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辉 (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龙江双城 150111)
犬细小病毒(CPV)感染是近年来犬常见的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CPV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该病毒对多种理化因素和常用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但甲醛、次氯酸钠、氧化剂和紫外线均可将其灭活。犬是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犬科动物等也可感染本病。豚鼠、仓鼠、小鼠等实验动物不感染。犬感染CPV发病急,死亡率高,常呈暴发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犬均可感染,但以刚断乳至90日龄的犬较多发,病情也较严重,尤其是新生幼犬,有时呈非化脓性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纯种犬比杂种犬和土种犬易感性高。犬是主要的传染源,感染后7~14天粪便可向外排毒。发病急性期,病犬的呕吐物和唾液中也含有病毒。感染途径主要是由于病犬和健康犬直接接触或经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通过消化道感染。
感染CPV的犬在临床上表现不同,但可见肠炎和心肌炎两种病型。有时某些肠炎型病例也伴有心肌炎变化。肠炎型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7~14天,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4天。病初48小时,病犬厌食、呕吐,发热达40~41℃,呕吐物清亮,呈胆汁样或带血。6~12小时后病犬开始腹泻,起初粪便呈灰色或黄色,随后呈血色或含有血块腥臭。胃肠道出现症状后的24~48小时病犬再次出现脱水和体重减轻等症状,粪便中含血量少表明病情较轻,恢复可能性较大。在病犬呕吐和腹泻后数天,由于胃酸倒流入鼻腔,导致粘液性鼻漏。心肌炎型多见于3~4周龄的犬。少数病犬发生轻度腹泻、呕吐,突然衰弱,呼吸困难,心律不齐,于数分钟内死亡。病犬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分钟,长者数星期。由于病犬多有严重的腹泻,肠管蠕动较强,肠套叠和肛门脱出的情况时有发生。
肠炎型。自然死亡的犬极度脱水、消瘦,腹部蜷缩,眼球下陷,可视黏膜苍白,肛门周围附有血样的稀便。有的病犬从口、鼻流出乳白色水样的粘液,血液粘稠呈暗紫色。小肠以空肠和回肠病变最为严重,内含酱油色恶臭分泌物,肠壁增厚,黏膜下水肿。黏膜弥漫性或局灶性充血,有的呈斑点状或弥漫性出血。大肠内容物稀软,酱油色,恶臭。黏膜肿胀,表面散在针尖大的出血点。结肠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肝肿大,色泽红紫,散在淡黄色病灶,切面流出大量暗紫色不凝固的血液。胆囊高度扩张,充盈大量黄绿色胆汁,黏膜光滑。肾多不肿大,呈灰黄色。脾肿大,被膜下有紫黑色出血性梗死灶。心包积液,心肌呈黄红色变性。肺呈局灶性肺水肿。咽背、下颌和纵膈淋巴结肿胀、充血。胸腺实质缩小,周围脂肪组织胶样萎缩。膈肌呈斑点状出血。
心肌炎型。病犬肺脏水肿,局部充血、出血,呈斑驳状,心脏扩张,左侧房室松弛,心肌和心内膜可见非化脓性坏死灶,心肌纤维严重损伤,可见出血性斑纹。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胶体金标记快速诊断试剂盒。采集患犬粪便3~5分钟判定结果。血液学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尤其在病犬发病后的第5~6天最为明显。若白细胞数在2×109个/升以下,病犬多预后不良。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对症治疗结合支持疗法。抗病毒,早期使用免疫血清或单克隆抗体可提高疗效。后期应用效果较差,因病毒已进入细胞内增殖,血清中抗体所介导的体液免疫难以发挥作用。控制继发感染可选用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红霉素等。对症治疗包括补液、强心、止血、止泻,调节水盐代谢,纠正酸中毒等。补液可选林格氏液或乳酸林格氏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以1∶1的比例静脉注射,30~50毫升/千克体重。止血可用维生素K、氨甲苯酸等。止吐可用“胃复安”(主要成分为甲氧氯普胺)。久泻不止可选用阿托品、活性炭、次碳酸铋等止泻药。基于病犬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应大剂量使用维生素B、维生素C等药物。心机能减弱时,可使用西地兰。纠正酸中毒可静脉注射50克/升碳酸氢钠注射液。
为控制本病的发生,应按时对犬进行预防注射。幼犬在断乳后可进行免疫注射,一般要注射3次,每次间隔2星期,具体注意事项见疫苗使用说明。
现代畜牧科技2014年5期