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筛选

2014-08-15 00:51
语文天地 2014年18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材目标

王 勇

教学内容,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和信息。具体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该来自于师生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以这样的定性来审视当前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的缺失仍然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点缺失

1.教学内容选择缺乏“目标意识”

这与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本身泛化虚化有关,也与教师对教学内容选择要服务于教育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到位相关。

如一位教师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实施了以下环节:学生自己听课文录音;分组再听课文录音;朗读写景色美的句子;男、女生朗读段落;比赛读、演化成诗的形式读。教学中各种形式的读显得教学内容很丰富。但让人不明白的是,教师究竟想教什么(即教学内容)?如果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南沙群岛景美、人美,那这个教学目标就不是通过几种形式不同的朗读能实现的,教学内容选择让语文教学缺失了本我。

2.教学内容选择缺乏“课程意识”

新课程理念的普及,有效改变了长期以来将教材和“教学内容”等同起来的现象。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使用各种课程资源,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课堂行为。然而这种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与融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成为缺乏“课程意识”另一种形式。

3.教学内容选择缺乏“知识含量”

任何一门成熟的课程都不可能离开“知识”的支撑,语文课程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知识选择、开发、更新、完善的过程。所以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要不要语文知识,而是需要建构什么样的语文知识的问题。从目前的语文课程来看,从课标到教材,仅存的语文知识是附录中的语法和修辞,“语文知识随文教学”这一原则的规定,在实际教学中已被异化为随意教学,语文缺乏知识体系已是不争的事实。反映到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内容的“知识含量”更加稀薄,更没有体系,在教材内容上,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与小学教材内容相比,文章体裁增多、篇幅加长、知识增多,思维难度加大。要使小学生语文能力达到初中起步的要求,就必须要重现小学生语文学习积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知识含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确定路径

1.选择指向教学目标的内容

有效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目标的指向,与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青松》一课,其含义十分丰富,画家去阅读首先看到的应该是画面,政治家去阅读,可能会读出诗的意外之意。但是,对于二年级生而言,根据目标定位,画面和言外之意这样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删除。应紧紧把握住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的内容是读懂诗的意思,感受诗的节奏。

2.选择更具教学价值的内容

当教学内容都指向于教学目标并服务于教学目标达成时,教师必须要进行进一步筛选,要充分利用减法思维,把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如苏教版三上《小露珠》第一课时教学可以呈现以下三组词语:

沾上、乐曲、数不尽

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越来越轻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

仔细分析,教师选择这样的教学内容大有深意。第一组词语是学生易读错的多音字;第二组是关于小露珠如何“形成”和“消失”的句式内容,是要求学生重点学习的表示渐变过程的词语;第三组词语是一组带有色彩的词语,利于学生积累运用。

3.选择更具思维含量的教学内容

语文是语言和思维的统一,离开了语言、思维将陷入混乱,而没有思维,语言也就没有了意义。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语文教学的确很少有让孩子感受到思维挑战的兴奋,“发展思维”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缺失,所以选择更具“思维含量”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两处对老人的外貌描写,学生对此展开讨论、辨析,最后得出,这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推进和作者对老人了解的深入而使描写有所不同,第一次外貌描写是昏暗中的描写,重点抓住衣着,第二次外貌描写是星光下的描写,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比较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有知识、方法,还有情感。赏析这些看似“貌合”却“神离”的部分,对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很有帮助。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材目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