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几种常见胃肠病与代谢病的诊治

2014-08-15 00:55吕艳丽吴泰徕侯继清吉林省长岭县畜牧站131500
现代畜牧科技 2014年5期

吕艳丽 吴泰徕 侯继清 (吉林省长岭县畜牧站 131500)

1 瘤胃酸中毒

本病因瘤胃积食发病时间过长,前胃弛缓的继发,造成瘤胃内酸性物质大量出血,引起酸中毒。最急性奶牛在3~5小时突然死亡。奶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可视黏膜潮红或发绀,流涎,口鼻有酸臭味儿,瘤胃胀满,蠕动音消失。粪便酸臭稀软或呈水样,脉搏增加到100~140次/分,呼吸加快,体温偏低。病后奶牛卧地不起,角弓反张,眼球震颤,最后昏迷死亡。

为制止瘤胃内产酸用1%氯化钠溶液或1%碳酸氢钠溶液反复洗胃,直到瘤胃内容物pH值大于7.0。为解除酸中毒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1000~2000毫升。补液用5%葡萄糖氯化钠、生理盐水6000~10000毫升/天,分2~3次静脉注射。强心用20%安钠咖10~20毫升,静脉注射。兴奋瘤胃机能用新斯的明4~20毫克,毛果芸香碱40毫克皮下注射。

2 皱胃移位

皱胃移位由于皱胃弛缓和皱胃机械性转移造成。左移位多发生在奶牛分娩之后。奶牛食欲减少,拒食精料,反刍停止,左腹肋弓部膨大、腹痛,叩诊可明显听到钢管音,排粪迟滞或腹泻。右移位时,病牛常突然发病,腹痛,呻吟不定,后肢踢腹,拒食贪饮,瘤胃蠕动停止,排粪黑色,心跳加快,右腹肋弓部膨大,叩诊可听到明显的钢管音,常伴发脱水、休克和碱中毒而引起死亡。

治疗时可用滚转法,让病牛以背部为轴心,先向左滚转45度回到正中,再向右滚转45度,回到正中,如此反复摇晃3分钟,突然停止,最后使病牛站立,检查复位情况,但此法成功率不高。手术疗法,皱胃移位一般采取手术疗法,左侧腹壁切开比较有利。

3 胃肠炎

本病的发生原因有突然换料,造成奶牛的消化功能紊乱可引起胃肠炎。饲料发霉、变质、有毒可引起胃肠炎。饮用水过脏、过凉可引起胃肠炎。风吹雨淋,奶牛感冒,某些传染病,如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牛副结核的继发症,也可引起胃肠炎。牛瘤胃积食、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等继发症,均引起胃肠炎。犊牛表现为下痢、脱水。成年牛腹泻,反刍停止,食欲不振,腹痛不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严重者粪便中混有脓血,里急后重,极度衰竭,卧地不起。

止泻用碳酸氢钠40克,淀粉1000克,一次内服。0.1%高锰酸钾溶液3~5升,一次内服。清理胃肠,硫酸钠、硫酸镁300~400克加水内服。液状石蜡500~1000毫升,松节油20~30毫升,一次内服。补液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0~5000毫升或“复方氯化钠”(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钾)2000毫升,维生素C 2克,混合静脉注射。

4 酮病

奶牛因代谢失调,表现为厌食,产奶量下降。预防本病用丙二酮,每天0.11~0.23千克/头,产犊后2星期开始使用,持续6星期。丙酸钠,产犊后开始使用,每天2次,持续6星期。治疗用丙二醇,每天0.11~0.45千克/头,持续10天。丙酸钠,每天0.23千克/头,每天2次,持续10天。

5 产后瘫痪

奶牛产后瘫痪与其体内的代谢密切相关,血钙下降为其主要原因。产后瘫痪多数发生在分娩后的3~5天以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典型病例发展很快,从开始发病到出现典型症状一般不超过12小时。发病前期病牛常表现食欲减退,反刍停止,泌乳减少,站立时后肢频踏,肌肉发抖,行走时后肢摇摆,精神沉郁,表现轻度不安,四肢肌肉出现轻度震颤,四肢及身体发凉。病初病牛体温可能仍在正常范围内,但在发病过程中逐渐下降,有时可降到36℃。初期症状出现数小时后,病畜出现瘫痪症状,倒地后通常不容易再站起。非典型症状病例在临床上更多见,其症状除瘫痪外,主要特征是头颈姿势不自然,呈S状弯曲。病牛精神极度沉郁,但不昏睡,食欲不振或废绝,各种反射减弱,但不完全消失。病牛有时能勉强站立,但站立不稳,且行动困难,步态摇摆,其体温一般正常或稍低。

预产前半个月,可喂高磷低钙饲料,人为造成钙、磷的负平衡,同时饲喂酸性饲料,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在分娩前数天,适当减少精饲料和饲草的喂量,保持母牛良好食欲。同时加强饲喂环境的卫生,保证奶牛一定的运动量。产前3天和产后3天内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和10%葡萄糖溶液各500毫升,每天1次,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治疗产后瘫痪主要有钙剂疗法、乳房送风法以及乳房注射法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