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4-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4年24期
关键词:探究评价语文

王 勇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学习方式的选择和运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实践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凝固化”、“简单化”、“模式化”等问题。教师只有引领学生选择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学习方式转变的缺憾

1.凝固化:把倡导的学习方式当作唯一正确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本身无优劣之分。学习方式从主体发挥的作用看,可划分为被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从学习合作程度看,可划分为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从学习的深度看,可以划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从学习反应看,又可以划分为认知学习和体验学习等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让学生从单一学习方式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并不是否定传统的学习方式,更不是否定传承多年的学习方法。但很多教师仍然没有摆脱“二元对立”思维束缚,认为只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是正确的,其余学习方式都是错误的、落后的。表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敢讲”。学生说不清楚,教师不敢讲,学生感到困难,教师不示范,甚至学生出现错误也不敢纠正。实际上,“教师讲,学生听”也是一种学习活动,在听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识别、筛选、储存、再生信息,小学语文所说的口语交际能力,其本质就是听说能力,而提供交际能力,只是为了突出听说的互动性,听的能力也只有在听中来培养,“教师讲”“学生听”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具有特殊意义。

2.简单化:从绝对的控制到绝对的放开

新课程要求彰显主体性,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是理论和实践的巨大进步。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将这种要求进行了简单化处理,“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曾一度成为课堂教学“流行曲”。从表面上看,这是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了学生。实际上,这种走向极端民主的教学是一种不负责的教学行为,展现的是学生肤浅的、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拔等应有的职责,这也是课堂低效无效的根本原因。这样的教学行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种典型现象:一是表现在学生对文本主旨的领悟上,教师为尊重学生大多的认识,而导致文本主旨偏移。如教师对“我觉得司马光的办法不好,砸坏了公园的缸,又有可能把小朋友砸伤”的理解进行肯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二是表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唯自主化倾向”,你对哪段感兴趣就谈哪段,就是典型的例子。三是集中在课堂评价上,强调尊重赏识,忽视了“激励”,“你回答得很好”“太棒了”,不真实的赞扬缺乏导向性。

3.模式化:机械的模仿导致课堂低效

学习方式的转变只具“其形”,而缺乏“实质意义”,这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中尤其突出。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有时提出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失之于简单;有时提出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失之于繁难,结果全班同学谁也不懂;有的老师组织学习合作学习时,不能保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就在老师的强制下结束,教师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这是一种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合作。不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表现为对探究学习不屑一顾,对学生不尊重、不信任、不引导,课堂上即使出现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也是抛置一旁;另一方面,过分关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从而导致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丧失。

二、教师介入:提升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效

学习方式是教师教学方式的一个缩影,小学语文课堂过程中学习方式转变出现缺憾现象,其根源在于教师。因此,只有教师的有效介入,才能有效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领会自主的内涵

①自主是唤醒主观能动性的自主。一是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要提出带有价值引导功能的建议或问题,而不限定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和学习活动目标;二是要多关注参与意识低的学生,要给予不同学生以不同的权利;三是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因为一种方式可能会适合所有学生,但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方法绝对不止一个。

②自主是任务驱动下的自主。自主学习不是自己学习,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是有目标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教学,所以,自主学习必须是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学习。

③自主是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顺利进行,针对个人的学习内容和个人实际状况,采用讲授、演示、点拨等方法,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讲授很重要,如“杖藜扶我过桥东。”教师只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杖藜”是一种草本植树,其茎硬,古人常用来做拐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意义地接受学习,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和强调的学习方式。

2.增强合作的实效

①明确合作分工。活动无序的根源就在于学生对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任务不明确,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在合作学习活动前把任务要求讲清楚,如教学《负荆请罪》时,请同桌分角色扮演廉颇和蔺相,如果教师没有明确分工,同桌很可能会因为角色而争吵不休,浪费课堂时间。

②把握合作时机。合作在疑难处。如教师设问“为什么说霍金是个非凡的科学家”这个问题比较宽,学生有话可说,但往往不够全面,此时,就需要进行合作进行讨。合作在空白处。如借助教材空白,引发学生合作想象等。合作在分歧处。如组织对《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扫路人累还是不累”问题的探讨。

③变换合作形式。合作学习的形式是由内容决定,合作的内容丰富,形式就变得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力求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做到既有生与生的合作,生与师的合作,又有小组与小组的合作,小组与个人的合作,形成立体、交叉式合作,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扩大信息交流量,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④有效开展合作评价。确定评价底线,注重评价整体。教师虽然可以对各个小组学生个人学习水平、能力有一些私下评估,但评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因此公开地对学生的评价,应是正向的、肯定性的,以不损害学生以后的参与为评价底线,评价可以对小组活动的创造力和合唱性等作业分析建议。既重结果评价,更重过程评价。教师既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做出恰出其分的评价,更要注意对合作进程有意识地评价,促使学生养好良好的习惯,如积极参与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严守纪律的品质等,对合作小组中的学困生要给予更多关注,只要他在某一方面有可取之处,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提高,都应给予热情鼓励,帮他树立信心,让他们也享受到合作的成功和喜悦,从而使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更有意义。

3.理解探究的实质

依据探究内容的不同,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分为课题探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探究活动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有着本质的区别,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自身参与探索,获得感悟和体验,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而非大量追求科学探究的科学结论。在具体的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探究学习方式实施的实效,还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①探究内容的确定要适合学生的特点。这里的特点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确定探究的内容太过简单或太过繁难都是不可取的,那样,会大大削弱探究的价值。

②正确区分探究和探究课。课堂教学中,每节课上可以有探究活动,但并不一定要上成探究课,如果碰到确实有价值的问题,可是一节课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我们可以考虑拿出一至两个单元来学生进行探究,这样就可以在几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中安排探究活动,但一定要注意,探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

③不可忽视探究的结果。为了促使学生把探究活动与对学科知识的思考和理解结合起来,教师要促使学生带着“反思态度”去进行探究,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些反思性的问题,如“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是怎么得到这一结论的?”“这能说明什么?”“这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有区别,更有内在的联系。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融为一体的。自主学习是探究、合作学习的前提。如果没有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没有学生彼此独立的完成任务,合作和探究就不会深入,就变成了一种外在的形式。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本上都是以综合的形式显现出来的,所以在实践中要把这三种方式做通盘考虑,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目标设计多么科学合理,教学内容多么具有价值,最终还要靠学生的学习来实现,因此,围绕目标、根据内容,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猜你喜欢
探究评价语文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