式加以训练,直至学生能独立审题创作。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训练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不怕写”、“有的写”。当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想象加以正确引导,防止学生想象过于怪诞离奇。
总而言之,想象力的高低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可以培养的。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了解社会万象,让学生有丰富的写作素材。结合积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旁征博引、纵横驰骋,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展现独具个性魅力的作文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