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剖检与防治

2014-08-15 00:55
现代畜牧科技 2014年5期

张 亮 狄 兰 王 竹 王 强

(1.辽宁省铁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12000,2.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动物卫生监督所115007,3.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10161,4.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110163)

仔猪水肿病,又称仔猪溶血性大肠杆菌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断奶前、后仔猪的急性、散发性传染病。仔猪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是其剖检特征。本病发病率为15%~35%,致死率为50%~80%。

1 发病原因

突然断奶或变换饲料,气候剧变,卫生条件差,日粮结构不合理等均是诱发本病的外在因素。断奶后的应激反应,引起仔猪肠道环境改变,pH值升高,机能紊乱,抵抗力降低,导致大肠杆菌大量繁殖,释放毒素,而引发水肿,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2 流行特点

本病一般发生于5~9周龄的仔猪,以断奶15天以内的仔猪最为常见。本病可全群发病,但1~2头仔猪突然发病、猝死的情况更常见。生长快、体况好的仔猪最易发病,育肥猪也可发生本病。

3 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常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即突然死亡。慢性病例主要表现为食欲废绝,精神高度沉郁,眼睑、鼻、耳、下颌、颈部、胸腹部水肿,皮肤发亮,指压留痕,步态不稳,共济失调,盲目前进或做圆圈运动。有的病猪突然倒地,肌肉震颤,口吐白沫,嘶鸣,四肢划动呈游泳状,继而后肢麻痹,卧地不起,皮肤发绀,体温下降,心跳加快,最后因间歇性痉挛和呼吸极度困难而衰竭死亡。

4 剖检变化

本病的主要病变是水肿。病死猪体况良好,结膜苍白,眼睑水肿,面部皮下蓄积有无色透明的胶胨样水肿液,肺充血、淤血、水肿,肺部胸膜下分布有散在的出血灶,小叶间质增宽,有的可见灰白色病灶。肝肿大,脾肿大,边缘出血。胃壁水肿,胃底黏膜弥漫性出血,胃大弯水肿,厚度达2~3厘米,切面可见肌层和黏膜层间充满无色透明胶胨样水肿液。肠系膜水肿,间隙增宽,其间充满黄色透明水肿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切面湿润多汁。十二指肠、空肠黏膜呈弥漫性出血,大肠黏膜呈卡他性肠炎,回盲瓣水肿,周围肠壁可见浅表性溃疡。肾脏淤血、肿胀,黄紫相间。胸腔、腹腔及心胞腔内有黄色积液。脑硬膜下充血、水肿,脑脊液增多,脑实质有出血点。

5 预防

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临床上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性措施。

5.1 加强免疫

新引进的仔猪要严格检疫,隔离观察,防止本病传入。仔猪于14~18日龄肌肉注射仔猪水肿病灭活苗,2毫升/头,40日龄可加强免疫1次。

5.2 合理饲喂

仔猪于7~10日龄时开始补料,促进胃肠发育,及早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日粮结构,降低蛋白质水平,提高必需氨基酸、纤维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添加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在饲喂仔猪前,还应对饲料进行酸化。

5.3 严格消毒

养殖场应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如圈舍、场地、器械、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杀灭猪体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把疫病消灭在初始状态,进行彻底严格的消毒。

5.4 减少应激

炎热、寒冷、饥饿、去势、防疫、拥挤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因此,在日常的养猪生产中,要尽量减少应激反应,以减轻应激因素带来的经济损失。

此外,在本病高发阶段,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进行药物预防也可有效减少本病的发生。

6 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其原则为脱敏、强心、抑菌、利尿、消肿。笔者采用肌肉注射2.5%“水肿专家”(主要成分为恩诺沙星、利尿剂、强心剂等)的方法进行治疗,育成猪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仔猪每千克体重0.2~0.3毫升,地塞米松每千克体重0.5毫克,每天2次,连用3天。治疗本病可静脉注射25%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10%的安钠咖5毫升,维生素C 20毫升,连用3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