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彩的导入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2014-08-15 00:51刘家慧
语文天地 2014年24期
关键词:注意力课文内容

刘家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课堂的导入就是课堂的开端,一个成功的导入设计仿佛是将金钥匙交到学生的手中,它能引导学生打开课堂的大门,并能满心愉悦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从而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一、吸引注意,精心设计,引进导入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语文教学中,光靠课前铃声来提醒学生上课要注意听讲是远远不够的,铃声只能提醒学生该上课了。要想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方法。

在教学低年级的童话故事《三个小伙伴》的时候,我的导入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说:“同学们在课间都和自己的好朋友玩的很开心,今天呀!老师也请来了三位朋友,不过这三位好朋友比较害羞,我们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运用童趣的语言,拟人式的介绍,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以后,出示“小袋鼠、小象、小猪”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集中在了三个小动物身上,学生的大脑才开始跟着老师的思维一起探讨未知的世界,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透彻,掌握得牢固。在教学中年级的课文《航天飞机》的时候,在课堂之前以谈话的形式,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慢慢放松下来。

二、激发兴趣,引起动机,引进导入

吕淑湘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新课标也同样要求教师要做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一个既科学又艺术的导入,能使学生把兴趣点专注于即将学习的内容上,并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不久前看到相关案例分析,在教学《神奇的克隆》这一课文时,教师先讲述《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吹一口仙气,就可以变出一只一模一样的猴子的神话故事,然后说明,在科学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是只能在神话中才能实现的了,它已经变成了现实,那就是神奇的——克隆。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知道“克隆”究竟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一个疑问,学生满怀兴趣地走进了文本。这种设置悬念式的导入方法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的,它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迫切的学习欲望。

三、联系前后,温故知新,引进导入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单元与单元,课文与课文间的编排上十分注意衔接。如果教师在教新课时,在设计导入语时能兼顾前后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能联系旧知识、挈领新内容,承上启下的导入方法,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新旧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先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在此主题的基础上,思考出更多与之相关的内容。

在教学《半截蜡烛》的第二课时,教师这样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德国军官顺手点燃了桌子这的半截蜡烛时,危险就一步步向母子逼近。而诺德夫人的努力又失败了。在这危难的关头,她的两个孩子又会有什么反应呢?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这样的导入既小结了上一课的内容,又抛引出即将要学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新旧过渡的作用。

四、明确目标,整体感知,引进导入

每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而重点和难点的体现,正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应该将重点和难点加到导入中去,这样,既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又明确了本堂课学习的目标。

有一位老师教学《“糟糕透了”与“精彩极了”》这篇课文,教师先要求学生解释“糟糕”和“精彩”两个词的意思,再要求学生理解“糟糕透了”与“精彩极了”在文中各指什么,通过此方法,学生就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讲父母亲对儿子写诗的不同评价态度。“糟糕透了”、“精彩极了”分别是父亲和母亲对儿子写诗的评价。学生据此了解文章主旨:作者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鼓励和批评的声音。联系到学生自身,在我们自己的学习上也需要这两种声音。恰当的导入方法,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主旨,也有很大帮助。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理解,渴望知识的‘火药’。”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导入就像一盆色彩丰富、香味四溢的好菜,让人忍不住想尝一尝;就像一首用笛子吹奏出的歌曲,让学生如沐春风;又如蔚蓝的天空中的那只小鸟,让学生自由翱翔。简言之,这短短几分钟的课堂导入,让学生燃起了兴趣,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更让学生训练了想象能力,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也运用了课外的阅读知识。

猜你喜欢
注意力课文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让注意力“飞”回来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背课文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