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亮 (山西省隰县畜牧兽医中心 041300)
原虫类寄生虫病,如住肉孢子虫,眼观呈与肌纤维平行的白色根状虫体,镜检虫体呈灰色纺锤形。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仅感染家猪,以夏季多发,母猪、仔猪多发。病猪出现发热和急性溶血性黄疸、贫血,严重者出现死亡。病猪高热,步态不稳,发抖、不食,皮肤发黄、发红,胸腹部及四肢内侧明显。母猪有高热、乳房炎、黄疸,黏膜发白等症状。剖检可见猪肝脏呈黄褐色,肿大变性,质地坚实,胆汁粘稠,呈胶胨样,脾肿大、变软,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有灰白色坏死灶或出血斑点,肾脏苍白,有时见出血点,胸腹、心包积水。部分病猪膀胱黏膜有出血斑点。
蠕虫类寄生虫病分为囊虫、旋毛虫、细颈囊尾蚴。囊虫呈米粒大至黄豆大白色半透明包囊,囊内充满无色囊液。囊壁为一层无色薄膜,上有一个乳白色小结节,大小如粟粒,为囊虫头节,主要寄生在横纹肌纤维之间,数量不等。镜检可见四个吸盘,前端有一个明显的顶突和围在头节周围的一圈角质钩。部分囊尾蚴在发育过程中可能死亡,死亡后的囊尾蚴体壁增厚,囊液混浊,头节萎僵或崩解,有的甚至发生钙化或被结缔组织取代。囊虫与脂肪粒有非常大的区别,脂肪颗粒用手指捻时,可明显感觉其质地柔软、细腻。囊虫用手指捻时,明显感觉呈一个坚硬的圆形颗粒,有粟粒大小,用力捻不破碎,此为囊虫头节。虫体与肌膜、肌腱之间也有区别,术者两手捏住虫体向外拉扯,易扯断。肌膜、肌腱划破缠绕后,有时与虫体相似,但两手捏住向外拉扯,不易断。在宰后检验中,主要检验咬肌、舌肌、深腰肌、心肌,必要时剖检股内侧肌和肩外侧肌肉。
旋毛虫病。眼观呈针尖状大小的白色小点,镜检外有包囊,囊内有一旋转状卷曲的细丝样虫体。大量肌旋毛虫感染猪时,病猪初期有食欲减退和呕吐、腹泻等症状,之后有肌肉疼痛或麻痹,声音嘶哑,呼吸、咀嚼和吞咽困难,体温升高等情况。
细颈囊尾蚴。病猪宰前症状多不明显,但仔猪被感染后,常见黄疸,腹部增大,压诊有痛感等症状。宰后在病猪肠系膜、胃网膜、肝脏等处可见数量不等的包囊即可确诊。眼观囊壁乳白色囊泡内充满透明液体囊壁上有一乳白色结节,结节凹部翻出,可见较细长的颈及游离的头节,因常呈水泡状向下悬垂着。
原虫类寄生虫病如猪弓形虫病,病猪宰前症状与猪瘟相似,但常饮水,结膜潮红,眼分泌物增多,呈粘液性或脓性。
病猪呼吸困难,咳嗽、气喘,体表淋巴结,尤以腹股沟线淋巴结肿大最明显。后期病猪耳、鼻、四肢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或有出血点,个别病猪可有癫痫样症等神经症状。宰后病猪耳、四肢、下腹部、尾部有紫红色斑点,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肺高度水肿,呈暗红色,剖检可见半透明胶胨样渗出物。
蠕虫类寄生虫病主要有猪肾虫病、华枝睾吸虫病、肺吸虫病、肺线虫病等。
猪肾虫病。虫体粗状,形似大柴杆,呈灰褐色,体壁透明。病猪皮肤多发炎、化脓,后肢无力,跛行或后肢摇摆,贫血、黄疸、消瘦。宰后在猪胸膜、肌肉、肺、肾等多处组织和器官上可见脓肿或包囊,数量不等,大小如鸽蛋,周围结蹄组织呈现红色胶样浸润,肾脏呈苍白色,剖检可见黄色透明胶样物质,内有虫体。
华枝睾吸虫病。虫体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呈薄而透明的乳白色,似柳叶状,狭长、扁平,可寄生于多种动物。宰前可见病猪呕吐、下痢、消瘦、水肿,严重者可见黄疸症状。宰后剖检胆囊胆管可见大量虫体,严重者肝硬变,刀切肝脏有沙粒感。
肺吸虫病。病猪常呼吸困难、咳嗽,宰后见肺表面出现豌豆大小的暗褐色或灰白色结节。剖检可见肺内有虫体,并流出铁锈色液体,结节有时可化脓或穿孔,形成脓肿或溃烂。
肺线虫病。病猪发病严重时,可见强力的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鼻孔流出脓性分泌物。宰后可见病猪支气管内有大量粘稠分泌物和虫体,肺表面有坚实的灰白色小结,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虫体呈白线状,长2~5厘米。
现代畜牧科技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